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课
——教你怎样读《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提炼关键词的方式,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思维训练及阅读方法:
查找、提炼关键词,学会分类、概括,注意逻辑顺序。
三、教学思想: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引导他们一步步完成阅读任务;整个过程中,始终推动学生主动阅读、圈点勾划。
2.进行思维训练及教给散文的阅读方法。运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分类、提炼和概括。
四、学习过程:
元旦假期结束,4号星期一,回到学校,开始了我的第一课。
(一)课前热身
课前三分钟演讲,李同学今天给大家的书是《局外人》。说得真好,很多时候,我们要做局内人,灵魂要在场,但是,当引起烦恼之类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个局外人。
(二)散文特点简述
今天是新年第一课,翻开新的单元,学习现代散文。单元概述。散文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什么?
形散神不散。即,形散神聚。
谁能解释一下这几个字的意思?
学生支支吾吾,表达不清,教师给予讲解。
所谓形散,就是什么都可以写,看起来什么材料都可以选择,但是,它们必须为表达主题、突出中心服务,即神聚。无论写什么,都要为表达主题服务。若与主题无关,枝枝蔓蔓的东西,则可以斫去不要,以突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
第二个问题:从散文阅读鉴赏中,我们要学习哪些内容?
学生愕然。教师提示:写作技法。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使文章达到完美、精彩的地步,让你读起来赏心悦目呢,这是我们学习散文需要关注的重点。
板书:形散神聚
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留下悬念:课后阅读)
下面翻开第一课《荷塘月色》。板书课题、作者。朱自清,认识吗?认识。哪里人氏?浙江绍兴吧。哦,学生说是对作者了解,其实是因为过去读过他的作品,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老师说,据我了解,他是扬州人氏,《背影》写的就是父亲送他在南京浦口坐车去北京念书的事情。要想进一步了解作者其人,其事,需要认真去读有关他的资料。这个问题留作今天的课后作业,读教辅用书《三维设计》中的“知识链接”——作者简介和背景回放。
(四)初读课文
目标重点: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
(五)阅读检查:读书方法指点
读完之后,教师问:文章写得怎么样?精彩吗?
学生点头。微笑。看样子,感觉颇好。
我刚才巡视发现,有的同学读书习惯非常好,一边读书一边拿着笔,把重要的地方圈点勾划出来了。还有的同学,把段落序号也标上了。——全文一共几段?10段。
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呢?谁能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荷塘月色的美景。
(六)寻找关键词,分类概括
目标重点: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进行思维训练。
这个回答没有错,但是,是不是很全面呢?下面我们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把全文内容梳理一下,看看每一段都写了什么。
第1段,颇不宁静
第2段,小煤屑路、荷塘四面(远观)
第3段,自由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词很重要?
学生继续找。还有,“另一世界”、“受用”。
“另一世界”,在这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结合文本分析一下。它是自由的,有着荷塘月色美景的和谐宁静的世界。与之相对的现实中的“这一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喧嚣的,烦恼,不自由的,充满人世芜杂的世界。所以,“另一世界”这几个字非常重要,把它圈点出来。
再看“受用”。受用,即享受、欣赏的意思,也就是带着愉快的喜爱的心情去看。可见,这时,作者的心情有了些变化。
第4段,荷塘上面,叶子,花,清香,流水
第5段,月光,叶子,花,天上的云,塘边的树
第6段,荷塘四面(近观),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7-10段,回忆采莲的事情,江南的旧俗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一句看,好像要写思念故乡了,但是,文章却没有继续写下去,而是戛然而止,马上回到现实中来,作者通过什么来转换的?一个破折号“——”,就把回忆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了。破折号有什么用法?
学生回忆:解释,补充说明,转折,等等。
在这里,破折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
有转换语意的作用,把作者从对江南采莲旧俗的回忆里拉回到现实中来。
为什么不继续去写对故乡的怀念呢?因为这与的主题关系不大,作者在此回忆采莲旧俗,是写荷塘月色的需要,增添故事和诗意,突出荷塘之美在人事。
的主题是什么呢?
描写荷塘月色之美,叙写自己心情的变化。
看来,刚才某同学说“主要写了荷塘月色之美”的概括就不全面了,若是考试,这里就得扣分啦。因此,语文学习中,回答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对错的问题,更要考虑回答是否全面、准确的问题。
第10段,“——这样想着,……妻已熟睡好久了。”读这句话,语气怎样?平缓,平静。由此看出,作者的心情如何?平静。
好,下面我们对以上各段的关键词进行梳理,分类,贴标签。
以上内容可以分为哪几类?(排列时注意逻辑顺序:把重要的一类放在前面)
分为两类:一是作者踪迹/景物的变化,一是作者心情的变化。我们用线性关系表示出来,就是:(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上黑板书写,或者在自己的书本或笔记本上写出来,加深印象)
(1) 踪迹/景物的变化:
小煤屑路——荷塘四面(概括)—— 荷塘上面(叶子、花、清香、流水)
——月光(淡淡的云、树、影)——荷塘四面(树)——江南采莲旧俗
(2) 心情的变化:
颇不宁静——(另一世界)自由的人——受用(荷塘月色之美)——惦着(采莲故事和诗意)——“宁静”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偕而行,一起贯穿全文,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做什么?——线索。OK。以后遇到“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之类的问题,就像这样去思考,寻找答案。
你们看看,以上关键词,除了最后一个加引号的“宁静”,全部是原文中的词语,对不对?所以,阅读这样的散文,理解内容,首先应当立足文本,从文中找出最重要的词句来概括,有时候,答案就在文中!有时候,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自然就可以把脉文章的主题了。
你再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学生对以上两类变化进行概括即可,语句通顺,内容就全面了。
接下来,拿起笔,把你们刚才读到的最精彩的地方,用你自己习惯的方式做上标记,再去想想,它们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呢?做旁批。
(七)布置作业:
1.《三维设计》P2,阅读“话题素材”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与背景回放),标注并记住重点,做读书笔记。
2.完成“基础知识”三题练习。
3.再读全文一遍,在精彩的地方做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