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的:
1.学习本文首尾呼应,突出中心,按记叙文六要素具体写好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认识周总理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领会人民群众对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的真挚感情。
课文导读:
一、导言。
(一)单元综合介绍,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明确单元目的要求,从而初步获得单元总印象。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之一,都是记事写人的,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个记叙文单元。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中,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结过、结果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符合记叙的要素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和知识短文《记叙的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学会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都有指导意义。
(二)阅读方法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记叙文的要素》为纲,以四篇课文为例子。在学习《衬衫》前,学生应先看一下单元练习和《记叙的要素》,然后读课文,抓住重点:一件衬衫的来历,突破难点:首尾两段对突出中心的作用。有重点地进行阅读分析,从而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智力。
二、导读步聚。
(一)粗读。用比较快的速度初读课文,碰到生字新词,暂且避开,跳过去。粗读的要求是粗知大意,得其梗概。粗读以后,要想一想、练一练。想:本文记的是什么事?练:按记叙的要素,用简洁的语句,列好提纲:
提示:粗读,主要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解决一个写什么的问题,是阅读的第一步入门。
(二)细读。粗读是入门,细读就是登堂入室,摸清文章的思路结构,逐字逐句揣摩,理解作者怎样写。
本文记叙我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遇到的情形。课文第四节中提到这样一句话,由于自己的不慎蹭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我们可以以这句话作为突破口,进行思考:
1、课文中是怎样具体地表现了自己的不慎的?
2、蹭破的皮中的蹭能不能换上碰,或撞字,为什么?
(蹭比碰撞程度轻,符合当时的实情,说明用词精当。)提示:可用此法解答课文后的第四题。
3、为什么对上述情况要写得那么详细?
说明事故的起因是由我引起的,更能突出周总理对人民的深切关怀。)
4、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我受到了哪些关怀、照顾?
(改用第三人称,并使用下列词语嘎、唰、慈祥、亲切、关切、爱护、日理万机、挂念、询问、匆匆,详细复述这三个场景。)
提示:抓住关键性的句子,延伸开去,细读分析,理清主要部分的线索,就能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就能掌握记叙文要素的灵活运用。如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等等。
(三)研读。这是对文章主旨的专题性探讨。中心是解决一个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
1、文章的主要部分有哪些不是记事的?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关系?
2、文章的中间部分已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写上开头、结尾两段呢?
提示:开头部分用充满感情的语言点明中心:中间部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感情和议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部分,以作者的感受和开头呼应,深化了主题。
三、课后练习:
比较两种不同的中心思想的归纳,看哪种好?
1、本文记叙了作者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遇到的情况,深刻地表现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高贵品质。
2、本文由作者珍藏的一件衬衫,记叙亲身经历的难忘的一件事,深刻地表现了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也表达了人民群众敬仰、怀念周总理的真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