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隔窗看雀》教学案例

《隔窗看雀》教学案例

【理想描述】

《隔窗看雀》这篇散文语言平实,但蕴涵深刻,与学生的认识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这也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所在。不过课文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就是文章的中心。教学时紧紧围绕这句话,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整体地感知麻雀形象,联系生活中对麻雀感知,帮助学生丰满麻雀的形象,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勾画出感受深的语句,逐步完善丰满麻雀形象,感悟作者的语言文字魅力。并通过读——思——再读,体会作者精妙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热爱之情。最后达到读写结合,能够自我表达的最终目的。

【实践呈现】

第一课时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师:今天在上课前,老师要先打个谜语让大家猜猜,想猜猜看吗?

生(齐答):想!

课件出示谜语: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一动物)

生:是麻雀。

2、教师板书课题

师:诗人周涛先生看雀,写了一篇文章,是一篇很有诗意的散文《隔窗看雀》。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正音。

2、师:刚才我们分节读通了课文,这次请你再把课文小声地读一遍,边读边想:对于诗人周涛先生,麻雀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指名学生回答。

生:麻雀很可爱,作者很喜欢它。

三、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静下来读1——5自然段,作者看到了一群什么样的麻雀?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在的句子下面作上记号,适当地写写批注。

学生读课文1——5自然段,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作记号,写批注。

2、交流。

①师:通过作者的笔,你们看到的是怎样的麻雀?有什么特点?

生:“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出麻雀的好动和不知疲倦。

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师:你能不能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出麻雀的不知疲倦和好动?

生:我从“不停地跳”和“不停地跺脚”“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可以看出麻雀的不知疲倦和好动。

课件“总是”、“不停地”两个词打上红点。

师:从这句话里还能体会出麻雀什么特点?

生:我感觉到小麻雀很可爱。因为它不停地跳,像“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一样,可以想象它的样子很可爱。

师:你很会想象,能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麻雀可爱的样子,很会读书。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名读,学生突出“总是”、“不停地跳”、“不停地跺脚”表现麻雀的不知疲倦。

②师:还能从哪里体会麻雀特点?

生:“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麻雀很小,但是飞行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我还能看出它们飞行的可爱。

教师课件出示整段文字。

师:空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是什么样子?

生:忽然飞下来,又忽然飞高。

教师点击课件,动态课件,引导学生看样子,理解句子中麻雀飞行的形象。

师:作者把麻雀飞行比作了什么?

生:把麻雀飞行比作了一团扔出去的东西。

师:我们常常会把一种事物想象成另一种更美好的事物,那么“被扔出去的东西”美吗?你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们常常是不用的东西,不喜欢的东西才会“扔”。

师:那么作者在这里的比喻美吗?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一团东西”来比喻麻雀的飞行呢?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麻雀很小,在空中飞行就像我们扔出去的东西,所以麻雀很平凡。虽然几起几落的样子很可爱,但也是十分平凡的。

师:多么可爱的麻雀呀!多么平凡的麻雀呀!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带到课文里读出来。

读第五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 指名读要求读出可爱和平凡 评读 齐读

③师:还能从哪些语句或是段落里看出麻雀什么特点?

生:我从“它不知道累”知道了,麻雀不知道累,它不知疲倦。

生:我从“除了跳之外,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看起来像是骄傲,其实是为了保持平衡”也看出,它不知疲倦,而且很可爱。别的鸟类站在那里都是不动的,而麻雀则是尾巴不断地一翘一翘的。

生:我从“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体会到麻雀总是那么忙碌。“毫无缘由”是没有任何理由的意思,就是指麻雀没有理由地飞来,又没有理由地飞走了。

师:找得好!两个“毫无缘由”,让我们大家看到麻雀经常忙碌地飞行,且这飞行看起来好像没有原因,也没有任何征兆!

师:“飞回来的这只是不是原先飞走的那只,就不知道了。看起来它们一模一样,像复制的”,它们几乎长得一个样,太常见、太平凡了。

男女生赛读。

④小结:

师:同学们体会的很好。通过品读文字体会到麻雀不知疲倦、好动、平凡、可爱和活泼。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读课文1——5自然段。

三、回顾小结,体会印象

师:学习了课文1——5自然段,你能说说这小麻雀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吗?

生:麻雀也很可爱、很轻巧。

生:麻雀很活泼,但是飞行的样子却不怎么样。

生:它们都长得很像,像复制的。

师:是啊,周先生看到的麻雀是如此的忙碌和平凡,(板书:忙碌平凡)可是作者是为什么而关注它呢?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让咱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回顾旧课:

师:通过上节课我们对1——5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周涛先生隔着窗子向外看,他看到了——

生:麻雀。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麻雀那可爱的样子吧!

