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方式、方法的不同,研究论文可有不同表现形式。要想以一种写作结构涵盖所有的研究论文是不可能的。下面就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结构作基本描述。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研究报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科学论文。这类论文的写作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题目部分,指正文之前有关资料;二是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三是结尾部分,指正文后所附的资料。
1.题目部分
题目部分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
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能给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使人一眼就能判断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价值、意义。标题当然要简洁,但意义明确是第一位的。为了涵义确切,有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标题在表述上最好能涉及两个变量的关系,涉及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如,小学生识字量与语文学业成绩的研究,儿童对时间顺序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等。总之,标题要与研究主题吻合,文字简洁,一目了然,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②署名。署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并在姓名前或姓名下标出作者的工作单位。署真名和单位,一方面是为了表示负责,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同行联系和交流。有时研究报告是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称或课题组名称。通常要在标题或所署名称后打个*号,在该页末尾划一横线,作题注。说明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注明是谁执笔,以及对课题研究作出贡献(包括提供资料、设备、研究经费、赞助等)的人或单位致谢。署名的排序按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顺序排列。
③摘要。摘要也称提要,是用简洁的形式提取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读者总是先读标题、摘要,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研究报告摘要的字数应按刊物的要求。一般5000字左右的研究报告,摘要在200字左右。学位论文的摘要可达500字。摘要的表述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和结论。例如:
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莉
华中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情境,进行了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实验表明:移情训练在小班、中班的效果优于在大班的效果,榜样训练在各年龄班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同时,移情训练和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初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但是在幼儿晚期,榜样训练的效果在幼儿的玩具和奖品分享行为上比移情训练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分享行为 移情训练 榜样作用 比较研究
④关键词。有些刊物要求作者写出课题研究的关键词。一般一篇研究报告的关键词不超过8个。关键词是将研究论文中能反映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词提取出来,放在摘要之下,以便读者一看之下就能了解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也便于文献检索系统进行主题分类和做索引。通常关键词取之于标题中的变量,研究假设中的变量以及研究主题中的变量。重要的词应尽可能往前放。
2.正文部分
研究报告的正文部分涉及5个方面:一引言,二方法,三结果,四讨论,五结论。
第一,引言
研究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是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什么问题,向读者提供有关课题研究的背景信息,使读者能理解和评价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引言部分包括:问题的陈述、文献综述、研究假设、变量的定义、研究的目的意义等。
①问题的陈述。主要说明所研究问题的由来,介绍问题的理论背景,经验背景,要使读者进入正文就能了解该论文的主旨和要义。问题的陈述应尽可能放在前言部分的开端,直截了当地提出,以便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方向。问题的陈述最好涉及研究的主要变量,可用一、二句话开门见山地把问题提出来,如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之间的关系,或目前要探讨的问题是
②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主要是给研究问题提供背景和基础,让人知道现在的研究起点在哪里,是在怎样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表明作者对该问题有关知识的把握情况。文献综述可以是有关研究工作近期的进展状况的描述,也可以是国内外刊物发表的研究成果的简介。综述不是文献的堆砌,要简练,要有概括。对有争议的观点应同时列出。如,在对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或综合儿童游戏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是代表人物有;二是代表人物有文献综述均要作注,说明文献的来源出处。
③假设的陈述。提出研究假设有助于集中研究问题,给研究定向,并使研究易于理解。有了研究假设,研究中的变量关系,研究的主题就会变得清晰、明朗。提出假设还需说明假设的依据和理由,使读者明白假设的合理性。例如,本研究要检验的假设是57岁儿童学习阅读的经历与认知言语技能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言语技能发展越成熟的儿童,在阅读中学得越多,反过来说,阅读教学也能促进儿童认知言语技能的发展。
④给变量下定义。对重要的名词术语,对研究的主要变量要加以界定,提供操作定义。下操作定义可以使读者准确理解变量的意义,避免产生歧义。尤其是当名词术语抽象、笼统、比较复杂时,更应明确地加以界定,作出必要的解释。
