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表达中心,学习通过人物行为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3.通过阅读文章。感受学生真挚的爱心,让学生们懂得爱心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使学生具备把爱献给他人的好品质。重点、难点:1.通过两次掌声的体会与理解,感悟同学们那份真挚的爱心。2.3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不容易产生共鸣。教学流程:一、课前交流,沟通情感师:上课之前,我们轻松一下。生:行。师:脑筋弯弯绕。第一个是10分的题。答对得10分。(师伸出食指。)白求恩大夫做手术为什么不用这个手指头?生:因为这个手指头是你的。师:对呀!我的手指头白求恩大夫怎么会用我的手指头?恭喜你答对了,得10分。师:20分的题:中国人谁跑得最快?生:刘翔!师:我们玩的是脑筋弯弯绕,你答错了。(生掌声鼓励。)生:马拉松。师:他是中国人吗?师:难住了,有一句话:说这个人这个人就到?是谁呢?生:曹操。师:那句话怎么说?生:说曹操曹操就到。师:对呀!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所以中国人跑得最快的是曹操。(全场笑。)二、巧妙倒入,铺垫情感师:轻松完了,上课好吗?生:好。师:当你答对问题后,你听到了什么?生:听到了掌声。师:当你听到掌声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生:非常高兴。师:这掌声中蕴涵着什么?生:这掌声中蕴涵着鼓励。师: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听到掌声,你送给过别人掌声吗?生:送过,那次我们同学表演节目后,我送给了他掌声。师:那你为什么送给他掌声呢?生:因为他表演得非常精彩,所以我才送给他掌声。师:这掌声是对他表演精彩的赞扬。生:还有吗?你还在什么时候送给过别人掌声?生:艺术节,一年级的小同学进行武术表演,我送给过他们掌声,对他们精彩表演表示热烈的祝贺。师:这节课我们学的课文就叫《掌声》。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是谁送给谁掌声?(生自由读课文。)生:是同学们送给英子的掌声。师: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英子,英子有什么变化?生:英子原来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现在她主动请同学们教她跳舞了。师:是啊!就是这爱的掌声使英子有了如此大的变化。看来我们已经了解课文的内容了,想不想再读读课文,要听好老师的要求。三、直入重点。培养习惯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同学们一共给英子几次掌声?把描写掌声的句子画下来。老师一共提出几个要求?生:有两个要求:1.同学们一共给英子几次掌声?2.要把描写掌声的句子画下来。师:一个是想,一个是画。还落了一个是?生:读课文。师:读是读什么?生:读课文。师:想是想什么?生:给了几次掌声。师:画是画什么?生:画描写掌声的句子。师:不经意问我们就会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生读书、思考、画句子,师巡视。)四、巧妙设计。激发情感师:同学们真正做到了边读边想边画。在你们读课文的时候我巡视了一下,我非常欣赏这个男孩子,别的同学读完的时候,他没有读完,但是他没有停下来,坚持读完,他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掌声送给他。(生鼓掌。)师:一共送给几次掌声?生:两次。师:能读出两次掌声的句子吗?生: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师:能不能停下来,老师打断你一下。把课本拿起来,大声地读出来,让后边的老师都能听见。有没有信心?老师站在你的后面,大声地读。(生大声读课文。)师:同意吗?生:不同意。师:有不同意的,有一个字读错了,告诉她是哪一个?生:骤然的骤。师:知错就改,也是好品质。不同意来说一说,你认为是什么地方?生: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画少了。师:对呀!那个同学注意看,画句子要画完整。(课件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想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生读句子。)师:通过第一次掌声你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同学们对英子的爱。生:掌声中含有对英子的关心。师:仅仅是关心吗?还有什么?生:给英子的鼓励。师:从哪里看出来同学们掌声中蕴涵着爱,还在鼓励着英子?生:掌声热烈而持久?师:哪个词?生:持久。师:你怎么理解?生:掌声时间很长。师:这么长的时间说明什么?生:说明在鼓励英子,在表达着对英子的爱。师:你真了不起,能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课文的意思,你还能抓住哪个词来理解?生:热烈,如果对英子没有多少爱,就不会急于热烈的掌声。师:这就是热烈。同学们多有爱心呀!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使英子很有信心地讲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掌声呢?师:请你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找找原因,用边读边画的方法。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有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师:你读出了英子怎样的内心?生:她很伤心。师:别的同学有什么感受?
生:她很自卑。师:从哪看出她自卑啊?生: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师: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这是身体上的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这是心理上的不健康。对吧!这句话中只有因为没有所以,你说所以应该加在哪呢?生: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师:英子这样自卑,这样忧郁,你对她有怎样的情感呢?生:同情。师:身体上的残疾是可悲的,但是心理上的不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更大,因此我们再读后边部分的时候,更应该同情。谁再来试试?(生读句子。)师:我看到了一张张同情的笑脸,我看到了一双双关注的目光。我看到了同学们颗颗真挚的爱心。(如果我把这个句子变一个形势,课件打出略。我把所以放后面看填什么内容呢?请到第一段中找找答案。)生:所以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师:谁来读。(生读句子。)师:读了这句话,你又读出怎样的英子?生:难过。师:从哪看出难过了?生: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师:为什么默默地坐在那呀?生:说明她心里非常的自卑。师:心里非常的忧伤,又非常的郁闷,应该是书上哪个词的意思?生:忧郁。师:联系上下文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你能用忧郁的心情读读括号里的句子吗?(生读。)师:老师把你们抓到的两个词变成了红颜色,读的时候要重音读,你就会读出英子的心情。师:今天她勇敢地走上了讲台,给同学们讲故事,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请同学们读一下这段内容,思考一下当时有什么感受?(生读课文。)生:她经过强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师:犹豫了一会儿,犹豫什么呢?生:该不该去讲故事,要是去,同学们会笑话她;不去,同学们会瞧不起她。师:她左右为难。她站起来怎么那么慢呀?眼圈红红的又为什么?生:怕别人笑话她。师:她到底去没去讲故事呀?生:去了。师:如果你是英子,听到这掌声以后,你还忧郁吗?你还伤心吗?英子很高兴地把这个故事讲完。这样教室里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师出示第二次掌声的句子。)师:这掌声中又蕴涵着什么?生:蕴涵着赞扬。师:通过这一次讲故事,通过同学们爱的掌声,英子有什么变化?生:再也不忧郁了。(师生一起总结:她由自卑变得自信,由伤心变得乐观。)师:掌声的力量是多么的大!使一个女孩子由自卑变得自信。爱是多么的重要啊!走上讲台和走下讲台的英子相比,心里为什么变化不一样呢?生:走上讲台时她很自卑,走下讲台时她很乐观。师:同样是英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生:是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师:同学们再读读两次掌声的句子。男同学读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女同学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生读句子。)师: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帆刚顺的,我们要像英子一样微笑地面对生活,要笑对人生。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