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类型
导读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平乐
村居》并理解词的意思
第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并理解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清平乐村居》并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妙,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
修改
一、快乐读书
精彩展示
有感情的背诵《牧童》《舟过安仁》
生背诵
二、激趣导入
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了解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景,走进他们的生活。
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辛弃疾
2、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3、合作探究,理解字词。
4、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5、细读理解词意
生展示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
读通读顺,理解字词
结合重点字词的意思,小组合作理解词意
四品读课文
充分体验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预设:(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
小组合作交流谈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并表明自己的观点
生动的描述画面,并体会作者写这些画面的意图是什么?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从环境美和人物美的角度赏析,引导学生体会用字,用词技巧。
五、自主识字
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醉媚锄剥
一、随堂写字,指导练习
生练习写字,老师在旁边指导
七、拓展训练
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
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
生编写故事,要求具体生动
师指导学生规范写字,强调易错的地方
八、回顾知识
总结提高
生谈学习本节课的体会
板书设计
清平乐
村居
宋
辛弃疾
环境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美
人物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
中儿---织鸡笼
恬然自乐
小儿---卧剥莲蓬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我感受到了,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仅让学生会背诵,能理解,能欣赏,还要培养学生自创自悟的能力。《清平乐
村居》,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根据文中的描述还原成一幅精彩的画面,让学生说说画中有哪些人物和景物?借此删选出创作的意象,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说说景物的特点和人物都在干什么。以此在磕磕碰碰中学生完成了他们的作品: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幸福夫妻感情好。大儿田里锄苗,二儿正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学生的创作是充满稚气的,虽然脱不了原词的影响,但通过与原词的比较,学生初步感受到辛弃疾创作之初的想法,从而解开意象: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的、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了酒,亲热地坐在一起聊天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悟词人所表现的恬静安逸的农村生活。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调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