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怎样让语文课情味十足

怎样让语文课情味十足

语文是一门美学、情学,没有美的教育,语文课是不完整;缺乏情感及意境美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涌动的秋水、浩渺的长天与思乡的游子浑然一体,创设了完美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努力将学生带入这样的境界,让语文课情味十足。

一、巧设导语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确实,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授《故都的秋》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秋天是一个意蕴丰厚的季节,不同经历,不同心情的人对秋天会有不同的感受,著名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借写秋景写羁旅之愁;一反文人的悲秋传统昂扬向上的当属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么,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景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受导语的感染,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很快就被课文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所吸引。

二、图文结合

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图片等为学生提供形象逼真的感性事物并抓住图文的相通之处导入课文,然后运用启发、渲染等手法引导学生想象境中之情话外之音,让学生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氛围中中接受美的熏陶。如在教授《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四川地震的配乐朗诵《生死不离》,感动人心的画面,扣人心弦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氛围。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还能对他们进行情感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格品质。

三、借助音乐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与文学是心心相印的情侣,借助音乐教学,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动情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以情导情,实现情理兼顾。如在教授《鸟啼》一文时,在点明了文章向死而生的主题后,我播放了汪峰的歌曲《怒放的生命》,铿锵有力的歌词,振奋人心的旋律,让同学们心潮澎湃。音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激情朗诵

古语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读出意趣和情趣,才能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中,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实的体验将诗意拓展延伸。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将进酒》时,我先给学生范读一遍,学生自己再读一遍,然后再让学生听一遍配乐朗诵,学生跟读一遍后自由朗读,最后请学生举手范读。教师要舍得花这样的工夫,通过这样的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悟诗文的意境美,体味诗文的韵律美,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五、诗化语言

文字是生命的酒,语文教师更应该将文字当作自己生命的酒,精心挑选,精心酿造,精心品味,精致诗化课堂语言,如我在讲《唐诗宋词》的第一课时,就用了这样的导入: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是最纯洁的文字,是由一些最赤诚、最有天赋的人写出的最具真情最能让人迷醉的文字。在我国浩瀚的传统文化中,唐诗宋词是一颗最明亮的珍珠,高贵典雅,在《将进酒》的结语时,我这样说:余光中在《寻李白》诗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酒入盛唐,浇开了浪漫的青春之花,酒在盛唐诗人那里搭起了一座让人自由出入于精神与现实的桥梁,我们读到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学到了李白的才华,我们感到了李白的愤激,我们还读到了人物的自信、倔强,这就是李白,他悲而不伤,悲而能装,因为他把他的愤激都化作狂的形式体现在我们面前。

六、激情四射

一堂语文课,要给学生美的情感熏陶,创设美的氛围必不可少。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美的教学语言,优雅的教学姿态,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深邃独到的分析阐发,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当教师的言行举止渗透出各种不同风格的美时,学生才能尽快进入美的氛围之中,情感教育才能得以实施。一节课感情饱满容易做到,难得是节节课都带着最饱满的情感、最真挚的语言。但是,语文老教都应该将这作为自己必须达到的目标去追求。

语文是一门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只要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努力将语文的美还给学生,语文课必将会情味十足。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