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

关于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反思(下)

三、培训内容要突出新精用

在设计培训内容方面目前存在两种缺陷,一是灌输许多系统的学科知识,对于学员实施新课程最急需最实用的东西较少考虑;二是完全依据学员个人要求,过分强调操作细节,对课改深层次的东西很少触及。前者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后者缺乏挑战性与发展性。新课程培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实质,突出新精用。

●新:指教学观念新、信息新;有新课程实验推广中的新鲜经验;在学科专业培训方面,揽括学科前沿、最新成果和最新发展;有利于学员知识技能更新,有利于培养学员创新能力。

●精:指课程内容是基础性、发展性的,最有价值的;方案设计突出重点,通识培训、学科专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结构优化;课堂讲授少而精,给学员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用: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学以致用,授人以渔,讲究实效。

要达到上述目标,培训机构、培训者首先应当十分透彻地研究培训内容,吃透课改精神;把握教育规律;熟悉基础教育;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认真研究参训学员,包括学员的学历、水平、工作情况、实践经验、培训需求,他们想些什么?教改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理解;等等。

四、培训方式多样化

首先,转变培训者的教学方式,转变学员的学习方式。

●授课的专家、教授由传统的施教者转变为学员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员由传统的接受学习、经验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仅是听课、记笔记的培训模式;建立教师与学员平等、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采用讲座式、对话式、交流式、讨论式、菜单式、问题诊断式、个案分析式、优质课展示、现场观摩、任务驱动、课题研究、定向自修、跟踪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突出教学的活动性与研究性。

●实践考察,特别是到新课程实验区观摩、听课、看课、评课,进行实战培训,给学员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学习环境。

●课题研究,针对课改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设立若干课题,组织学员开展课题研究,激发探究潜能,培训学员的研究能力。

培训对象不同,方式有别。比如,教育管理者、教研员、培训者的培训和正在进行新课程实验的教师的再培训,培训方式应以研讨为主,开办高级研讨班。

五、充分开发、利用学员自身培训资源

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一般都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对应试教育感受最深,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的设计、取舍最有发言权;新课程新在哪里,他们最了解;新课程对教师有哪些新要求、新挑战,他们最清楚;他们不仅带着问题、困惑来学习,还为培训机构的专家、教授带来了基础教育战线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和鲜活材料,丰富了专家、教授们的教学、科研内容,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因此,参训学员本身就是一笔丰富的培训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

六、充分发挥新课程实验区的作用

新课程实验区是实施新课程的示范,那里有鲜活的实践经验,有挫折和教训,有可供学习、借鉴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首期38个国家级实验区,经过3年的实验,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此,应充分发挥新课改实验区的作用,把它们作为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第二课堂。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展示、交流新课程实验区的教改成果,增强学员教改的信心。

●观摩教学,实地学习新课程教师教学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

●聘请实验区、实验学校领导及专家介绍新课程实验的准备、步骤、运作、经验、挫折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新课程实验、推广中的困惑、问题及对策;等等。

●与进入新课程的教师交流对话:实施新课程的认识、体会;新旧课程、新旧教材、新旧教法比较;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等等。

七、新课程师资培训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学习、研究相结合

新课程实验、实施过程,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新课程不断修正、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培训机构应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训学员应坚持学习、研究相结合,强化学员的研究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的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培训内容、方式,体现研究性、探讨性。

●指导、帮助学员掌握科研策略与方法。比如:学会选题,搜集、筛选、分析、整理资料,信息检索,课题论证,制定研究实施方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等。

●列出教改中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指导学员或者独立开展科研,或者由教改专家、学科教研员、参训学员共同选题,合作科研,或者学员直接参与教改专家的课题实验研究。由此帮助学员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深化课改;接触学科前沿、发展动态,获取最新信息;学习科研策略与方法,训练创新能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立用科研的态度实施教学、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的新教学观,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八、坚持跟踪指导、长期服务、全过程培训

新课程要经历一个分步实施、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师资培训必须贯穿这个全过程。新课程师资上岗培训只是实施新课程的开端,完成了上岗培训后应进一步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实施合作培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所在学校、培训与研究机构、新课程教师要通力合作,各尽其能。

●教育行政部门:1.加强培训领导、统筹规划、理顺体制、有效协调;2.整合、利用最优培训资源,建立由培训部门、教研部门、课改专家、具备先进教育理念和丰富教改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新课程培训队伍;3.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和全员培训;4.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学分管理档案;5.建立培训评价制度,加强培训效果评估,保证培训质量;6.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为教师培训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

●所在学校:1.开展诸如观摩课、研究课、交叉听课、集体备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2.组织教师开展课改专题研究;3.聘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巡回指导,诊断、讨论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4.为新课程教师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和外出进修提供制度、时间和物质保障。

●教研室:1.组织新课程教师开展教研活动;2.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新课程实验推广调研,及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3.收集优秀案例予以交流、研讨;4.针对教改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组织合作研究;5.提供国内外、区内外课改信息及教改咨询服务。

●培训与研究机构:1.利用网络、信息简报、电子邮件等渠道,及时向新课程教师提供国内外教改动态和本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最新成果;2.采取巡回指导等方式,深入新课程实验推广第一线,了解、商讨、解决新课程教学、教改中的困难和问题;3.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学科发展、教改等方面的研讨会、交流会、学术沙龙,帮助新课程教师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4.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各种非学历短训及学历提升的进修培训,为新课程教师搭建新的学习平台;5.与中小学结伴,合作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

●新课程教师:1.加深对课改意义的认识,增强课改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程改革;2.深入研究、领会新《课标》、新教材,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升华,逐步做到对新课改、新教材能够高屋建瓴,驾轻就熟;3.加强与培训机构的联系,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教研活动,不断接受新信息、新理念;4.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学历(或学力),优化知识结构;5.围绕课程改革中的疑点、难点问题,独立或合作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新课程师资培训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关系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任务光荣而艰巨。但只要我们及时对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进行审视和反思,发扬成绩,找出差距,调整措施,就一定能够达到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川.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8):8-11.

[2]姜海峰.课改:农村学校面临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2003-10-09(04).

[3]李建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EB/OL].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