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福》一体化教学案学生版
教学设想:
本文编于苏教版“慢慢走,欣赏啊”中“永远新的旧故事”板块,其教材编写意图是要求学生学会对小说的赏析。所以本文着重指导学生赏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考虑到高一学生对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并不熟悉,教学时宜适当补充说明。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内容丰富深刻,某些句子也不好理解,也宜适当疏通辨析。学生能懂的当由学生读、思、议,学生不能懂的由教师讲授。仍重视多读体会。
本文的教法多种,有按照顺序读读、讲讲、议议,有设计表格,课堂上学生截取课文内容填写表格等等,本人在这里采用的教法是强调整体认识,在整体认识中又兼顾局部和细微,但并不求面面俱到。
目标要求: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把握本文的环境描写,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本文倒叙手法、人称转换的运用及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1教时:了解小说赏析的要点,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课文字词积累,难句理解,情节梳理。第2教时:重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及悲剧根源。第3教时:重点赏析环境描写。
第1教时
要点:了解小说赏析的要点,了解有关背景资料,课文字词积累,难句理解,情节梳理。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指导小说阅读的方法
1、解释小说的三要素——
2、理解小说的环境和人物的关系
三、补充有关材料,整体理解本文。
1、有关封建礼教的常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1)“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德、辞、仪、工。
(2)贞节观——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国历史上妇女改嫁被人歧视。
(3)四大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4)中国旧历年的封建仪式集中时间——祝福(冬至和除夕)。
2、本文的创作意图
鲁迅有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本文选自 。
《祝福》发表于1924年。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鲁迅非常关心中国农民的问题。而辛亥革命本来要解决的也是农民的问题,但是,一切依旧,旧中国农村依然在黑暗的封建统治中,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鲁迅想通过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形象地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残酷,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四、字词积累
理解词语的意思,给生字注音
钝响 幽微 监生 寒暄 绞丝银镯子 朱拓 百无聊赖 间或 悚然 不更事
怨府 谬种 淡然 俨然 尘芥堆 形骸 中人 周正 沸反盈天 新正
荸荠 踌蹰 驯熟 桌帏 讪讪 怔怔 咀嚼赏鉴 蹙缩 炮烙 窈陷 惴惴
歆享 牲醴 忌讳 鄙薄 唾弃 诡秘 烟霭 陈抟老祖 草窠 拗不过 倔强
两颊 按捺 安分守己
五、浏览课文,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提炼课文的情节结构。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六、理解本文基本手法,思考讨论
1、本文把结局放在了前面,这是一种倒叙的手法,问: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手法?
2、辨析一下,文章前后都是第一人称,而中间的故事却是用第三人称,为什么这样安排?
七、句子理解
1、“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几个“如此”有何含义?
2、“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毕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几个“所料”怎么解释?
3、“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解释“无聊生者”“即使”,解释整个句子的含义和情感。
4、“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八、朗读精彩段落
第2教时
要点:赏析人物形象,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
过程:
一、赏析祥林嫂的形象,搜索祥林嫂的有关描写,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以下问题:
1、比照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和第二次来鲁镇的肖像描写,说说这些描写里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前后两次有怎样的不同?
第二次来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身份。
“脸色青黄”—— 遭遇。
“两颊还是红的”——说明 状态。
“手脚壮大”——表明 个性。
“顺着眼,不开口”——说明 个性。
第二次来鲁镇,身份不变,脸上的气色、神情有了变化:
“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说明 ;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作者正是用 和 手法,显示人物内心的 。
2、祥林嫂最终沦为乞丐后的肖像描写透露出怎样的信息?为什么问鬼神时神秘而眼睛一亮,“究竟”一词里有什么意味?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遭遇 ;
“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眼神 精神 ;
“空的破碗”——表明 ;
“开了裂的长竹竿”——表明 。
问鬼神时神秘而眼睛一亮——
“究竟”一词有着特别意味:说明
3、祥林嫂为什么不断地重复阿毛的故事?有人说她是想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你怎样看?
4、听过柳妈的故事、捐门槛、祭祀被四婶呵斥后,祥林嫂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听了柳妈的故事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
捐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
祭祀被四婶呵斥后,“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掏米。”——
5、有人从原文中筛选出四个字概括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你能找出这些字并解说吗?
6、用150字左右简介祥林嫂的形象。
二、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以下问题
1、哪些人对祥林嫂的悲剧负有责任?这些人是否有权利对她施加压迫?
2、促使祥林嫂走向死亡的根源是什么?
三、整理笔记,做练习。
第3教时
要点:赏析环境描写,体悟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本文的人物描写手法,小说语言特点
过程:
一、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语段,分析其作用,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以下问题:
1、第1段中有关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有人说“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这一句特别有味道,试赏析该句中的某些关键词。
2、朗读第2段前面的环境气氛描写,看有什么意味,有什么作用?后面对雪的描写渗透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大典”——
“拜的却只限于男人”——点明迷信色彩的浓厚。破折号插入的
“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又反映出,
“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
雪的描写“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3、在听过人们议论祥林嫂的死后,文章也有一段雪的描写,看看这里的描写有何作用。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也描写了环境,试加以点评。
二、分析小说以“祝福”为题的含义,先自由组合讨论再班级交流。
三、小结本文描写人物的特色
思考总结:
1、在你读过的小说中比较一下,本文在描写人物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分析本文侧面描写加语言碎片,揭示人物个性:
3、区别(1)“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2)“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3)“你放着罢,祥林嫂!”有怎样的不同?
三、师生小结,学生谈学习本文后的心得
四、作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