教师播放课件,师生共同欣赏

师:欣赏了麻雀可爱的样子,我们学习了课文1——5段,看到了忙碌而平凡的麻雀。(教师板书“忙碌”、“平凡”)可是作者周先生为什么而关注它呢?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呢?现在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感悟文字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师:作者在大千世界中看到可爱、忙碌的麻雀,可爱、忙碌的麻雀身上品质吸引了作者,作者是看到了它怎样的品质,引发了他的思考呢?自由读6——11段。

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品质引发了作者的思考。

教师课件出示这句话。

师:从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麻雀“不羞愧”、“不自卑”?请同学们自由读,在感情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学生品读。

师生交流。

①生:“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师:谈谈你的理由。

生:它不会翱翔,不会盘旋,只能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

师:麻雀是怎么飞?联系上文看看,想象一下。

生:它是“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

师:它飞行的距离远吗?飞得高吗?空中飞行的时间长吗?

生:它不会翱翔,不能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不会作大俯瞰;它不会盘旋,也不会作大航行。所以它飞得不远、不高,时间也不长。

师:和大禽比起来,它是多么的平庸啊!

教师板书 将“平凡”换作“平庸”

师:它这么平庸,是不是就会感到羞愧和自卑呢?

生:不是!

生:它仍旧是“从一楼檐到另一个檐台”,安心地生存于市井之间。

师:对,还能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还能从这里感受到它的“不自卑”、“不羞愧”:“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教师出示CAI课件。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麻雀虽说很忙碌、平庸,但是它却很“坚忍”、“欢快”。

教师点课件中的句子,句子变红

师:请你们想象一下,麻雀是怎样“在季节的变换中坚忍或欢快”的?

生:冬天来临,麻雀会要想办法安全地过冬,还要想办法觅食。

生:若是哪一天突然下雨,它们还要想办法躲雨,给自己的小麻雀遮风挡雨。

生:遇到突然天气恶化,变了天时,它的窝就危险了,它们还要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家不受环境破坏。

师:那么,麻雀仅仅是在忍受吗?

生:不,它还会“欢快”地生活。

师:你见过麻雀欢快生活的样子吗?

生:见过,它们在一块儿做游戏的时候很欢快。

生:它们抢食物的时候很欢快。

生:小麻雀第一次试飞成功时是欢快的。

生:父母看到儿女吃饱睡着时是欢快的。

师:看似平庸、卑微的它,却过着充满意义的生活啊!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它的责任感吗?

生:我想,小麻雀学飞行时,大麻雀不停地教小麻雀,可以看出麻雀是有责任感的。

生:在自己儿女受到伤害时,挺身而出,让儿女不受猎狗伤害的麻雀是有责任感的。

师:看来你在课前学习了屠格涅夫的《麻雀》

教师展示课件,展现小麻雀雪地觅食,水洼戏水,沙地打滚,互相嬉戏,以及给巢中小麻雀喂食等情景。

教师配合叙述:

冬天里,很多鸟不能留下来,要飞到温暖如春的南方去,而麻雀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看到它觅食的身影,在浅水洼里洗个凉水澡,看它们那调皮可爱的身影,真是惹人喜爱!三五成群地在这儿做个游戏,歇歇脚,悠闲自得!再到沙地里来个沙浴,除掉身上的寄生虫,真是舒服,不亦乐乎!卑微,但仍不忘自己的责任,以它弱小的身躯,有责任感地繁衍生息。

指导男、女生读句

师:在平凡中忙碌,在平凡中繁衍着,在平凡中捍卫着自己的家园,同时,也在平凡中欢快着,一点也不羞愧,一点也不自卑,这,不就是生活吗?

教师板书“不羞愧” “不自卑”

课件配乐全班齐读全段

师:正因为作者周先生抓住了麻雀“忙碌、平庸”的特点,并从中体会到了它“不羞愧、不自卑”的品质,从而让麻雀的形象跃然纸上。

教师补充板书,两个“而”。

②第九段赏析教学

过渡:

师:它和人们的生活是最贴近的,它和人类自下而上于市井之间,它点缀着人们的生活。它是怎么点缀我们生活的呢?

