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浅析实验教师困惑的两个问题

浅析实验教师困惑的两个问题

浅析实验教师困惑的两个问题

最近听了不少实验教材的课,很突出地暴露出老师教学中的两个困惑的问题。一是会认的字是否要分析字形;二是不提问题不分析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

巩固识字的最佳途径是复现,这一点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觉得不引导学生分析字形,学生就很难记住这些字,分析之后,学生的记忆情况要好一些。这话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燕:二十个解放军,排队到北京,一个人喊口号,一、二、三、四是我小时侯认这个字时念的儿歌,至今还记得。有些很典型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编编儿歌,猜猜谜语,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但是这样的分析一定要在认识字音之后,不能让学生有这样的误解:什么和什么组合在一起就是什么字。因为汉字并不表音,分析字形只是在孩子认识后帮他进一步巩固。但是这样的分析一定不要过多,过泛,否则孩子会感到厌烦。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比如:《月亮的心愿》一课的累字,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有学生说是‘田’加系,老师纠正,下面不是系,是系少一撇,孩子大多不认识系字,老师这一番话不是把学生越说越糊涂了吗?学生听不懂,哪来的学习兴趣呢?还有太这么简单的字,很多孩子都会认了,还来分析,不是多此一举吗?一节课孩子们分析7、8个字形,少数孩子在发言,大多数孩子心不在焉。花费了很多时间,字形分析得很透彻,字音孩子不一定记住了,因为字形和字音是没有联系的。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有些生僻的字,会写,但是字音总记不住。可见字形分析对识字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崔峦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要认的字,只要求认识在课文中认识,挪个地方还认识,强调的是整体认记,不要求分析字形结构,不要求达到每个部件、笔画的精确记忆。可见识字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认识,挪个地方还会认。没必要分析字形结构。那到底有什么好方法让孩子记住这么多的字呢?还是一条,多复现,让孩子多阅读。把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组成词语,句子,短文,让学生多读,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复现,既能帮助巩固识字,又有趣味,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好处。试试把分析字形的时间让孩子们读词语,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组词吧,你会发现识字的新天地的。

怎样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呢?还是以《月亮的心愿》这节课为例:

(师)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珍珍很孝敬妈妈。

(师)从哪些地方感到珍珍很孝敬妈妈?关心妈妈?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她不去春游了。

(师)她为什么不去春游了?她想干什么?

还有一些老师的问题:此时窗外的月亮会怎么想呢?明天下雨意味着什么呢?你能理解月亮的心愿吗?

不象是一年级的课,像中高年级的课文分析。一年级的课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有没有需要理解的呢?有,那就是要读出作者写这些话含着的感情。孩子刚刚认了十几个生字,读一遍就要谈出自己的感受,多难为孩子啊。那个老师辩解说:但是学生说的出来。是的,有个别学生说的出来,大多数孩子呢。他们能把课文读通就不错了,过高的要求只会令他们望而却步。想想我们,如果一篇文章有十几个生字,内容比较深,能读一遍就有感受吗?何况小孩子呢?不要用那些无用的分析磨灭孩子爱读书的天性了。

那个老师说:那不提问,怎么读呢?不提问就不知道怎么指导读书了,确实是一部分老师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部分年轻的老师没有以前分析的老框框,但是怎么读,却很模糊,课文都是泛泛读读,这样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最好能读出感情。还有一个重要任务:认字学词,积累语言。此外,还要培养读书习惯,习得初步的读书方法,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结合对少量词和句的理解,体现由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的指导过程和学生练读的过程。崔老师的这段话对我们实验教师应该很有启发。下面我想以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为例来谈谈在教学中以读书为主线的阅读过程怎样进行。

一读,读正确。首先教师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小熊维尼迷路了,它家就在北方。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吗?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主角和帮助别人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饶有兴致地自由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然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读课文,正音。这个环节的读书主要是读正确,字音读准,不掉字,不添字。

二读,读通顺。教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读的:课文中编辑叔叔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像指南针一样能辨别方向的好朋友呢?默读课文,思考。然后最喜欢哪个好朋友就找到的段落多读几遍,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这一次读,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并互相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直至把课文读通顺,流畅。

三读,读懂。就是要读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文章的理解,虽然是低年级,这一步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走入泛泛读读的误区。这一步不是分析课文,而是根据课文具体情况,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去感悟语言。

看这位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课文读顺了,现在能帮维尼找着回家的路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中午的太阳当空照,谁来找一找维尼的家在哪个方向?语言文字化作生动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老师现在就是维尼熊,谁告诉我怎么回家呀?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告诉维尼熊怎样根据太阳和树影找到北方。课文的语言在这样的交际运用中内化成了学生自己的语言,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四读,读出感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课文,读出感情,学生在前面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情感体验,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便能逐渐读出感情并熟读成诵。这位老师是这样推波助澜,把学生的感情推向高潮的:我们的维尼终于到家了,它给我们的太阳公公写了赞歌,我们来拍手唱一唱:太阳公公住半空,东西南北都精通,中午它就指南北,早晚靠它辨西东,要是迷路别害怕,看看太阳老公公。再读课文,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又有提升。读出感情就是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