⑤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对研究重要性的描述,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价值有多大。研究的意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能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二是能构建或检验理论。对研究的目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和潜在意义作出描述,这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有益的。
当然,引言部分的这几项内容并非每份研究报告都要有,但对于严格的研究报告,学位论文来说,必须具备这些项目。以上几项内容的顺序只是提供如何写引言的大致思路,并非是绝对要求。引言部分文字不宜多,篇幅控制在全文的五分之一以内。
第二,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材料以及过程,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研究细节,以便同行能够重复你的研究,评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部分的内容必须认真、详尽地描述,为他人提供重复研究的基础。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被试的数量、年龄,选取被试的方式和理由,材料、工具的选择,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模式,研究的具体安排和步骤,如何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等。
①被试。被试指被研究的对象。确定被试目的在于指出哪些人参与了研究,数量有多少,他们是如何确定的,是怎样选取的,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是什么。一般要求描述性别、年龄(有时精确到几岁几个月),有时还要描述被试的特征。
②材料。材料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物品或资源。材料本身不是研究变量,而是工具。描述材料包括:规格、数量、来源、制作方法、测定指标等,必要时还要下操作定义。
③研究程序。研究程序通常包括实施步骤、具体次序、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测定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有时还需规定时限、指导语等。
④数据处理方法。实证性研究通常涉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一般只需简单地提及统计检验
的方法即可。例如:实验结果的检验有二,一是对书面测验的成绩进行t检验;二是对口试成绩的等第进行 检验。
研究方法部分的文字描述要客观准确、具体、直截了当。不要用抽象笼统的、模棱两可的词语。方法部分在长度、内容和写作方式上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方法部分应向人提供充分的操作信息,使人能理解或能重复该项研究。下面是李洪曾等在《心理学报》发表的56岁幼儿有意注意稳定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的方法部分:
二、实验方法
1.被试
上海市闸北区塘沽路第二幼儿园5岁4个月-5岁7个月的中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6岁4个月-6岁7个月的大班幼儿24名,其中男孩、女孩各12名,合计48人,全部幼儿入园时间均在半年以上。
2.材料和方法
采用校对改错法。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印有 和 的改错练习纸。改错练习纸上每行印有31个符号,共15行,总计符号465个。两种符号的排列是随机的,播送按一定速度读圆圈和三角的录音。录音中的符号排列与改错练习纸上的符号排列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每隔14个符号出现一次错误,错误出现的间隔长短是随机的。
要求幼儿根据录音校对纸上的 和 两种符号,并将纸上错误的符号划去。实验在教会幼儿掌握校对改错法后正式进行。每个幼儿用快、中、慢三种不同的速度先后完成三次练习,每两次练习间休息20分钟,休息时进行娱乐活动。其中快速录音播放每分钟读35个符号,中速为每分钟19个符号,慢速为每分钟13个符号。为排除每个幼儿前后三次练习中疲劳和熟练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将全部48名幼儿分为A、B、C三组,每组幼儿人数为16人,其中5岁男孩、5岁女孩、6岁男孩和6岁女孩各4人,各组的练习程序如下图:
1
2
3
A组
B组
C组
中速
快速
慢速
快速
慢速
中速
慢速
中速
快速
3.成绩的评定
批改幼儿完成的改错练习纸,凡将正确的符号划去或没有把错误的符号划去都作为练习错误。将幼儿连续练习正确的符号数目中最大的一个,称作改错练习的最大连续正确数,并以它作为有意注意稳定性的指标。
4.实验的阶段
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1980年5月同时对5岁和6岁48名幼儿进行测定,对结果进行横向的比较。第二阶段于1981年5月对一年前测定过的24名5岁幼儿(当时是5岁,此时为6岁)进行再次测定,将这一结果跟一年前该24名幼儿的测定结果进行纵向的比较。
第三,结果
结果部分是描述研究有何发现,并将研究结果客观地呈现给读者。通常可看作研究报告的核心,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是研究对人类知识宝库的贡献,是为知识的大厦添砖加瓦。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主要是叙述性的文字,但为了叙述更清楚,更易于读者理解,常需要辅以图表形式,以便直观地、形象地显现结果。好的研究结果的表述是图表和文字叙述融为一体的。叙述部分所占篇幅应大于图表所占的篇幅。一般来说,好的叙述是光阅读文字叙述部分,便能明了结果;好的图表则是只看图表,也能理解结果。
①概括性描述。结果部分可以简要重述假设开头,然后排列出代表性的数据。如研究数据较多,结果的项目较多,可分别用一句概括性的句子描述,如,本研究的结果之一是再按具体内容列出数据。
②列出表格和图解。结果部分除了文字叙述外,通常要有图表给出数据。用图表来表述信息量大,便于理解,正所谓一图顶千字。结果中的文字叙述可以点出图表中的主要数据,并对数据作定的解释,但不必用文字完整地将数据重新描述番。当然也不能只给出图表,文字叙述只写:研究结果见某表某图。表格对结果的表述非常有效,尤其是研究包括大量统计资料时更是如此。但表格内容的排列要清晰、简明、符合逻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三线表(见图112):
表0.0 大班幼儿期末测验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实验组1
实验组2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言语
计算
常识
- -
- -
- -
- -
- -
- -
图112 三线表示意图
