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

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

新大纲颁布已近一年,但新教材替换试用版教材的工作要到2005年春季才能完成。因此,今后几年,既有适应新教材的问题,又有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教学的问题。后一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更难。本文就这一话题谈谈看法。

一、树立几个基本的理念

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传统观念的干扰问题。新教材的使用也有这个问题,但试用版教材的使用问题更严重。因为教材是根据十年前的理念编写的。在使用试用教材时,教材对传统观念会起一种强化作用。因此,用新大纲指导试用教材的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几个基本理念就晃得尤为重要。

1.立足促进人的发展的理念。长期以来,人们片面理解叶圣陶先生的工具论,过分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导致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新大纲扩大了工具论的内涵,同时强调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重。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当作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时,要激发学生内部灵性的生成。

2.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自提出以来,教师奉之为名言。但主导与主体的并列,却有导向不明的问题,老师在实践中有诸多困惑。新大纲在师生观上态度就鲜明得多,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明确规定教师的教是起引导、指点、鼓励等作用,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指点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谈,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等。用新大纲指导教学,就要摆正师与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少点主导,多点引导,切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淡化分析,弱化训练,强化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理念。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繁琐的分析,长期困扰着阅读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提出的初衷,是要对上述弊端起纠偏的作用。但在实践中,却或轻或重存在琐碎机械的练习的问题。对思想内容的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师已轻车熟路。教师要用新的教法如引导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培养语感来武装自己,就要在思想上坚决摒弃旧教法,学习新教法,在教学中才能自觉地减少分析,弱化训练,而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引导感知感悟、积累和运用。

二、探索几个具体的操作办法

1.探索多读的办法。在试用版教材第一册中,把朗读背诵列在思考练习的最后一题,在新教材的第一册中,则把它列在第一题。这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读书是第一位的,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第一重要的。强调多读是新大纲的基本精神,势必贯彻各个年级的修订本中。我们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就要把朗读、背诵列为第一要求,在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才引导学生感悟。

多读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而是要变着法儿让学生读。如以读导读,以教师的范读,读得好的同学的读引导学生读;以境诱读,以语言描述、画面展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音乐渲染把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以问促读,以画龙点睛式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评促读,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评读、学生对老师的评读,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读促进读的深入。

2.改造课后思考题,在繁琐的分析上狠砍一刀。试用版教材思考练习第一题是思考题,一般由3、4个问题组成,编者意图是为教师理解课文的思路提供依据。但教学实践却说明,思考题导致过多的理性的分析。教师依据思考题提问,问完了,课文也就教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但不甚了了,连课文也读得半生不熟。试用版教材教参的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使老师的繁琐的分析有了资本。这些都是编者所意想不到的。在新教材第一册中,思考题已狠砍一刀,多数课文不设、少数课文只设一道。按照这一修订思路,以后各册的思考题都会狠砍一刀。思考题的作用是什么?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因此,要在试用版教材教学中减少繁琐的分析,就要改造课后的思考题,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把符合新大纲精神的思考题留下来,其余的则坚持删掉,如第五册《参观人民大会堂》思考题大小问题有5道,可留下课文哪些地方写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一题,并要求学生先自己勾画,再与同学交流。

3.着重整体感知,读中感悟,不搞从段到篇的程式化教学。长期以来的阅读教学,大都是从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到概括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套路。试用大纲对段的教学的加强,更是强化了这种段

篇教学程式。实践说明,这种教学程式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新大纲删去了段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强调加强综合、突出重点,强调整体感知、读中感悟。因此,用新大纲指导试用版教材的教学,对体现段或篇的训练重点的课文组,留一点段或段

篇的训练是可以的,但对多数课文来说,完全没有必要搞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而要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就课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和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想开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第十册《难忘的一课》,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基础上交流,读懂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再对学生读不懂的内容找出重点引导讨论,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三次出现,每次出现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想开去: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整个中华民族的爱国情,中华文化的强大的凝聚力等。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