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们的课堂吗?
既然大家这样向往桂林,我们为什么不多了解一些桂林的知识呢?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关于桂林的资料,看看谁收集的信息最多!这是我执教《桂林山水》一课后结语,真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周过去了。班长来到办公室,老师,同学们在教室里等您!有什么事吗?请您参加我们的汇报会!说完班长着神秘的表情走了出去。汇报会?我踏着铃声向教室里走去。
刚进教室,我发现同学们一个个格外精神,腰杆挺直,目光里透着自信,一副仪仗队接受检阅的架势。班长把安排在评委席,刚一坐定,抬头看见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出着五个字-------我想去桂林,我恍然大悟。
没有一个人组织,同学们或个人或结组非常有秩序地到前面展示着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有的介绍桂林的历史;有的介绍桂林的民族风情;有的像个小导游,利用自己绘制的旅游路线图和收集的图片,给大家在做认真讲解;有的讲着九马画山、桃花江的神话传说还有的介绍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甚至于有的同学还查到了桂林两江机场和桂林火车站的问询电话,为大家制定了行程路线,计算出了从家乡去桂林所需的路费。有的朗诵描写桂林山水的诗文,唱着桂林一带的民歌,展示着一张张精美的桂林风光图片每一名同学都是那样的认真,投入。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缺乏自信的几名同学也因为自己找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资料,而露出了幸福成功的微笑。
这还是我们的课堂吗?我惊诧着,在学生的面前我第一次感到这样的孤陋寡闻,这样没有自信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所一直期望的课堂呢?我们分明能感觉到学生们已从传统意义的封闭的小课堂里走了出去,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去体验、学习,探索,发现。他们的学习内容也已跳出了封闭的小教材,扩展到现实生活的诸多方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多样化,生活化,信息化的大教材。在这广阔的空间里,在丰富的实践中,他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每个学生的身上呈现出了生命发展的自主色彩。当学生们带着收获,再次回到小课堂的时候,他们是那样的信心十足,情绪高涨。在共同的主题之下,他们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学习真正变成了快乐的事。而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所表现出的积极状态以及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是传统意义的课堂所难以企及的。
这是我毕业十年来,印象最深的一节课,尽管在这节课里,我仅仅是一名旁观者。它使我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树立起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何等重要。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这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实践起来却常常是心口难一。如果我们真能以学生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我们应应该努力推倒横在课堂与社会及大自然之间的壁垒,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自由地翱翔,大胆地实践,充分地发展。作为教师,我们所应做的就是相信他们,给他们时间,给他们空间,给他们帮助,给他们机会,给他们肯定,把这种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引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那样你就会看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的周围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