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孔子和孟子,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积累孔子和孟子的有关知识和名言警句等,提高文学素养。
3、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每组任务如下:
第一组:
主题:生平经历
搜集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包括对出生地如孔庙、孔府、孔林简介),要求内容准确翔实,要配以大量图片资料,以便使同学们有直观印象。
第二组:
主题:影响
⑴搜集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情况,尤其是突出的几位也要重点了解。
⑵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第三组:
主题:思想
⑴孔子的主要思想
⑵孟子的主要思想
2、全体同学共同任务:
积累并背诵《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二、时间安排
3周。其中收集资料2周,整理资料和成果展示1周。
三、实施过程
教师和组长共同商讨计划大纲,提供学生所需帮助,然后分组实施。
1、制定计划: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和时间。
2、搜集资料:
由于题材较多,教师首先确定大体范围,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图片。
3、整合信息:
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有条理的汇集。
4、设计形式:
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
5、成果展示交流。选出两名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四、课堂展示(共两课时)
基本环节:
1、孔孟名言擂台赛:
由于事先要求所有同学都背诵孔孟的名言、成语等,所以采取分轮挑战的形式,以小组积分制评判结果;
2、生平经历介绍:
由第一小组成员上台展示成果。(多媒体展示,)主要内容包括:
⑴画像。
⑵生平经历。(可包含一些小故事,如韦编三绝、孟母三迁、断织教子等。
⑶曲阜孔庙、孔府、孔林等建筑,及建筑内藏品状况。(以导游的身份解说)
三、孔孟学说的影响
1、总地位: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2、介绍孔子及其门下弟子,其中贤者七十二。
3、孔孟思想对亚洲各国甚至欧洲国家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各国家举办的各种节日、文化活动等,还有国家开设的课程等)
四、孔孟思想概述(由于这个题目对初中生来说较深,故从大体框架上了解即可)
以《论语》、《孟子》两部书为载体,向大家介绍孔、孟主要思想成就:
1、孔子的思想:
⑴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即对人尊重和同情,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⑵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⑶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⑷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
学思并重: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以文、行、忠、信四目,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
2、孟子的主要思想:
⑴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
⑵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⑶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五、我从孔、孟思想中收获到的──谈感想
1、交流思想:
就你对孔孟思想中感触较深的问题谈谈看法或感想。(可以谈收获、谈困惑、亦可谈反对意见)并总结:所谓的孔孟之道的本质精神到底是什么?
2、小辩论赛:飞速发展的新科技时代还需不需要孔孟之道?
六、总结
1、教师总结。
2、利用专栏和墙报,将本次活动的成果加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