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后导 以读定导——谈《会走路的树》的教学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第四册语文第课 《会走路的树》
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蕴涵丰富的童话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的角落。题目本身就能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生活的经验和文本产生的碰撞激起求知的欲望。
课文分两部分,一根“情”线紧紧贯穿全文。第一部分是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的初遇。在小鸟看来,那“小树”是金色的,又回“走来走去”,便产生了好奇,而小树则表现了出乎小鸟意料的关爱之情,不但同意了小鸟的要求,还带着它去过许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小鸟和小树的重逢。不过与前次不同的是小鸟长成了大鸟,它能感到出现在面前的不是金色的小树而是美丽的小鹿,不是树的枝杈而是金色的鹿角。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鹿的儿子。按理说,它们也是初识,但“会走路的树”则勾起了他们的旧情,“你也是”、“你大概就是”这些话表现了他们隐藏在心中的怀念之情。接下来他们有一段对话,其中“叫起来”、“激动起来”,是感情的喷薄而出。完全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白的谈论“情”字,也许太难为他们了,但带着由课文的题目得来的问题,走进课文,在读书中解决问题,又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反复的读书思考,他们在特定的角色中,一定能把感情读出来,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学会 8 个生字,学习续讲故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二)教学过程:
1 、让学生看老师认真书写题目《会走路的树》,和学生谈话:你们已经学了很多课文,也一定有了不少的读书方法,那么,看了这个题目,你猜猜,它会写些什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尝试学习,谈自己所得,提自己所疑)
2 、教师导向:我们通过对题目研究交流,初步知道了可能写些什么,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那么,这些猜想到底对不对,我们的问题给怎样解决,请大家自由读书,去请教作者吧。(二年级快学完了,不必再出示基本的提示,比如借助拼音了,要读正确、流利了,用笔圈点批画等,他们应该有这方面的技能了)。
3 、学生活动:交流初读感受,老师从整体上相机板书。
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以及文中几个角色上,让学生知道,是写小鸟和驯鹿的事,有三个角色,注意给多数人以机会。
4 、教师激发兴趣:老师把这三个可爱的小动物请到了教室,(贴出头像),它们也想听听你们是怎样讲关于它们的故事,不知你们有信心读好吗?(初次激励)老师还不大放心,我想再给你们一点提示,留一会儿时间,自己先准备准备,好吗?(我们要达到的是学生读书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提示:( 1 )读书时要特别留意下面几个字词:早晨、当然、美丽、好奇、告别、有趣、好看、大概
( 2 )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鸟和大树的故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鸟和小鹿的故事。
5 、课堂检测:( 1 )开火车读字词;重点指导。
( 2 )同桌相互读书,每人一部分,并给对方帮助。
( 3 )齐读练习。(在和大家的一起读书中,提高自信,学习把握语感)
6 、书写生字练习:(每节课都给学生提笔练字的时间,使写字落到实处,也能照顾到学生的身心需要)。
教师:我们来学习写“丽”和“角”两个生字,大家都有写字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写好呢?
按照三看三练的基本方法书写:看位置、看笔顺、看运笔;书空、描红、练写。
评议。
7 、简单小结。
第二课时
(一)内容:读中理解,积累运用。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生字,先读词语,然后试着说出这个词所在句子:早晨、当然、美丽、好奇、告别、好看、大概、有趣、陪着、激动。(这样既巩固了生字,又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
2 、读书填空:你能再读读课文,然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吗?
“会走路的树”指的是( )。
小组讨论,统一认识。(这里的树是指大鹿和小鹿,并且要说出理由)
3 、学生自读第一部分,拿起笔,把读懂了的地方做上记号,以备交流。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主要是通过认真读小鸟和大鹿的对话、活动,看从中能知道些什么。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在参与中指导。
小鸟:因其“小”,而把大鹿看成了“小树”,因为它的周围满是树木,而鹿的角与树枝相似,但使它想不通的是这棵树为什么会“走来走去”?于是才产生了好奇心。试着以这种语气读读小鸟的话:“你能让我爬到你身上坐一坐吗?”
大鹿:看图,读句子,你能感到大鹿对小鸟怎么样呀?可以反复读描写它说和做的句子去体会。注意比较读书,例如:小鸟是试探的征求意见,而大鹿则是不假思索的说“当然可以”;小鸟是想“坐一坐”,而大鹿则是带小鸟“玩了好一会儿”,并且“天天来陪小鸟”,“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这样就不难体会到大鹿对小鸟的关爱,一幅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关爱的语气读读写大鹿的句子,同学互相评议。
4 、总结学法:带着问题读书,把写小鸟和“小树”的句子多读读,多想想,再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最后用读书把它的特点读出来。
5 、用上面的方法,自学第二部分。(时间要充分)
教师创设情景:我能看到你们都学习的很认真,也肯定读懂了不少,但下面我们先不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而试着出一个问题,看别人是不是和你一样也读懂了。(指导提问,组织交流)
要抓住以下重点:( 1 )第一部分写小鸟看到的是“一棵金色的小树”,在第二部分则写了“一头美丽的小鹿”,这是为什么?( 2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这里为什么用了“也”字?( 3 )从小鹿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4 )想一想,到家以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续讲故事)
6 、回归整体,分角色朗读课文。
7 、抄写课后的第三题。
8 、让学生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本课教学采用了“读导教学法”,教师能创设情景,让学生直接的、多形式的接触文本,在语言实践中学会使用语言。课堂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先读后导,以读定导。在从题目入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立即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尝试解决问题,这既是对已有方法的巩固,又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接下来又让其畅谈初读感受,在相互交流中初步把握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在导趣、导向、导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二)以读为主,兼顾其他。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手段,但只有把读和听、说、写、习结合起来去抓,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做到了读批结合、读想结合、读议结合、读说结合、读问结合、读评结合。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狠抓落实,实中创新。不论是读书还是识字,我们都必须把实实在在的练习落到实处。在本节课上,学生读书时间比较充分,在交流中注意利用儿童差异的宝贵资源,给每个人进步的机会。我还保证了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提笔练字的时间,也能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想象练习就比较容易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