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预习、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
2.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课文提示】
1.作者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选自《说苑》。《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词语积累】
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
【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
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
【课文分析】
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思考问题】
1.本故事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种场景?
( 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想象:拿着弹丸的人欲射黄雀——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蝉——蝉正得意洋洋地饮露。)
2.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
( “蝉”、“螳螂”、“黄雀”都为眼前的利益而显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态:蝉——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欲啄。然而它们不知道悲剧即将发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君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现在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