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

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弓l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有什么特点。

2.注意使用语言是为什么目的,适应什么对象,也就是使用语言要看清对象才能做到预先的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说明介绍的书目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说明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和文艺文的区别,引出所介绍的书的主要特点。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先说什么是应用文,它与文艺文区别何在;再说写这两类文章谁难谁易,从中引出该书还真管用的特点,这后一层承担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前一层,主要从三个方面讲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之处。第一是写作目的,为什么写的问题;第二是读者,写了给谁看的问题;第三是内容和形式,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2.本文是怎样先放后收自然而巧妙的开合的?

分析:

本篇题为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是专为评介一本书而写的,但大部分篇幅没有专讲这本书,而是放开笔谈论应用文与文艺文的区别。粗略一看,似乎前面放的部分有不切题之嫌。当初,《书林》杂志的编辑就产生了这样的误解,认为离题了,只选用了文章的后半篇。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出,先放后收,开而后合,这恰恰是本篇写法上的特色,称得上不拘一格,写法富于变化。前半篇的放开,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重要的蓄势的作用。即,通过比较应用文与文艺文的不同性质,推导出了第一个结论:写文艺文有很大的自由,写应用文应受种种限制,写文艺文似易而实难,写应用文似难而实易。这是在讲应用文写作方面,阐明了第二个结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这是这一类书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至此,水到渠成,点明《应用文写作》一书的基本特点是管用实用性强。那么前半篇看似离题,其实正作在本篇题旨的要害之处。前面放得合理,后面收得准确有力。整篇文章有开有合。开得自然,从所荐之书书名中取出应用文这个概念加以诠释分辨;合得巧妙,又回所荐之书上,而且径直托出该书的基本特点。

3.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写法阐发事物的性质的?

分析:作者先把文分成文艺作品和应用文两大类,确定拿来对比的双方的外延。对比,从三方面展开。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让你写就得写,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随意性和应用文的指令性,即写应用文是由于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文艺文写出来谁看,不知道,应用文写出来读者是谁,一清二楚,这一比,比出了文艺文的读者难以预见而应用文的读者可以预见,即应用文写作有鲜明的针对性。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文艺文由作者自由选择,应用文则是规定好了的,这一比,比出了写文艺文自由程度高而选择性强,写应用文自由程度低而规定性强。通过比较,得出了指令性、针对性,规定性这三条性质,据此而导出了写应用文比较容易,有关的写作指导书易于管用等结论。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使读者能从不同的侧面了解事物的性质。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导出后面的结论。

4.本文是怎样言简意赅而又用语通俗,娓娓而谈的?

分析:解释什么是应用文,只用一句话就分清了应用文与文艺作品的界限:文艺作品以办的文字都是应用文。概括力之强,令人赞叹。第6自然段的前三句话,概括力也非常强,而且句与句之间意思的关联非常紧密。头一句,承受上面的三个自然段作总结,指出写文艺文与写应用文的差别。第二句,由因及果,阐明因差别而形成的难易之别。第三句,又紧承前一句的难易问题,推导出指导应用文写作的书写好了还真管用的结论。意思上环环相套,要言不烦。用语通俗好懂,真正做到深入浅出,青年读者读了,会觉得很亲切,好像坐在作者身边听他说话一样。作者多用第二人称,是一个原因;采用口语化的说法(如很不错也不知道是谁、谁、谁)也是原因。说到底,能有这样好的效果,还是因为作者语言功力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心里装着读者,处处为读者考虑。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应用文。

学生自查工具书,抄录有关材料,彼此介绍交流,初步认识到: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公文:机关相互往来联系公务的文件。书信:信。广告:通过报纸、广播、招贴等介绍商品或文娱体育节目等。契据:契约、合同、借据、收据等。

(二)简介文艺文。

文艺文是文学方面的文章和艺术方面的文章的合称,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文章,如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以及现在一些用文字写的相声、小品等。

(三)学生就日常所见所学应用文和文艺作品举例,随便说说应用文跟文艺文有什么不同。比方说文艺文可以用比喻、排比、夸张等,应用文可就不能这样了。到底怎样理解应用文跟文艺文的不同,请读吕叔湘先生的文章。

(四)课内预习。

注意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条理清楚,借以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读过以后让学生划分结构层次。

(五)解释题目。

这是一篇应用文的题目。应用文的题目一般不同于文艺作品的题目,它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介绍是作者积极向读者,表明所介绍的书是怎样的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值得。

(六)分析内容。(在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后进行)