③描述假设检验的结果。统计检验是指出数据是否证明接受或拒绝假设,并说明统计检验结果的含义。例如某研究的结果部分在重述假设,给出数据图表后,对假设检验结果作出描述:经 检验,结果非常显著( =12.74,df=1,P<0.001),表明父母从事科学工作的孩子比父母不以科学工作为职业的孩子更可能选修科学课程。虚无假设在极其显著性水平上受到拒绝。
结果部分不宜掺入研究者的主观议论、体会,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宜评述研究成果的内在涵义。结果部分需要的只是客观地描述事实与数据,评论应放在讨论部分展开。
第四,讨论
讨论是从各个方面对研究结果的涵义进行评述。通常作者根据客观事实和研究目的,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对与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讨论部分是最难撰写的部分,因为它不像前几部分那样有结构,但是这也为作者发挥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提供了机会。
由于研究的目的、内容不同,因而讨论也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展开。凡与课题有关的内容都可提出讨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与结果联系。讨论内容主要与结果部分的内容联系,说明研究结果是否支持研究假设,并分析原因,阐述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将结果纳入某种理论体系之中或构建一种新的理论。
②与引言联系。讨论内容可与引言部分的问题背景、研究假设、文献综述的内容相联系,也可与研究的潜在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解释。
③指出研究的局限性。讨论应指出他人研究的局限性和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指出研究中的例外和不完善之处,指出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方向和线索。
④总结结果。将分散的结果综合起来构建理论。揭示结果所给予的启示,提出实际应用的价值,有无推广的必要和可能。
讨论毕竟是作者主观的认识和分析,不是客观事实。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讨论在表述上用词要有所选择,不要过分地夸大或贬低事实。讨论部分的篇幅通常要占整个研究报告的二分之一以上。
第五,结论
结论是作者对研究结果作出的推论。结果与结论的区别在于:研究结果传递的是研究最终获得了什么信息,是具体的事实;而结论涉及的是为什么,说明了什么的信息,是对获得事实的推断和解释。如某项研究,实验班的幼儿睡眠时间平均增加半小时,这是事实,是研究的结果。那么增加的这半个小时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结论要回答的问题。下结论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证据的基础之上;
②结论应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结果,符合实际;
③结论的适用范围要与取样范围一致;
④结论的文字描述要简洁明了,推论要有逻辑性。
结论的所占篇幅较小。结论内容较多时,可分序号按条项写出。例如,郑晓鸿在《心理发展与教育》上发表的《幼儿合群性的特点及其发展》一文中的结论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五、结论
通过这一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幼儿合群性个体差异较大;
2.幼儿合群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3.男孩合群性及增长速度,低于女孩;
4.男孩女孩都更易得到异性的认同;
5.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程度上看,3个班的男孩女孩之间差别不大;
6.在从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的百分比来看,在小班,男孩得到异性认同的人数占同性人数的百分比比女孩大;到了中、大班,情况则刚好相反。
3.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和附录。
①参考文献。科学研究总是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进行的,撰写研究论文过程中,涉及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或摘录引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均应逐一注明出处,编排成目录列于正文之后。列参考文献一方面有助于读者了解资料的来源,有助于查证有关线索,另一方面也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表示对原作者研究成果的尊重。参考文献的多少和质量间接地反映了作者对课题的了解和把握情况。如果引用的是书中内容,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三位作者以上,在第一作者后加等表示),书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页数。如果引用的是期刊的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是:作者姓名,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和期号,页数。例如:
参考文献
①李洪曾主编:《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05页。
②郑静等:《幼儿问题行为及其矫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③杨晓铃等:《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4。
④陈家麟等:《5-7岁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心理科学通讯》,1986,6。
⑤佟焕哲等:《4-7岁儿童性格与父母文化素质、家庭教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江西教育科研》,1989,2。
参考文献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释,以便查证。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最好不要直接引用,如必需引用,事前应征得原作者的同意。研究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一般按注的先后顺序排列。
②附录。有时研究论文最后含有附录。附录并非是研究论文的必备部分。被收入附录的资料通常有:作者自己设计的测量工具(问卷、量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重要的原始分数表,与论文密切但难以插入正文的资料,以及具有旁证性的文献等。附录的作用是使正文简洁集中,易于阅读,并能为读者提供分析查证的背景资料和原始文献。附录位于参考文献之后,如有几个附录则要编号。在正文行文过程中应标注见附录等字样,以说明附录与正文的联系。
撰写研究报告,除了以上几个部分外,行文中还需要用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注释,常用的有:
