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草船借箭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3.通过读课文,理解诸葛亮的为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教具:录音、投影教学过程:一、审题激趣:我们知道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一部是写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的书,其中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你知道这是本什么书?(《三国演义》)二、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词。出示思考题:1。课文中谁是主要人物?围绕借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三、质疑问难,分清因果。1.学生提问,教师整理后存疑。2.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组织讨论,着重解决:(1)诸葛亮为什么到东吴来?为什么要借鉴?(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第一段,弄懂事情发生的原因。)(2)妒忌是什么意思?以妒忌为线索,抓住有关句子边读边议:周瑜怎样步步紧逼,故意为难加害诸葛亮?诸葛亮又是怎样将计就计,成竹在胸的?(3)对话朗读训练,(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周瑜要陷害自己的阴谋?3.首尾两句联系对照,通过朗读,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读最后一段,抓住关键词交箭长叹分清事情的结果。四、小结:学习叙事的课文,应该分清事情的起因、结果,才能深入理解课文。五.填空:因为周瑜( )诸葛亮的才干,想以此来( )诸葛亮;诸葛亮( )答应( )天交箭,并立下军令状。经过草船借箭,又一次证明了诸葛亮是一位( ) 的人。作业:抄写生字新词。作业本1、2题板书: 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时交箭(12) (35) (6~9) (10)教学后记:第二教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2.深入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学习探究课文,深入了解诸葛亮。教学难点:简要复述课文。教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35自然段,讨论:1。周瑜派鲁肃去探听情况,探听可以换成什么词?2。鲁肃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二、细读课文69自然段,切入重点抓住借字,思考:草船借箭为什么成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一个中心词来概括回答,并用上因为------所以(神机妙算)三、引导学生探究,领悟方法。1.理解神机妙算2.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首先神机妙算到了什么?联系大雾满天一句,说说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朗读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读懂神机妙算的?(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四、导学法,探究讨论。1、根据学法,再读课文,讨论诸葛亮还妙算到了什么?怎样安排计策?划下有关句子2、组织讨论,在读读议议中把握重点。(1)读诸葛亮笑着说一句,体会他充分妙算到的情况。(2)读议一字儿排开一句,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果怎样?(出示挂图)一字儿排开与一列纵横有什么区别?再读飞箭如雨句,船头掉向又说明了什么?(3)结合第9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齐读。3.小结:学习课文,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五、扩展探究,加深认识。1.默读课文,哪些地方也表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相互交流)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能神机妙算?(知己知彼,博学多才,善于分析,巧妙运用计策)六、简要复述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复述。自由复述指名复述同桌复述七、填空:草船借箭是一次( )的较量。诸葛亮深知周瑜( ),鲁肃( ),曹操( );还利用( )( )天气和( )条件,巧妙的安排,运用( )进行借箭。借箭的成功,充分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既( )又( )的人。
作业:作业本3、5、6题板书: 知天时:大雾草船借箭 识人心:周瑜 鲁肃 曹操诸葛亮 懂地理: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