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巴金短文两篇》 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

8、短文两篇

一、教学目标1、 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2、 对比阅读、分析《月》。3、 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指导思想:1、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文本探究:6、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7、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8、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9、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10、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1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写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人。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