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2分)A.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B.俟其欣悦( )C.媵人持汤沃灌( )D.腰白玉之环(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举不若人也。
【小题3】下列加线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B.食之不能尽其材C.蝉则千转不穷D.策之不以其道
【小题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
【小题5】你从作者的求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的秘诀?(2分)
【小题6】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2分)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D
【小题4】①幼时求学的艰难 ②成年从师的艰难 ③求学生活之苦
【小题5】提示,围绕“勤奋、诚心、持之以恒,勇于战胜困难”谈即可
【小题6】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在文言字词含义的变化,如“汤”是古今异义字词,古文中意为“热水”,“腰”是名词动用,意为“腰间佩带”。
考点:文言字词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所学课文,熟悉内容。古文中字词有变化的是很多的,像本题中的“腰”,平时学习要注意归纳记忆,学会举一反三,学一识三。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字词,“以”:因为;“中”:其中,指求学期间;“足”:值得;“乐者”:快乐的事情;“知”:计较;“口体”:指吃的穿的;“举”:供给;“若”:比。
考点:文言翻译
点评:本题有难度,句中字词的含义变化比较大,不容易翻译。翻译文言句子,一要解释清楚字词义,二要注意句式与现代语言习惯的差异,三要符合原意,不可有出入。
【小题3】
试题分析:D项中的“策”本为名词“鞭子”,句中是作动词“驱使”,词性有变化,与其它三英项不同。
考点:文言字词
点评:本题有难度,对文言字词用法的变化,学生不易掌握。古文好考到的字词,一般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词,句子中关键意义的词,难于辨识理解的词,学习要对这些字词多下功夫记忆。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文中作者所述经历,从作者的行为活动比如生活、求学等方面来判断概括。
考点:理解文意,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不难,此问题是学习老师讲解过的问题,学生有所记忆。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文字,根据要求分析文字信息。概括要点,语言要简练,点明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分析理解作者求学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作者对待困难的态度,从中概括其精神品质,加以感想。
考点:理解内容,发表感想。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易读易懂,易于感想。阅读,是了解社会的一种途径,所以读到什么,要善于发表感想。感想可以是评价性的(评价事件的影响,评价人物思想品质),可以是引申式的(由此事想到其它问题),可以是倡导式的(由此事件提出倡导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题6】
试题分析:可从古今师生关系来理解,说明虽然古今教育环境有很大变化,但学生态度的认真和对老师的尊敬还是必要的。
考点:联系文章,发表观点。
点评:本题不难,话题浅显,学生没有思维的障碍,可自由发表观点,只要说清理由就行。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设“答案”,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主见,有个性,有思想,也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