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王春晓
一、课文悟读
《虞美人》
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雨霖铃》
这首词基调低沉,作者心情也十分压抑,离情线索贯穿全篇:(时间)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空间)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执手相看的船旁;从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不断转换,仍不离抒写离情。全词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词中处处写别,但词里只出现了一个别字,实在高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
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他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心态,同时与和尚往来亲密,精通禅学。这样,在苏轼的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因此,在苏轼词中就具有了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但是,苏轼的感伤是由于理想不能实现而萌发的,不是一般的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同样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正是这首词的理趣之所在,我们不应低调处理。
《鹊桥仙》
这首词的内容本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题材较老,所谓咏七夕是也。但我们理解时要看到作者不与前人雷同,一洗嗟叹悲泣之态,着重寻觅词作淡雅而有情韵、语言平易而耐人寻味的幽趣。
《一剪梅》
词中写的是闲愁,不能理解为闺怨,因为这种愁是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所致。相思不得相见,相思之情应是首位,愁次之,否则,恐不合词人本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等于是给韩侂胄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词中多用典故,有人认为这是毛病,其实不然。词里的典故,除廉颇一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是京口怀古应有的内容,况且这些典故都和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这样,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得到了加强。《扬州慢》词作通过对扬州劫后衰败景象的描绘,揭露了金统治者的侵略罪行,抒发了词人身逢乱世的黍离之悲。词前有一小序,在构思、意境上有人认为这是与词犯复。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复再现,如同嚼蜡矣。语虽尖刻,却正中其失。
二、亮点探究
1.艺术表现手法。
探究学习:(1)虚实相济,起伏跌宕。
《雨霖铃》一词上片念去去二句写眼前实景,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与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别后孤单寂寞的心情,虚实相映,使人深刻地理解到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等词句的丰富内涵。再如《虞美人》一词,开头自问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景物,接着自叹往事知多少,表明作者进入回忆之中,这是虚写。忽然又转到眼前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眺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由此过渡到下片。想像故国图景,一开始又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起伏跌宕,把一切都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
(2)融情人景,情景交融。
融情人景,在《雨霖铃》一词的上片中体现得比较突出。寒蝉凄切点染送别气氛。宋代都门外的汴河两岸植柳,高柳乱蝉嘶,而柳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自然会触动离情。对长亭晚,意思更加明确,因为长亭已作离别地点通称。分别之时,骤雨初歇,眼前景物更加清新。听着蝉声,看到柳树和小舟,分别在即,离情自然更浓。
同样,《扬州慢》所抒黍离之悲在词中也未直接说出,而是移情于境,注入眼前景物之中。如,尽荠麦青青,让读者联想到彼黍离离;废池乔木总写劫后衰败,寄托故国之恋;清角吹寒之寒把气候之寒和词人的悲切融于一起;下片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点出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包含了词人多少悲切低回的意绪啊!
(3)议论入诗,清新自然。
《鹊桥仙》共有10句,其中6句为写景(也是抒情),4句是作者议论。就艺术性来说,写景的句子倒不怎么突出,而议论的句子却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古代诗论家多以宋诗以议论人诗为病,其实,秦观的这首《鹊桥仙》却无说教之感,4句议论,十分精辟,格调高绝,大有墨气四射、情透纸背的气势。上片抒发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李清照的《一剪梅》则另有特色:①词中所写的爱情大异其趣,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分。②语言清新,明白如话,十分通俗。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既是对偶,又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4)格调豪壮,映衬烘托。
《念奴娇》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豪壮情调表现有二:一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二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有人说,词的最后一层含有消极因素,与豪壮情调不合。其实,多情在古诗词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人生如梦只是一种自慰,作者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上述几句虽略显苍凉,但纵观全词,这种苍凉只是对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念奴娇》中映衬技巧运用很突出。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赤壁之景)与虚景(火烧曹营)相衬,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衬。这种相互衬托、虚实相济,从而使词波澜起伏且章法严整。
2.词中名句分析。
探究学习:杜甫说诗陶冶性灵存底物(《解闷十二首》之七)。我们读诗不能不求甚解,而要含英咀华、品赏诗味。分析词中名句便是品赏中的一项内容。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融情人景,十分动人。为什么呢?①它把杨柳、风、残月这3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②这幅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消愁,然而举杯销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呢?
一首词里必须有名句。名句能惊醒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代表作家的风格,所以欣赏时要认真,还要做到会背诵,这样才会受益终生。
三、选题设计
1.从《扬州慢》说到诗词的清空问题。
研究方法:
(1)诠释定义法:清空主要是指一种经过艺术陶冶,在题材概括上淘尽渣滓,从而表现为澄清精纯、朴素自然的艺术特色。
(2)举例印证法:《扬州慢》是清空擅长的典范。写出黍离之悲,说明思想之高。至于词中所写渐黄昏,清角吹寒时分的空城,更是把印证着黍离之悲的空城和有感于空城的诗人的忧思融成一气,写出了都在空城的深刻内涵。
参读书目:
(1)《诗经王风》中的《黍离》篇。
(2)《说清空》,《文史知识》1984年第1期。
2.从7首词的学习来谈诗词的欣赏艺术。
研究方法:
(1)知人论世法: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
(2)由表及里法:从诗词外在形式的文辞,来探知诗人的实在意图,使认识逐步深化。
(3)含英咀华法:对于诗词,要尝味、寻味、玩味、赏味,即品诗。
(4)择善而取法:诗词评说很多,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择善而取:解说的合理性、解说的艺术性、解说的深刻性。
(5)朗诵吟咏法:觅取诗趣、悟出情理、获取艺术享受。
参读书目:
《名作欣赏》编辑部编《古典诗词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
3.从人生如梦看古代贤哲对人生的理解。
研究方法:
(1)沿波讨源法:阅读先贤原作,剖文析义,沿波讨源,特别要弄清波的情况。
(2)比较分析法:苏轼,他的感伤由于建功立业的愿望不能实现而萌发,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屈原,孤独的骄傲,以为自己可以独立承担道义和光明,所以对现实彻底失望以后投江而死,去寻找精神上的归宿。庄子,把文明和人生的困境彻底看穿以后,没有了精神归宿,所以只能把内心的迷茫投向虚空之中。
参读书目:
(1)《离骚》《涉江》。
(2)《庄子十日谈》,安徽文艺出版社。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