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阅读理解

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阶层。一直以来,许多著名史学家都曾就士的身份与地位做过广泛而丰富的研讨.顾颉刚先生的国士说,费孝通先生的绅士说,以至于吴晗先生所主张的:照我看来,官僚、士大夫一绅士、知识分子,这四者实在是一个东西。凡此种种,都是对士问题的经典表述。

在当代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余英时先生更是就士的概念及特征做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说: 知识人在古代中国叫做‘士’,而‘士’的出现则是和‘道’的观念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于道。’与西方的情况相对照,我们便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知识人的特征,这些特征大都和‘道’的内向超越性有关。中国知识人自始便以超世间的精神来过问世间的事。换句话说,他们要用‘道’来‘‘改变世界’。这一精神上起先秦下及清代,始终贯穿在中国知识人的传统之中。

事实上,士志于道,主要是士人的自我期许。中国的历史发展走势已经不断地证明,士人所维护和标榜的道统,在皇权专制政统的步步进逼下一直在退却、沦落。而士人的地位日益卑贱,命运日益坎坷,最后连人格尊严也已丧失殆尽了。

士大夫阶层在历史上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蜕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即绅权与皇权的关系,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变化最大的特点是士大夫的节节败退和政治地位的日益低下。

以昊晗先生的观点,士大夫即官僚阶层的政治地位在历史上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先秦到唐代,第二个时期是从五代到宋朝,第三个时期是从元朝到明清.我们仅从君臣的礼节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宋以前,r-公坐而论道,大臣们和皇上谈话,郝是坐着说的。可到了宋朝,士大夫们就开始矮一截了,从宋太祖开始,在皇帝面前大臣们都无坐处,只有皇帝一个人坐着,三公群卿立而论道了.到了明清士大夫们更矮了一截,不但不许坐,连站着都不行了,得跪着奏事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七八十岁的老臣们齐刷刷地跪在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儿皇帝面前。当时的大官们,上朝时都会在衣服内缝一个特制的护膝,就是跪久了膝盖受不了。先由坐继而站后而跪,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了绅权的不断衰落和皇权的节节提高。

士人,一个曾经拥有理想,试图主导民族精神,规划历史走向,设计社会模式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兴起与衰落,他们的觉醒与迷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总之,他们的命运,最终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气质.而他们的喜怒哀乐,则是历代社会生活图景中最具典型性、最具代表意义的人生映像。

关于士的起源与流变,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顾颉刚所说的武士与文士之蜕化,反映的是士人职业地位的变化,同时也是士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变化.费孝通先生则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封建制度解体前后的士人进行了角色区分,其关注的则是士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下列关于士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士.一般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

B.士的命运最终会决定整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气质。

C.士用道来改变世界,即以超世间的精神来过问世间的事。

D.士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卑贱,命运坎坷,几乎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顾颉刚认为中国古代的士人,就是国士。他所说的武士与文士之蜕化反映了国士职业地位和精神气质方面的变化。

B.费孝通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历史上士人的角色进行了区分,他的研究关注的是士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吴晗把历史上士大夫阶层政治地位的变化划分为三个时期,以此来说明士大夫阶层政治地位的日益低下。这种变化,仅从君臣礼节的不同就可看出。

D.余英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知识人的概念和特征,并与西方知识人进行对照,总结出中国知识人的特征多和道的内向超越性有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它的出现与道的观念密不可分,所以孔子有士志于道的说法。

B.士志于道更多是士人的自我期许,事实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却日渐衰微。

C.士大夫和皇帝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绅权的不断衰落和皇权的节节提高。

D.士人的理想,就是主导民族精神、规划历史走向、设计社会模式,他们是最具有典型性和最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精英。

答案:

1.D

1.B

1.D 答案解析: 1.错误理解了而士人的地位日益卑贱,命运日益坎坷,最后连人格尊严也已丧失殆尽了这句话的含义

1.费孝通对封建制度解体前后的士人的角色进行了区分

1.他们是最具典型性和最有代表意义的中国精英属于无中生有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