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能力。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但当前阅读教学普遍重视学生听、读能力的训练,而对说、写尤其是说的训练力度不够。我在教学中采取如下办法来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一、巧用插图,训练口语

小语教材绝大部分课文都配上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一方面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体现了编者一定的编排目的,如有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有的是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插图,来巧妙设计口语训练。

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有一幅彭德怀爱抚大黑骡子的插图。教学完课文后我映示这幅插图,随着低缓音乐说道:岁月流逝,红军那段艰苦的长征经历已写进了历史,但大黑骡子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彭德怀的记忆里,当他再次看到这幅照片时,不禁心潮澎湃,他想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学生进入情境后,有的学生说:大黑骡子呀,在长征途中吃了不少苦,我感激你,可是,当我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倒下时,我唉,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好吗?有的学生说:大黑骡子,当年过草地时,你每天背上都背满了货物和器材,救灾要驮伤病员,有时你连一点儿料都吃不上。但是你总是不知疲倦,任劳任怨。可是后来断粮了,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倒下啊,所以我才大黑骡子呀,你能原谅我吗?此时的学生与彭德怀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了共鸣。

二、根据想象,训练口语

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上,往往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穷人》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教学时,我围绕熬字设计这样的口语训练:什么样的生活才叫熬?桑娜一家九口人是怎样熬的?通过想像,有个学生装这样描绘:一连九天,渔夫都没有打到一条鱼。又是一个令桑娜心惊肉跳的深夜,渔夫终于带回来了一点惊喜-----几条小得可怜的小鱼,桑娜非常高兴。第二天,桑娜煮了一大锅鲜美可口的鱼汤。开饭了,桑娜把两条大一点的鱼盛给了自己的孩子,而他们夫妻俩只是喝了一点清汤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熬字所含的桑娜夫妻俩的美好品质,同时还训练了口语表达。

三、续编故事,训练口语

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老虎知道自己上了狐狸的当,心里很恼火。几天后,老虎又碰上了狐狸,结果会怎么样?这一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个学生说:狐狸看到老虎后赶紧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一边打滚一边哀求老虎:痛死我了,老虎先生,我误吃了老鼠药,我实在受不住了,请你吃了我吧。老虎一听,便高兴地说:上次我上了你的当,这次你想毒死我,我才不上你的当呢,你等死吧!说完老虎高兴地走了,狐狸一骨碌爬起来跑了。可见,学生的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四、换位思考,训练口语

在教学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如果只是空洞地说教,往往收效不大,如果让学生换位思考,不但能激发学生说的极大兴趣,而且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就是这中只聪明的小乌鸦,你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学生积极动脑,想出许多办法。有的说用管子吸,有的说把瓶子弄倒让水流出来再喝等等,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