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及托物言志、以物喻德的写作手法。
2、在解读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
3、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文本。
创意说明:以诵读为基组织教学,在自主释疑、同伴互助、师生交流中理解文意,结合背景理解文本内涵及作者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丰富师生文化积淀。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爱好及兴趣,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有的人爱青松,因为它不畏严寒,有诗为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人喜欢梅花,因为它傲然开放,与雪争艳。你有自己喜欢的花吗?请你以我喜欢,因为它向大家介绍。
在我国宋代,也有一位特爱花的人周敦颐。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师佛从道,创立了宋代理学,可以说是宋明理学的开山祖。他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当年,他还在自己著书讲学的濂溪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而且造了一个莲池。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于堂前赏莲自吟,并写成了《爱莲说》这篇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心志的文章。
二、解读文本
(一)、解读说(体裁)
与铭一样,说在古代也是一种文体。不同的是,铭是用来表述功德或警戒自己,而说则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是内心的一种表白,与现代杂文有些相似。《爱莲说》就是周敦颐向人们表白自己喜爱莲花。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一表白呢?学习了这篇文章,或许我们就知道了。
(二)、解读文本内容
1、初读文本,感知文音
①自读,将文中的需要注音的字注音。同位同学听读,纠字音。
②指名学生读,纠字音及节奏(师生就长句如何读留听录音)。
③听录音读,正字音及节奏。
④对长句及语气语调,全班集体研讨。
⑤全班齐读。
2、精读文本,感知文义
①结合注释,调用积累,自主学习,疏通文义。
②师生就个人不能完成的句子进行互帮互助。
③教师对个别语句及词义做点拨教学。
④理解式疏通文义(并行板书式,附后)。
3、赏读文本,感知文质
①陶渊明为什么喜爱菊花?
[资料]晋代的陶渊明(365427)一生经历了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29至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大家知道,古代读书人,学而优则仕,仕是什么,就是做官。据说,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而陶渊明却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把冠印一丢,走了。他就这样一个人。在41岁以后,他便远离尘世,在一偏远山村过起了隐居生活。他在很多诗作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显示出他不愿流于世俗。陶渊明一生很爱两样东西,一是美酒,二就是菊花。他在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俯下身子去采那东篱下自己种的菊,悠闲地抬起头便见那悠悠南山,过着晨夕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呢?(避世,隐居,做隐士等)
②自李唐来,为什么世人盛爱牡丹?
[资料]
⒈刘禹锡诗《赏牡丹一首》: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无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⒉白居易诗《牡丹》中有句,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皇帝种植)。贵妃娇欲比,侍女妒羞看(贵妃、侍女与牡丹比美)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有钱人与无钱的贫穷的读书人也爱)。
⒊白居易诗《买花》有句,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以俗,人人迷不悟。晚春路上走的人都是去买牡丹的,家家爱牡丹,人人沉迷于此。
李唐王朝把牡丹这种显富贵的花定为国花。人人都竞相喜爱这种富贵之花,说明他们有怎样的品德呢?(随世,随波逐流,喜爱富贵等)
③讨论:为什么周敦颐不喜爱菊花和牡丹,却偏偏喜爱莲花呢?请在书中找理由。
爱莲花的品德,莲为花中的君子,他也愿做人中的君子,那他眼中的君子应有怎样的品德呢?(对比,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师生赏析文中予独爱莲之玩焉。句,分析君子之德。)
[参考]君子之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句,是说君子出世,处尘世而不蒙尘俗,修身洁行,不妖不媚。中通外直句,是说君子不受俗染,净虚动直。不蔓不枝句,是说君子不受惑染,不入歧途。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句,则是说君子声名远播,卓然傲世,令人羡慕,不可狎侮。莲正是这样的一种花,故莲是花中的君子。作者借莲表达了自己愿做向莲花一样的君子的志向,也是他做为一位哲学家在向他的学生讲明理学家的道德观。
三、熟读成诵,写作与表达(可自主选择)
1、学生熟读全文,直至能顺畅、流利地朗读、背诵
2、学习本文之后,你对爱花与做人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写一则短文。
四、板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