①题注。是对题目或课题的注释,通常在题目右上角用*号表示。在该页用脚注形式注释。
②页注。也称脚注,是在行文作注的那一页的最下面划一横线,进行注释。
③尾注。将整篇论文的注释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放在论文正文后面一起注释。
④夹注。在行文过程中,夹在文句中用括号括起来的注释。
⑤原作者注。引用原作者所作的注释时,要写明此注为原作者注。
⑥作者注。指作者为帮助读者理解而对术语、人物的介绍,或作者在行文中产生的联想和评论性文字。这样的注释后要写明是作者注。
二、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
学术论文指除了实证性的研究报告之外的,反映专业系统知识的理论性文章。这类论文属思辨性的研究。在教育研究中这类论文占绝大多数。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有:
①创新性。学术论文的课题常常具有独特性,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新颖,有创意,学术论文的成果通常是发现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具有探索性,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开拓未知领域。
②逻辑性。学术论文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运用概念、判断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得出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或解释自己提出的新观点。
③理论性。学术论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是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通常是用一个理论推论或产生新的理论,这个新的理论又可能成为后继研究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理性分析和概括。
④实用性。学术论文经常提供或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常以教育教学的热点为追踪对象,并试图解决现实过程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学术论文与实践有较密切的联系,对实践有定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有不同的类型,写作方法也多种多样,无严格的规定。但从总体上看,学术论文采用议论文的形式,通篇结构基本上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式。学术论文的写作一般都直截了当地提出作者独特的见解或主张,阐述事理,目的都是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另外,在论证自己见解和主张时,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
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不像研究报告那样清晰、有结构。除了题目部分和结尾部分与研究报告基本相似外,正文部分通常按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来安排。
1、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用于说明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是论文的引子。目的是把读者引入研究问题领域。绪论部分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
①提出研究问题,要明确指出所要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背景,对主要概念、术语的基本界定,使读者明白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②概述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描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使人了解研究的基本价值。
③简介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可能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绪论这部分的写作应文字简明,条理清楚,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当然有时也可将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荣誉,变化等放到绪论部分来写,开门见山,使人对研究结果一目了然,为后继的分述作铺垫。
2.本论部分
本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主体和中心部分,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从篇幅上讲,这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本论写作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关键在于论证,即作者要证明自己提出的论题。通常要做到论点明确具体,论据丰富充足,论证符合逻辑规则。
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一般来说,本论部分的写作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①主题。主题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写作方法要能清楚地表现研究主题,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写作的方式方法。
②材料。材料是学术论文的血肉,是理论论证的基础。材料包括经验的和事实的,应根据主题来收集材料,使观点和材料尽可能完美地结合。
③结构。结构是学术论文的骨架。结构指写作的谋篇布局,层次安排。在写作中要运用理论和逻辑推理,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条理清楚,注意意义的衔接。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既要有深刻的主题,又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三者互相联系。本论部分写作上常见的缺陷有: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论缺乏逻辑性。当然,学术论文不必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
3.结论部分
结论是在对全部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是针对研究问题作出的答案。结论的写作要求内容简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
