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

妙在这一问《谁是最可爱的人》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时宁鸿彬教师的一个教例(见《语文教学之友》1996年第9期朱家林的文章)。

师:魏巍同志告诉我们,《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三个事例,是从大量的生动事例中精选出来的,是最有代表性和。那么,魏巍同志为什么选择这三个事例呢?这三个事例有哪些方面的代表性呢?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思考。

学生活动,讨论:

①学生一:我认为这三个事例的时间不同。松骨峰战斗写的是打仗时的事,马玉祥救儿童写的是打完仗从阵地上下来的事,而谈话写的是休息时的事。三个事例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时间,包括了战士们的一切活动,这三个事例是有代表性的。

②学生二:我认为这三个事例所在的地点也不同,松骨战斗写的是战场的上事,马玉祥救儿童,写的是路上和朝鲜老乡家里的事,防空洞谈话写的是防空洞里的事。这三个事例代表战士们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这样写是有代表性的。

③学生三:我觉得这三个事例人与事也不一样。第一个事例写的是与敌人打仗,第二个事全写的是救朝鲜儿童,第三个事例写的是一个战士的心里话。三个事例写了集体,也写了个人;写了打仗,也写的打仗以外的事;写了战士的行动,也写了战士的思想。所以这三具事例是有代表性的。

④学生四:我认为这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三种不贩思想感情。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对敌人的恨,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这三个事例把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对朋友、对祖国的感情写出来了,是有代表性的。

⑤学生五:我认为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三个方面的崇高品质。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救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谈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评析]

这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设计,教师把学生深深地引入对课文的品析之中,又很好地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设计的妙点就在那有力的问:这三个事例有哪些方面的代表性呢?

它妙在带动了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

它妙在充分体现了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课堂的训练作用。

它妙在既突出了课文教学的重点,又充分展现了思维的训练的魅力。

它妙在教给了学生品味同类结构作品的方法。

它妙在严密地串起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

真是妙在这一问。

那么,这究章竟是怎样的一问呢?

这个问,叫做课堂教学的主问题。它是在课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的问题,它一问能抵许多问,运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而代之以让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深层次思考。一般来讲,它在课堂教学中有如下方面的运用:

1、在课文预习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问题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提高预读的质量,加深思维的层次。

2、在课文教学进行阶段,往往用最为精粹的问题形成课堂教学的主要结构,拉出课文教学明晰线条。

3、在课文教学的深化阶段,往往用一两个重要问题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形成波澜。

妙在这一问多以美妙的教学现象!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