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父》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课前案】
(一)熟读文本,掌握字音
憔( ) 槁( )父( )闾( )浊( )滞( )淈( )
餔( )歠( )汶( )皓( )莞( )枻( )濯( )
(二)屈原名句填写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三)阅读思考: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2、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个人的认识。
【课中案】
1、 通假字
渔父:“父”通 含义: 。
2、 古今异义
(1)颜色憔悴(颜色:古义 ,今指 )
(2)形容枯槁(形容:古义 ,今指 )
(3)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 古义 ,今指 )
(4)何故深思高举(高举: 古义 ,今指 )
3、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 )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鱼之腹中( )
以
是以见放(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缨( )
4、特殊句式
(1)是以见放
(2)行吟泽畔
(3)身之察察
5、翻译句子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