撰写学术论文常以描述和评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总要求是准确、简洁、朴实。准确指写作应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评论要有分寸,不能任意拔高或贬低;简明指写作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对事实材料不作过多的描绘,对观点的阐释不作烦琐的论证;朴实指不随便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比喻,不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
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有:
①创新性。学术论文的课题常常具有独特性,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新颖,有创意,学术论文的成果通常是发现新理论、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还表现在具有探索性,寻求改革的突破口,开拓未知领域。
②逻辑性。学术论文通常采用逻辑推理的方式,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和收集到的资料,运用概念、判断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得出新的理论、新的见解或解释自己提出的新观点。
③理论性。学术论文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是以教育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通常是用一个理论推论或产生新的理论,这个新的理论又可能成为后继研究的基础。理论就是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理性分析和概括。
④实用性。学术论文经常提供或介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常以教育教学的热点为追踪对象,并试图解决现实过程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学术论文与实践有较密切的联系,对实践有定的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有不同的类型,写作方法也多种多样,无严格的规定。但从总体上看,学术论文采用议论文的形式,通篇结构基本上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式。学术论文的写作一般都直截了当地提出作者独特的见解或主张,阐述事理,目的都是试图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另外,在论证自己见解和主张时,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
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不像研究报告那样清晰、有结构。除了题目部分和结尾部分与研究报告基本相似外,正文部分通常按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来安排。
1、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用于说明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是论文的引子。目的是把读者引入研究问题领域。绪论部分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
①提出研究问题,要明确指出所要探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的背景,对主要概念、术语的基本界定,使读者明白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②概述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为什么要进行研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描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尚未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使人了解研究的基本价值。
③简介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可能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绪论这部分的写作应文字简明,条理清楚,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当然有时也可将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荣誉,变化等放到绪论部分来写,开门见山,使人对研究结果一目了然,为后继的分述作铺垫。
2.本论部分
本论部分是学术论文的主体和中心部分,是作者表达研究成果的部分。从篇幅上讲,这部分要占全文的三分之二。本论写作的基本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关键在于论证,即作者要证明自己提出的论题。通常要做到论点明确具体,论据丰富充足,论证符合逻辑规则。
衡量学术论文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一般来说,本论部分的写作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①主题。主题是学术论文的灵魂。写作方法要能清楚地表现研究主题,应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决定写作的方式方法。
②材料。材料是学术论文的血肉,是理论论证的基础。材料包括经验的和事实的,应根据主题来收集材料,使观点和材料尽可能完美地结合。
③结构。结构是学术论文的骨架。结构指写作的谋篇布局,层次安排。在写作中要运用理论和逻辑推理,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条理清楚,注意意义的衔接。
一篇好的学术论文既要有深刻的主题,又要有丰富的材料和完美的结构,三者互相联系。本论部分写作上常见的缺陷有: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当,推论缺乏逻辑性。当然,学术论文不必像文艺作品那样讲究华丽、生动,但是简明、确切、文字流畅、易于理解是必须要做到的。
3.结论部分
结论是在对全部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是针对研究问题作出的答案。结论的写作要求内容简洁,措词严谨,逻辑严密。
撰写学术论文常以描述和评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写作的总要求是准确、简洁、朴实。准确指写作应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评论要有分寸,不能任意拔高或贬低;简明指写作要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对事实材料不作过多的描绘,对观点的阐释不作烦琐的论证;朴实指不随便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奇特的比喻,不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