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高中语文:《项链》课堂实录

高中语文:《项链》课堂实录

导入:中国有句古话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心隔肚皮),是否难画骨,不知心,就是不能画骨不能知心了呢?它告诉我们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以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刻画一个人物内在的心理,要用到什么手段?心理描写。同样,我们要揣摩一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也主要是抓心理描写。

那么心理描写包括哪些方面呢?我们概括一下:

心理描写直接:旁白、内心独白、心理剖析、梦境、幻觉

间接:动作、形态、语言、景物等描写来表现

今天我们就以心理描写为契机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剖析其中的主人翁玛蒂尔德。

1、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谈谈这篇文章中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生:玛蒂尔德

2、师:空口无凭,让事实来说话,文中什么地方具体表现了她的虚荣(先看第一部分)

生:七相梦想直接心理描写(板书)

3、师:我们能因为一个人有梦想就判定她虚荣吗?

如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在这里我们要弄清区分一个是理想一个是虚荣,他们的标准是什么?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有没有付诸行动。

生:(在这里,玛蒂尔德的目标是富有男人的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渡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而她所付出的行动也只是整天整天地哭泣,只是希望天上往下掉陷饼。)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把为什么说玛是虚荣的答案,完整地陈述一篇呢?因为所以说

4、师:如果说这一部分对人物的这种虚荣心表现得还比较模糊的话,那么我们接下来看文章的第二部分,借项链这一段,它把人物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更加入木三分。

请一学生把这一部分说一下,其它同学标出这一部分中能表现出人物心理变化历程的词语。

生:郁问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高兴迟疑而焦急

(师:这些都是直接心理描写,同学们找一找这里有没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呢?)

生:发现跳发抖出神

跳搂亲

先看又看又看

师:作者在刻画人物时用了这些词语,那么这些词语表现了人物当时什么样的心理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间接描写这些词。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个句子,体会一下作者刻画人物心理时用词的准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件。学生谈,看哪些词应该重读,传达给我们一个什么讯息。

我们说,这些词语在表现人物心理时都非常贴切传神,着墨不多,却都栩栩如生,这与作者长期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有这么一段生活(幻灯片,关于作者的)

这就启示我们写文章要注意炼字、炼句,写作不是随便的事。

其实这一段整个地就在描述玛蒂尔德那种一方面正切想借到,一方又豁然借不到的非常微妙的心理,处于一种矛盾的冲突之中产生的原因是虚荣。

同学们头脑中有没有这种注意词语选用的例子了?

其实我们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在锻炼大家的这种能力选择题3

我们再来把这一部分重谈一下,体会一下作者用词的准确,刻画人物的微妙微肖。

5、师:玛蒂尔德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就因为那么一点点的虚荣心,我们刚才就对她进行了那么多的指责,似乎有点过于残忍,我们从她身上就不能找出一些其它的什么吗?(主要在文章的最后两部分)

生:①毅然决出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有借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贴偿,没有用借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有项链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诚实守信。

②辞退了女佣,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勤劳。

③当然,一定得去,为什么不去呢?和第一部分比较,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望她了,远离了虚幻的遐想,坦然、自豪。

(师:主要用间接描写)

师:我们通过对心理描写的分析,除了看到虚荣的玛,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真诚的、负责任的、勇敢的玛,这个人物形象是丰富的,是活生生的,是切合实际的,是立体的。事实上,人性是复杂的,纵使大*大恶之徒,都会有人性中善的一面,以后样板戏中塑造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是不切合生活实际的。古人说得好金元足赤,人无完人,这就启示我们在写作中不要让我们的人物片面化,否则会削弱作品的说服力,甚至对文章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板书:立体的人物形象

6、师:因为丢项链,让玛付出了十年的艰辛,又因为丢项链,让我们看到了玛的另一面。为此,作者发了一句感慨?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都有很多道理: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