华夏集

读本青春颂韵故乡诗情专题教学教案

读本青春颂韵故乡诗情专题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专题的作家作品、易混淆的字音、字形。

2.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节奏、用韵,重音,初步掌握现代诗歌有激情的朗诵技巧。

3.发现现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格并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比喻、拟人等)

4.学习把握诗歌意象对于理解的诗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生如何朗诵的过程中,指导如何理解诗意。

2.在朗诵和模写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体会诗歌意象的选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这一专题教学和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2.了解不同时代的诗人抒发的不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青春,爱国爱家爱他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如何朗诵现代诗歌,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

如何教会学生初步读懂一些浅显的现代诗歌。(阅读理解、鉴赏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三课时。课外活动。

教学方法;

1.课堂上,采用读诗、朗诵诗、讨论、再朗诵的方式进行。以初步教会学生朗读现代诗歌的技巧为主,以学会把握现代诗歌选用意象和常用修辞为核心教学生能初步读懂一些简单的现代诗歌。

2.课外自由读诗、朗诵会、阅读鉴赏文章。

3.学生模仿写一些现代诗歌。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专题的基础知识。

2.教学生朗读现代诗歌的节奏,欣赏理解现代诗歌的音乐美,在诵读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古典诗歌或现代诗歌的背诵和朗诵导入,或以诗歌语言的精炼和优美导入。

简介“专题导学”和“每首诗导学”

二、检查和评讲“基础过关练习”

三、以一首诗(如《再别康桥》、《雨巷》、《六月,我们看海去》)为例,老师范读或多媒体听读一首,教学生初步把握现代诗歌的节奏,找出用韵的字,初步把握朗读重音。

以《再别康桥》为例:

诵读提示

这首诗像一首忧伤的小夜曲。

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跌宕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节旋律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二到第六节舒缓而悠扬,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起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又有情感的升华,令人回味无穷。

四、学生自由朗读,画出节奏和韵脚。

五、学生分小组朗读,相互研讨朗读是否正确。

六、每一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朗诵一首,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节奏和重音。

七、学生自由朗诵、集体朗诵。

八、课内、课外背诵、朗诵《再别康桥》、《雨巷》(诗歌朗诵会)

要求学生选背其中的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意象和使用比喻等修辞。

2.以一、二首诗歌为例师生讨论如何通过意象和修辞(句式)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继续检查基础知识。

二、检查背诵情况(《再别康桥》《雨巷》)

三、朗读、讨论

1.以《再别康桥》《雨巷》《错误》《断章》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读诗,寻找意思象、修辞格

2.分小组讨论

3.选代表发言、班级讨论

以《生命幻想曲》为例

把我的幻影和梦,以孩童的天真和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单纯感受世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把装着“幻想和梦”

拉紧桅绳的贝壳比喻成“船”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没有目的,

在蓝天中荡漾。

让阳光的瀑布, 烈日联想一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烈日联想二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把太阳当纤夫:让诗人

一步步,父亲惊喜的美妙诗句

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

我被风推着,上半部分想像的脉络建立

向东向西, 在“船”的比喻的基础上

太阳消失在暮色里。

黑夜来了,

我驶进银河的港湾。 诗人想象驾着“船”在蓝天

几千个星星对我看着,中荡漾,把新月作为船锚

我抛下了

新月——黄金的锚。

天微明,诗人想起安徒生笔

海洋挤满阴云的冰山,下的某些画面

碰击着,

“轰隆隆”——雷鸣电闪!

我到哪里去呵?

宇宙是这样的无边。

用金黄的麦秸, 下半部分的想象建立在

织成摇篮, “车”的基础上,一架

把我的灵感和心 载着摇篮、以纽扣为车

放在里边。 轮的车

装好纽扣的车轮,

让时间拖着,

去问候世界。

车轮滚过

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全是自然的意象,像一

蟋蟀欢迎我,个童话世界

抖动着琴弦。

我把希望溶进花香,

黑夜像山谷,

白昼像峰巅。

睡吧!合上双眼,这大概就是让公刘和顾工

世界就与我无关。感到“太低沉”的可怕思想

时间的马, 孩子式的奇思妙想,反映

累倒了。了诗人宏大的气魄

黄尾的太平鸟,

在我的车中做窝。

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

沙漠、森林和偏僻的角落。

太阳烘着地球, 烈日联想三

像烤一块面包。

我行走着,

赤着双脚。

我把我的足迹, 沙地联想

像图章印遍大地,

世界也就溶进了

我的生命。

我要唱

一支人类的歌曲,

千百年后

在宇宙中共鸣。

一九七一年盛夏.自潍河归来

4.让学生读诗,寻找意象并体味诗境和诗人的情感。

5.学生讨论后朗读。

6.老师拓展小结:

当时诗人年仅15岁,随父亲在山东农村的河湾里放猪。这首诗是在烈日下以沙地为纸写成的,顾城自称为“少年时代最好的习作”。诗歌意象丰富而奇特,想象开阔,以生命为核心,建构了梦幻般的诗意境界。

顾城从倾泻在沙地上的瀑布般的盛夏阳光中,感到大自然的存在以及心灵与大自然的共鸣,于是“自然的声音在我的心里变成了语言”,生成诗人的“幻影和梦”以及“灵感和心”。这种“共鸣”的幸福是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无法重复的。

顾城自己曾说,他少年时代在山东的河滩的沙地上写下的这首诗,使“我确信了我的使命,我应走的道路——我要用我的生命,自己和未来的微笑,去为孩子铺一片草地,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存储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因此,在顾城早期诗歌中,充满大量自然意象和他特有的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

《生命幻想曲》已经表现出他作为“童话诗人”的某些特征。同时,也体现出顾城诗歌注重意象营造,即以他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来表达新鲜的人生体验,注重艺术上的创新。顾城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探索赋予了新诗的鲜活的艺术生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理解诗意。

2.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尝试写新诗,进一步激发阅读诗歌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情况(《再别康桥》《雨巷》)

二、以《六月,我们看海去》为例,如何理解诗意。

1、我们为什么要去看海?(读第一层思考回答。)

因为我们已经长大,已经成熟,可以出外闯荡世界了。(针对2345句回答)。因为我们精力旺盛,风风火火,活力四射,向往远方的世界,向往大海(针对67句回答)。因为我们不安于太平淡的生活,希望青春的生活丰富多彩。(针对89句回答)。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青春坚信自己的脚步。(10、----13句)

2、作者想像我们在海边会有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我们”怎样的情怀?(读第二层思考回答,表达的情怀兼顾第一层回答。)

我们到了海边,能得到海的抚慰,得到心灵的共鸣。(或在海边放松,在海水中洗礼,在海滩上玩耍。)我们能放飞我们的激情,我们能探索未知世界。我们自信我们乐观,我们在风雨中磨练成长。

总的,表达了八十年代青年人不安于现状,勇于探索,勇于闯荡未知世界的渴望。表达他们对理想,对未来的向往。

以《断章》为例:

《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不,“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的抽象哲理。

三、朗诵

四、模仿写作新诗。

抓住一个景色,从形式上模仿,10句以内,分行,不要用关联词语。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