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要对本课进行一个整体回顾,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读了这一幅幅如此美丽的场景,你想说什么?这是一个很开放的话题,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去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去谈。没想到课堂上孩子们的回答出乎了我的意料:孩子们 去心似箭,要飞到北京。我想把孩子们引导我为家乡自豪的道路上,马上问:福清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更没想到学生都回答有出来 。
难道是我们课件的如梦如幻,光影交错的图片迷住了孩子的眼,是栩栩如生的文本乱了孩子的心?又是我的接下来的问题:福清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搅了孩子的思维?其实,我非常欣赏一句名言: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贴近文本,利用文本进行引导,相信会有另一番效果:同学们,其实咱们福清的夜景也是十分美丽。夜晚的江滨公园,五光十色的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把公园装点成了漂亮的小姑娘。
我们爱家乡福清,我们爱首都北京,我们爱伟大的祖国。如此一来,既从文本出发,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类似的美,用优美的语言去表现美的事物。教师有了发现美的眼睛,才会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美。
课文仅仅是例子,教与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