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二册)

《称象》教学设计十四(二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装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板、纸制的小木船、象和石头。

【教学过程】

一、现场试验,导入新课。

(师准备好装上水的玻璃皿和小木板。)

指名一个学生到台上来按老师说的做,其它的学生坐在座位上认真观察,等一下上来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实验时,在木板上加的东西越多,木板就越往下沉。)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能动动脑筋,想想可以利用它来做什么呢?

生:

师:同学们刚才都有动脑筋,只是暂时还没想出一个更妙的办法而已。但有一个小朋友动脑筋想到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听他讲一讲呢?说不定听后,你们会有比他更好的办法。

板书课题:称象,学生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

二、质疑问难,感知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还真多,那现在就请你们翻开课本P35,把课文认真、仔细地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你们一定会解决很多刚才想知道的问题的。

2、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很大的象。

师追问:大象有多大呢?你能说一说吗?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师:当官员们看到这么大的象之后,他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生2:这头大象有多重?指名读一读(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师:官员们现在都在议论这个问题,那我们也来当官员,学他们一起来议论议论好吗?(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学着官员们的样子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讨论的最像。)懂得什么叫议论。

3、让学生自己来评一评,哪一组比较像议论?

4、师:从学官员们的议论中,你有新学会什么吗?(学会宰。)

5、师:曹操对于他们想出的办法都不满意,从哪里看出来 ?(曹操听了直摇头。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

三、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官员们的议论之后,想出来的办法,曹操都直摇头。那有没有谁想出的称象办法让曹操满意的呢?

1、全班齐读课文的第四段。

2、指名到台上来用老师准备的纸具演示曹操称象的过程。(学生一个说,一个做,其余的认真观察。)

3、让学生在书中画出曹冲称象的步骤的词语。(先然后再把再。)

4、师对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学生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复述一遍。

5、师生合作互读曹冲称象的过程的句子。(老师读表示步骤的词语,学生接着往下读。)

四、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1、师: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而对于年仅七岁的儿子曹冲提出的办法,他为什么会点头微笑呢?

2、让学生由表现的不同反映,对比一下办法的好坏。

师总结: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思考。

3、如果换成是你,你觉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吗?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五、总结全文,养成习惯。

我们平时要多观察,多动脑去思考,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六、讲说故事,加深印象。

1、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

2、请学生分别用关、洒、扫这几个字,连起来说明一件事。

以上两项作业,自选一项。

板书:

6、称象

官员 曹冲

造大秤 大船

割块 石头

直摇头 曹操 点头微笑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