生读第九段。

教师课件出示第九段

师:作者周涛先生是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文章里有诗的种子——奇特的想象,新妙的比喻,值得大家好好品味。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看,看看作者用精妙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喜欢哪个画面,划下来,作批注。

学生默读第九段,作批注。

学生集体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你能想象到些什么?

生:我想到,到冬季了,树叶都落了,所以小麻雀停留在枯枝上就特别显眼。它停落在枯枝上,尾巴还一翘一翘的,样子十分可爱!

生:我想象到了一个矮矮的墙头上,停着一只小麻雀,肉团团的身体,毛绒绒的,看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句号。

生:我看到了几个好伙伴,一起在外面玩耍、觅食,一块儿落在电线上,就像一串省略号,也还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生:这两只应该是最要好的朋友,在一块儿做游戏,于是玩累了的时候就在一块儿休息,还有一只在翘尾巴呢!

师:你们描绘得太可爱了,让我都看到了麻雀在这样平凡生活中快乐生活的场景!

(课件出示图片:四幅素淡的写意国画,分别展示四幅画面) 教师带领读这段

师:多精妙的文字呀!多么有情趣的画面呀!还有这多么乐观快活的小麻雀呀!用你最美的声音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吧!(课件配音乐)

学生感情齐读第九段

师:借助这些画面,你能试着背一背这精妙鲜活的文字吗?

生背第九段 师接课文10、11段

课件展示,当教师读到“枝上的一个‘逗号’飞走了”时,写意国画中的小麻雀竟也张开双翅,“飞”走了。

三、拓展内容,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课文学完了,现在再来看看周涛先生笔下的麻雀是怎样的?

生:(看了看黑板)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师:此时的你,再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觉得小麻雀虽说很渺小,很平凡,但是它却很坚强,很有责任感。

生:我今天看到的麻雀虽然仍然很普通,很平庸,但是它身上也有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有责任感,它仍然很开心、很积极地在生活着。

师:麻雀的平庸与忙碌,并不影响它对生活的热爱,它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着这样的生活!

教师板书“积极乐观地活着”

师: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想想有哪些这样的人?

生:大街上的环卫工人是这样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勤奋工作。

生:我们的父母是这样的人,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为了我健康成长!

生:学校里食堂的叔叔、阿姨、清洁工作也都是这样的人,他们常常被我们遗忘,可是他们却为我们做了许多事。

师:你能试着动笔把你想到写下来吗?

学生练笔

教师总结

师:祝愿在座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用你们乐于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

【个人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散文,语言平实,但蕴涵深刻。作者在与麻雀的近距离观察、接触中,发现它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质朴、精准的语言让我们清晰而又具体地感受到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忙碌。但是如何能让学生理解这篇内涵深刻的散文,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难点。

一、在诵读中感受形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感受麻雀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麻雀的形象呢?一是自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中麻雀形象的生活、鲜活。二是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自由读、轻声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各有所长,灵活运用;二是个性朗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们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机会,读出自己的感受,张扬学生个性,读出自己的体会。第一课时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好自己的感受”就是这个目的;三是赛读、评读,为学生提供诵读机会,让他们多层次,多回合的读文,感受麻雀形象,体会作者写作,达到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通过评议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表达文章的情感。

二、在对比中丰满形象

小麻雀跟大禽类的对比,其目的仍在于表现麻雀的渺小,微不足道。这也是对麻雀形象不断地丰满。让学生在看课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发现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并利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呈现,强化了麻雀形象。实践也告诉我,比较朗读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提高审美、说话能力、激发朗读兴趣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三、在推敲中欣赏语言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中表现麻雀“不羞愧、不自卑”时,那“坚忍”、“欢快”和“有责任感”让学生很有推敲的价值,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分析词语意思,甚至进行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联想到麻雀“在季节变化中”的“坚忍”,而它们的“欢快”面对,渺小、单薄的身躯“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这样既学习到作者用词的鲜活、精准,又可以体会、感受到麻雀那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四、在想象中拓展意境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引导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意境。本课《隔窗看雀》中有一段让人爱不释手的美文——课文第九自然段。它既承接了前文文字的意味,表明麻雀的生存环境的平凡——“枯枝”、“墙头”和“电线”,又表现了麻雀虽说渺小、平庸,“生存于市井之间”,但乐观、向上、欢快地生活、面对平庸生活的态度。课堂上学生的想象让全班同学包括老师也都进入了那悠闲自在,让人羡慕的积极生活意境中去了。再后来的认识麻雀精神的可贵时,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从学生学习情况看来,点拨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局部的点拨和课堂整体教学节奏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地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和谐、有效。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