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活动课的设计
江苏省江阴市环南路小学华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实践性的体现,也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为此,小学语文活动课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更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使语文活动课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更受学生青睐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目标全面化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但又不仅仅是活动课,而是“语文+活动”的课程。它突出表现为语文学习在活动中进行,让活动贯穿始终。为此,在设计语文活动课的目标时,既要将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又要重视学生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心理素质训练等,发挥活动的多重功能,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学习了苏教版第十一册课文《长江之歌》后,我班开展了《我爱你,长江》的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四步:
(一)学生搜集描写长江的词语、诗、词、歌、文、图、音像等信息,并汇总下发,让学生读、背;
(二)组织学生到长江边活动,并拍摄录象;
(三)上语文活动课,展示前两个活动成果。活动课通过“走近长江(展示信息)——畅游长江(初步运用信息)——依恋长江(综合运用下系信息)——赞美长江(创造信息)”这几步进行;
(四)总结拓展,小组合作展示研究成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丰富了有关长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搜集、处理、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了长江的博大和壮美,激发了学生爱长江、爱家乡、爱中华的情感。活动中,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设计主题化
语文活动课虽然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教学模式,但绝不等于可以放任自由,随心所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课程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并在一个确定的主题统率下,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才能使活动课精彩纷呈,富有成效。
四月的第一个星期,我班举办了“安徒生童话周”。活动设计如下:
(一)向全班学生征集本次主题活动的会标和吉祥物,由学生从候选作品中投票决定。
(二)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了解安徒生生平、创作经历和作品。
(三)邀请童话作家到班级举行讲座,接受小记者采访。
(四)教师公开上童话赏析课。
(五)在班内举办“故事会”“朗诵会”“表演赛”等。评选“故事大王”“朗诵能手”;开展“安徒生童话续编大奖赛”,评选出“童话大王”。
(六)汇报表彰会。各小组将前阶段的活动成果作一个展示。可以以故事、表演剧、朗诵、歌舞等形式汇报,也可以以小报、班级童话集、读书心得等形式展示,最后老师表彰先进。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极受欢迎。
三、形式多样化
语文活动课的操作形式不能一成不变,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孩子们有新鲜感、好奇感,对语文活动课充满向往,欲罢不能。
1、竞赛型 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谁是儿歌王、成语大串联、歇后语大奖赛、格言警句大家背、古诗中找春天、小小朗诵会、寓言故事新编、名句接龙、小小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长文速读赛等等。语文竞赛活动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语文。
2、表演型 小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式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像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了《小露珠》《半截蜡烛》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小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3、游戏型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了苏教版的《黄山奇松》《烟台的海》《九寨沟》《庐山云雾》等精美的课文后,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小导游的游戏,请学生当导游,其余的学生做游客。导游挑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给大家介绍。游客可随时向导游提问,至于词语接力、开火车、找朋友、救字游戏、语文大冲浪等游戏,更是我们的保留曲目,常玩不衰。
4、辩论型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课上常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战,既锻炼了品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最大的麦穗》后,同学们为“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和“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而应该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展开了精彩的辩论;学完《九色鹿》,又为该不该救调达这样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的小人争论不休;《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三借巴蕉扇》等课文,都曾引发了孩子们一场场生动而激烈的辩论。其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护技巧之高超,令我佩服不已。
5、赏析型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如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我让学生寻找关于冰心的介绍、资料、作品等,并拓展了她的《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名篇,让学生更了解冰心,喜爱冰心。再如,学完苏教版第十册《望月》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对其中描写月色美的一段课文特别感兴趣。于是,就让同学们去搜集名家对月色的描写。学生们找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九》,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春》、峻青的《老水牛爷爷》等名篇的片断,我特地增加了一节欣赏课。课上,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片段,争先恐后地谈感受,还配上音乐、图画进行欣赏,有的还争着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背。情难自抑时,我再让学生动笔随意写点儿什么,各种描述或赞美月亮的句子从同学们笔端徐徐流淌出来,清新自如,引人入胜,真有些朱自清、沈从文的味道呢。有几位同学还创作了诗和歌词,令同学们赞不绝口。
6、综合型 即把比赛、表演、游戏、调查、汇报等各种形式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上一堂综合课,如前面所例举《我爱你,长江》就是一堂综合型的语文活动课。学完《草原》,有的老师设计了《走进草原》,学了《恐龙》,设计了《我知道的恐龙》等语文综合活动课中。
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调研型、故事型、演讲型、讨论型、操作型、阅读型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学生的喜好、课文涉及的内容挑选合适的形式展开活动。
四、过程活动化
长期以来,语文课都是老师偏重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则“君子动口不动手”,因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一直得不到锻炼。语文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动口表达,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通过看、听、说、议、诵、赞、辩、唱、跳、画、拼、摆、量、剪等多种形式,在做中学,动中悟,教、学、做合一,使语文训练实而见活,动而有序,真正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从而摆脱课堂教学惯用的讲解、提问等手段,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学习古诗《绝句》时,我一边指导学生诵读,一边启发想象,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再借画读诗,学生学得轻松活泼,情趣盎然。学习《剪枝的学问》后,我让学生回去种盆月季。过段日子,尝试着给月季剪枝。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剪枝的方法,领悟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快乐的节日》《长江之歌》等课文的学习,可变读为唱,让学生获得更直接、更生动的感悟。
五、学生主体化
语文活动课十分强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学生始终应当是主体,要全程、全员参与:自己选择内容形式、自己设计、自己组织、独立完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活动前资料的搜寻、整理。
(2)活动中,自我设计、自我表现、自我创造。
(3)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五·一”长假期间,某班学生完成了一项他们自己倡议、自己商榷、自己布置的“特别作业”:每人设计一本有关“五·一”的小册子,内容包括:1.自行设计一张封面,题目自拟。2.介绍“五·一”的由来。3.摘抄有关劳动的诗歌。4.介绍劳动模范的故事.5撰写有关劳动的习作一篇。开学后的语文活动课上,全班同学设计的小册子都参加了展评,学生投票选举出《“五·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五·一”的对话》获最佳创意奖;《走近“五·一”》等获最佳设计奖;《红火火的“五·一”》《“五·一”,我对你说》等获最佳编写奖。这项“特别作业”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语文活动课不能仅仅为活动而活动,应当遵循“在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指导下活动”的原则。这样的语文活动课才会使学生学有所得,其乐融融。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