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记录个人阅历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线索把与中心的内容穿起来。
2、借助小事与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2、生命匆匆,应该学会感恩,牢记恩师的情谊。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互动质疑,教师点拨解疑。
2、教师问题导读,学生合作求知。
【学习重点】
1、了解鲁迅留学阅历及其救国梦的不断探索与更变的过程。
2、理解日本大学教授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难点】
1、解读鲁迅文学语言中个别语句的字面意思。
2、理解特定时代背景,以及特殊留学环境中的鲁迅的动态思想。
3、大事小事都写,但中心集中
【学习关键】
1、抓文眼与关键词,以理清课文脉络。
2、宏观把握与微观剖析相结合。品描写语句,赏人物刻画方法。读议论语句,悟爱国情操。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1902年3月,22岁的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用医学“救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为反压迫、反侵略的斗争出力;还想以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社会改革的信仰,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但是,现实的教育,使他终于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重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于是1906年秋便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去东京,决定用文艺唤醒人民,使祖国富强起来。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前夜。这年秋天,在反动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鲁迅离开北京,来到厦门。他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来厦门,虽是为了暂避军阀官僚‘正人君子’们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几时,使有些准备。”所谓“休息”和“准备”,乃是回顾自己走过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总结斗争经验,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战斗。《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二、学生提出自主学习后产生的疑问,教师做好记录,以待稍后解疑。(略)
三、教师出示问题辅助导学,学生依据问题品读课文,同步进行思维互动。最后,通过师生讨论交流,获得看法的共识。
1、在文中找出点明鲁迅逗留的城市名称:两个日本的,一个中国的。
2、鲁迅刚到日本的时候呆在东京,他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到仙台去?
3、在仙台学医,鲁迅遇到了藤野先生,也才有了这篇散文的诞生。那么,藤野先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语句可以看出来?鲁迅对藤野先生怀着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议论句子可以看出来?
4、课文在写藤野先生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在仙台的吃、住,以及一些课内课外的遭际呢?文章中心仅仅为了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吗?
5、安排了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线索(按照时间和地点进展),另一条是感情线索(按照作者探索救国路径的变化)。请你分析一下,这或明或暗两条线索是如何巧妙并驾齐驱中,将一件件小事组织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