1.应用文跟文艺文有哪几点不同?请用你自己的话说。或者是摘录书上的要点。书上的要点是:①文艺文可写可不写,应用文要写的时候却是不能不写。②文艺文的读者谁看,不知道,应用文的读者一清二楚,③文艺文的形式和内容由作者自己决定,应用文的形式和内容由客观环境决定。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在书上做记号。

2.作者这样比较,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作者的意思了,也可以做出初步的区别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能机械地这么看。例如班上要开一个迎春晚会,老师和同学要你写一个文艺节目凑凑热闹,这也可以算是学习任务,你能说我可以写也可以不写么?应用文,例如你给同学写信是非写不可,有时候是某种约会,某个问候,也可以是可写可不写的。文艺文的写作也常常有个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就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亦即大众化方向。应用文的读者对象通常是明确的,但在今天的商品社会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日益追求文艺化、全民化,追求最大的广告效益,读者(观众)对象趋向模糊。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通常由作者决定,这不用置疑。但是为什么现在的许多文艺晚会的节目,不是以快板为主,却以唱歌为主,或跳舞为主,或相声为主,或文艺小品为主或多种文艺形式杂而有之呢?这决定于观众的口胃。课文讲了文艺文跟应用文的三点不同,这大大有助于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也附带有助于了解什么是文艺文。但我们在进一步领会应用文和文艺文时,又应当有辩证的观点,具体处理,灵活掌握。

3.作者讲文艺文跟应用文不同,是用什么语言形式来关联的?。

答:第1层关联是:首先、其次、又其次。

第2层关联是:这是第一点不同。这是第二点不同。

写了三个不同以后用这样看来关联。

4.括弧里的话起什么作用?能不能划去?

答:当然,这是说,你不是名作家。名作家在社会上,在文学界,在学术界影响大,就常常会有人逼着你非写不可,作者加上这句话就全面了,否则有片面性,好的文章不能有片面性。当然要考虑社会效果也是对爱写什么写什么的补充,否则人们要批评为只管写作不问效果。看起来括号里的话是可有可无,至少轻于正文,其实不妨认为它比正文重要,而在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上,提高写作水平上是十分重要的,千万不可忽视。

5.什么叫做写文艺文似易而实难,写应用文似难而实易?

答:这句是对上文三个比较的小结,似易就是好像没有什么要求,没有什么限制,没有什么对象;实难就是要有更高的语文水平、更多的生活经历和很好的文学才能。并不能每个人都能写文艺文,但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写应用文。写应用文好像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或规定,其实只要注意一些应用文体的形式(当然有时候也要考虑内容),写起来还是比较容易。也正因为容易,人们往往不重视学习应用文知识,因而产生一些不应产生的错误。

6.这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既总结上文的三个比较,又启示下文具体地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这叫过渡段。这种过渡段在文章中很有作用,值得仔细玩味。

7.第7段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答:分两层。第l层从这本书到实例多。说明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又讲了理论,比方提出了实、准、简三原则。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实用性强。这种既抓住问题的两个方面又指出主导所在、特征所在的论证方法很值得学习。第2层依次介绍,言简意赅,揭示各自的优点,引人入胜。例如完全从实际出发,而且无微不至,读者要能照办,准错不了,举了不同类型的例子七条,虽然例子不多,可是从头到尾都是经验之谈,给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上了一堂最好的入门课,这种写法最为实惠:的目的相同,但写法不同,角度不同,腾挪跌宕,富有新义,句式又是同(×××谈××)中见异,异中有同,值得反复阅读,领会神韵。这种名家妙笔,与其一味讲道理,做练习,不如叫学生细读精读反复读,乃至于背诵,以便理解、掌握。

第8段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把《应用文写作知识》介绍给还缺少写应用文经验的青年读者。

(七)练习提示:

1.学生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谈一下文艺文和应用文的三点不同,选出一名最好的。

2.《书林》认为本文前半部分不很切题,上海《青年报》只登出了后一部分,这都没有领会本文的精妙所在。纯粹就事论事没有理论高度,不行,干巴巴地谈实准简不作比较说明,也是失之枯燥乏味难于深入,而且不容易把问题说清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作者巧妙地运用比较法把抽象的东西说具体了,把枯燥的东西说生动了,实在是语言大师的高超的语言艺术。

如果说本文还有什么美中不足,那就是文艺文和应用文的三个方面的比较有些含意未申,如前所说,文艺文的读者、文艺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确定固然有跟应用文不同的地方,但也常常受到客观形势客观条件的制约。

3.练习四中①例有歧义;②例不准确;③例褒贬不当;④例罗嗦。①应改为病假或事假三天以上者;②应当改为应当进行处理;③应改为果断地做出并派遣工程师××;④应改为后来调到供销科,工会有!临时任务,我又调去工作。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