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项脊轩志》,自然要读到又北向,不能得日一句。文中的向字,看似很好理解,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却遇到过很多的尴尬。且看:
①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注:北向:窗户向北。向,窗户。
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必东主编《中学语文备课全书(高三分册)》149页说:北向,朝北对着,朝向北边。北,名字作状语,朝北,向,动词,对着。
③南方出版社出版、广东高中学科模块学分认定研究组编《每课一练(必修2)》,译文为:小屋又朝北。注释为:北向:窗户朝北。向,窗户。
④南方出版社出版、任志鸿主编《中学教材优化全析》的译文为:又朝北。。。。。。注释:北向:窗户向北。
⑤广东版《语文(必修2)》没有加注,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说:又加上屋门朝北开。。。。。。
当学生拿着这些注释向你提问时,你会不会尴尬?
把向解释为窗子,理由可能就是《诗经》中塞向瑾户一句,许慎《说文》解释说:向,北出牖也,因为牖是窗的意思。
向的本义是窗,但并不能说明它就一定要作本义理解啊。
再说,我们学习文言文,能够把意思说通应该就可以了的,何必舍易就难呢?搞得那么复杂,对学生有什么好处?
我们再回头看看前面的五种注释,①是课本注释,而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译文则是
又朝北;
②表述更加混乱;③④译文和注释不相符;⑤的处理则是绕过去,不作说明。要知道我们一线的教师是要面对学生的啊,
以己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呢?
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向解释为朝向,作动词理解?北向就是
向北,宾语前置,很好理解啊?《六国论》中并力西向,不就是并力向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