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底色。
教学方法
1.朗读品味赏析法
2.讨论法
3.点评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研习课文,整体感知;欣赏品味,鉴赏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说话训练,体现鉴赏的个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戏剧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影视剧等。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大型的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
二、资料助读
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
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
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
三、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学习本文。应实现以下目标:
1.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乐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四、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断,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明确: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
提问,本文写了哪些画面?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艘艘对玛丽亚的议论。
五、欣赏晶味,引读提高
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晶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
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巍峨峥蝾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间仙境也。
(2)学生评点并体会其作用。
示例: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
明确: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层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自由发言。
课文科代表作总结: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中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生1: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生2: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侧面描写,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
教师提问: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
学生明确: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
教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5)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育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体味音乐美
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玛丽亚歌唱片断。
教师提问: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学生明确: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自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似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六、说话训练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生1: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
生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遇,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俩倒。
生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糙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
七,课堂小结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这一节课我们集中欣赏了其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眼前似似乎是萨尔茨堡那壮田优美的景色、玛丽亚活泼轻快的身影,耳边似乎传来玛丽亚欢快的歌唱,那优美动人的旋律从心里流过,得到了至美的艺术享受。让我们诚挚地道一声:癌谢玛丽亚,感谢勒曼。
八、布置作业
1:修遭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榆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提示:结合语境,这两个比喻句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2: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用一段话描写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