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 教案教学设计3课题《五人墓碑记》(三)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2、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 学习本文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2.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教学参考语文教材 语文教参 网络授课方法学讲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易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变换《愚公移山》2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改变《察今》)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本课)4、 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容易《李朔雪夜入蔡州》)发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放射《卖油翁》)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琵琶行》)3、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4、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拿出,)5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6、野芳发而幽香(生长,开放《醉翁亭记》)二、课文分析1、梳理文章结构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做学案并回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为五人修墓的由来,说明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1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首句笼罩全篇扣五人。次句扣墓碑。句末感慨,引出议论。2段通过对比,突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第二部分:第3、4段主要记叙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前一层叙述苏州市民反阉斗争经过,用事实印证上文“激于义”三个字;后一层写五人慷慨就义。第三部分:第5、6段评价五人之死的伟大意义和社会价值,揭示文章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两段从表达方式上看以议论为主,议中有叙。第5段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用一反问极言在魏阉统治时期不附逆者极少。又用一提示性的问句揭示出五人之死确实于“激于义”。第6段论述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连用四个长句,运用强烈对比,提出死的轻重问题,突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点明“匹夫之有重与社稷”这个重大主题。第四部分:第7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文章开头。属于碑记格式的范畴。2、写作手法A、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从全文看,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B、巧妙使用对比。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⑴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之皎皎对比;⑵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对比;⑶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对比;⑷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死得重于泰山、令豪杰扼腕墓道对比。讨论文章的结构并回答指出手法并作具体回答课外作业教 学 小 结猜你喜欢第一单元第1课 沁园春 雪 教案 12-15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案 12-15《沁园春 雪》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12-15《沁园春 雪》说课稿 12-15《沁园春 雪》赏析 12-15《毛主席词二首》课堂教学实录 12-15《被压扁的沙子》教案4 12-16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方法浅议 12-16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分享 12-16《都市精灵》教案16 12-16热门预览a o e名师教学设计片段 12-15海伦凯勒说课稿 12-161沁园第二课时教师 12-15一年级语文《两只小狮子》优秀教案设计 12-15孝经全文及翻译 12-15二年级语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12-15《三个儿子》教学实录 12-16卧薪尝胆教案 12-16日月明优秀教案设计 12-15祖财阮屐 12-15欢迎使用华夏集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