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

【目的要求】

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 格的写法。

掌握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了解次要人物(于勒、“我”、女儿、女婿)

对主要人物的陪衬作用,学习并初步掌握分析人物的着眼点。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的特点,理解明暗线交错, 对推动情节所起的作用。

4、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选材特点,了解作者在悬念及结局安排上的独具匠心。

5、揣摩语言特色,学习人称运用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6、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观念造成了灵魂上的扭曲和精神上的堕落,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课文解析】

注音释义.

栈(zhàn)桥 牡蛎(lì) 煞(shà)白

撬(qiào)开 诧(chà)异 褴(lán)褛(lǚ)

拮(jié)据(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福音书:文中借指好消息、幸福的信息。

内容主旨

这是一篇小说,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

第三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躲避于勒。

的中心是: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的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写作手法

(1)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写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

小说的一开头就以简明的语言,描写了“我”的家境:“拮据一词活画出这种家境的概况;几个生活细节的描述,为读者展示了小资产阶级追求金钱的丑态。这是故事的开端。

尽管“生活拮据”,“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衣冠整齐”,表明庄重,迎接“贵宾”;“每星期日”时间上说殷切之情,“海边栈桥”,特定的地点,迎接“全家唯一的希望

”。谁?父亲“永不变更的话”加以揭破——于勒叔叔。“永不变更”,次数之多,盼望之切,是一种间接的心理描写。“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通过语言写心理,为后文的不相认埋下伏笔。

“哲尔赛岛的旅行”,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高潮。在“渴望和梦想”中动身了,因此看大海是“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景色轻快而明丽,正是他们充满幻想的美好心境的写照。船上“漂亮的太太吃牡蛎”的事件把情节推向高潮。“她们的吃法很文雅”吸引了父亲,并且“被……打动了”这反映了父亲性格的另一侧面:虚伪的附庸风雅。对母亲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淋漓尽致的刻画了这个吝啬、自私、爱虚荣的人物个性。她的“迟疑”的心理,“不痛快”的表情,以及“别把男孩子惯坏了”的托词都是极为典型的。当发现老水手时,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们的自私、庸俗、贪婪、冷酷,尤其是爱慕虚荣的人物共性,而他们又有个性的差异,母亲远比父亲来得精明、泼辣,有心计。菲利普多年来盼于勒回来只会说那么一句慨叹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她的妻子对于勒的称赞却甜得发腻。在游船上发现于勒是穷光蛋时,两个人的表现也不同。丈夫是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只会向老婆讨主意:“咱们怎么办?”而他的妻子一面发恨骂于勒是“贼”,是“流氓”;一面遇乱不慌,果断地带领一家人转移了“阵地”,脱离了危险区。我们要仔细地玩味这一部分的语言,认真分析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

“我”和母亲关于“小费”的争论,是对母亲性格完成的最后一笔:“吓了一跳”,“直望着”的表情动作;“你简直是疯了!……”的语言,都充分地揭露了这个自私,冷酷人物的丑恶心灵。

(2)即小见大。

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不寻常的社会意义”(陈伯通语),证实了《共产党宣言》中有关资产阶级把家庭关系变成“纯粹的金钱关系”的论断。

(3)情节曲折,结构精巧。

前四段倒叙,挑起悬念。循着“盼——遇——躲”的线索,前面充分蓄势,后面突然逆转,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说,作品贯穿着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力普等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交叉于“海轮”之上。

(4)多用对比。

包括菲力普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力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菲力普夫妇二人的性格亦有共性中的个性之异,相互对照和映衬。对比的鲜明性与情节的曲折性交融在一起,对表现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5)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

这种内心世界的描写,作者首先从人物言行的前后对比中来揭示。如在刻画菲利普夫妇时,作者让他们在自我言行的前后尖锐矛盾中揭露其以金钱为轴心而转动的人生哲学。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恐怖——希望——恐怖——激怒——仇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因为:于勒当初花了他们的钱——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回来花他们的钱。作者毫无评述之词,而菲利普夫妇一副拜金的嘴脸,已跃然纸上了。

其次,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描摹。当菲利普发现牡蛎贩子很像于勒时,作者着力描画了他的脸色和眼神:“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当船长证实这个牡蛎贩子就是于勒时,菲利普的脸色和眼神是:“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通过这些脸色和眼神的描写,刻画了菲利普急剧变化的复杂的内心活动。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有一位船长又告诉我们,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两年后又接到第二封信,信上说:“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研读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在菲利普夫妇的心目中,于勒一下子从“流氓”“坏蛋”变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的原因,即于勒赚到了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也指明了盼望于勒的根本原因“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

语段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研读

说得何等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又关心他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质却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由此不难窥探她的心理。

语段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研读

旧怨新恨一齐发作。是希望,还是恐怖;是福音,还是灾难;是兄弟,还是路人,这一切,在菲利普夫妇那里都取决于一样东西:金钱!

【测试题与答案】

测试题

一、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作者是法国十八世纪后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选自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半脂球》,题目是选入课本时编者给加的。

C.

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它们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的。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线索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转变。

二、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所有以第一人称写的小说,文中的“我”,都是小说里的人物,不能看成是作者本人。

B.小说通常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C.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主要塑造了于勒这个人物形象。

三、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画“×”。

A.《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的“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 )

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简洁明快而又富于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 )

C.《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我”和于勒之间的冲突,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D.《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尾部分的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

答案

一、C 二、D 三、A. √ B.√ C.× D.√

【资料窗】

作者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舅舅和母亲都很有文学修养,使他从小受到文学熏陶,13岁时就开始写作诗歌。1870年,他到巴黎学习法律,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退伍后,从1872年开始,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员,工作之余,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小说,得到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80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大部分写于1880—1890年间,有中、短篇小说约300余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大量文学和时政评论文章。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著名的作品有《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爷》、《一个女长工的故事》、《归来》、《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这些作品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爱国感情,揭露资产阶级的怯懦无耻;有的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遭遇寄予的同情;有的则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以及小资产者的虚荣心理。他的长篇小说取得比较高的成就,比较重要的是《一生》和《俊友》。1893年7月因精神病严重发作而去世。

写作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写于一八八三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当时的法国,资产阶级不仅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而且也和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激烈起来。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本篇小说就是以这样的社会背景写出来的。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