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
2、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
情境导入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一、 速读——带问题迅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信息,并归纳。
问题1:“我”进入地坛时的精神状态如何?
问题2、当时作者在地坛里思考着什么问题?结果如何?
二、详读——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
景物描写1、
对作者的影响:
景物描写2、
对作者的影响:
景物描写3、
对作者的影响:
三、研读——作者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我家离地坛很近:
区别:
四、自由朗读文中景物描写部分,想象当时的情境,感受地坛在沉寂、荒凉、萧瑟的表面下蕴藏着的那种醇厚、沉静、超然博大的生命感。
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一、一读课文,体味母亲的苦
1、请大家找出并轻读母亲的心理活动。
摘抄:
2、为什么作者要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二、二读课文体会“我”的懂得与后悔。
1、早先的时候,我对母亲的爱是什么态度?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摘抄1
摘抄2
我的态度:
2、我从事写作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3、文中记录了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的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三、轻读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成果展示
巩固训练:
1、下面各组中字形、字音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都正确的一组是()
A、坍圮(tānpǐ):坍,倒塌、崩坏;圮,塌。
恪守(kè):谨慎而恭敬地遵守。
B、亘古(gèn):从古到今。
蝉蜕(tuì):蝉的卵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
C、熨帖(yǜn):心里平静舒适。
隽永(juàn):(言论、文章)意味深长。
D、炫耀(xuán):夸耀。
肆意(shì):不顾一切地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2、选择合适的词填空:寂静、落寞、沉寂、宁静、寂寞
(1)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如一间空屋。
(2)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3)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4)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下来。
(5)譬如在园中最为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的苍凉。
3、按要求改换句式。
改为常规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拓展训练:
下面一段文字节选字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第三节(课文未选),作者以种种事物喻比四季,象征着“我”对自身经历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复杂多变的种种感受。请你在文中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分别组成前后衔接、呼应的排比句。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 ,冬天是傍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 ,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 ,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