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13分)
汉语“纯洁性”之争
【媒体看法】
2014年4月25日《人民日报》发文《“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节选如下:
WiFi、CEO、MBA、CBD、VIP、PM2.5,大量外语词不经翻译就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在某些严肃的学术期刊里。
可是,这样的“零翻译”,不知有多少读者看得懂?
专家表示,“零翻译”的外语词,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整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使语境支离破碎,从深层次来说,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诺基亚”“摩托罗拉”能译成汉字,而iPhone和iPad就没能翻译过来?英语吸收汉语词汇都改为字母拼写,为什么汉语中却要夹杂大量英文?外来语对汉语的纯洁和健康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面对外来语无处不在的身影,不少国人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零翻译”现象的分析:
“这跟西方文化的强势有关,总的来看近百年来,西方输入中国的文化多,中国输出的少。”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武波博士分析。此外,一些科技、医药方面的专业词汇,一时半刻找不到相对应的词,又着急使用,所以只好直接引用,造成“零翻译”现象。
“懒惰,觉得写英文缩写更省事,是外来语滥用的一大主因。”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王刚毅对此直言不讳。
“优秀翻译人才匮乏也是原因之一。”武波用“青黄不接”形容当今翻译界的人才断层,“早年,说起著名翻译家,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现在,你能想起谁?凤毛麟角!”
【学者观点】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汉学家梅维恒说:“没有纯洁的语言。”他以拥有大量外来词的英语和日语为例指出,不仅语言的不断变化是“正常的”,而且“从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实际上也是一种健康的现象”。(选自《参考消息》)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认为:字母词的使用是语言接触中的自然现象,只要语言有接触,就有语言的互相借用,语言的纯洁是站不住的,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这就是语言的来来往往。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比如开始用E-mail,后来用汉字音译“伊妹儿”,现在都用意译的“电邮”了。(选自“光明网”)
【国外做法】
英国、美国等都是先将外语词“化”为自己民族语言的一部分后再使用。例如在《牛津简明英语辞典》(第11版),“中国航天员”便被译作“taikonaut”。“taikonaut”的前半部“taikong”便是汉语拼音,而后半部则跟英文“astronaut”合成。
德国官方没有对于语言纯洁性的保护,近几十年来,德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外来语借词,对此有人惊呼“德语正在衰退”。但是,德国文学教授鲁蒂.凯勒曾对媒体表示,语言就好比是自由的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胜利的是最符合老百姓语言习惯的说法。外来词可能被德语吸收成为固定的德语词,也可能过一段时间以后被淘汰。
法国是较重视其语言“纯洁性”的国家。法语自17世纪初取代了拉丁语获得第一国际语言的地位,随后又于20世纪初被英语所取代。法国人不甘心,于是通过各种立法维护法语的纯洁性,以图重新获得曾有的国际地位。结果,今天的法语在欧洲国家都已被边缘化了。
(选自网络)
小题1:围绕汉语“纯洁性”之争,【媒体看法】中《人民日报》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学者观点】中学者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对照材料内容,下面对“零翻译”盛行的原因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比中华文化强势。
B.一些专业词汇,汉语中始终找不到相对应的词。
C.很多人有惰性,觉得直接用英文缩写词更省事。
D.当今翻译界人才断层,优秀人才匮乏。
小题3:文中提到,“说起著名翻译家,一大串名字会浮上脑海”,请你写出两位翻译家以及他们翻译的外国作品。(2分)
翻译家: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家: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学者观点】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郭熙为什么谈到“E-mail”一词的演变?(3分)
小题5:面对外来词进入汉语,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请你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零翻译”词/外来语/外来词伤害汉语的纯洁和健康 没有纯洁的语言/纯洁的语言只能是死的语言/活的语言一定要吸收新的东西(意对即可)
小题2:B
小题3:示例:教材中出现的翻译家及作品:
七上:(1)黄亚治《昆虫的故事》(2)郑振铎/冰心《泰戈尔诗选》(3)叶君健《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
七下:(1)刘辽逸《童年》(2)戈宝权《普希金诗选》/《高尔基全集》(八下)(3)舒昌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八上:(1)茅盾《蜡烛》(2)程曾厚《雨果文集》(3)孟庆任《新疆域》(4)梅益/田国彬/曹缦西、王志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下:(1)傅雷《名人传》/《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巴尔扎克作品(2)曾觉之《海底两万里》(3)王雪飞《三作家》(4)李汉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仲跻昆《泪与笑》(6)侯文蕙《沙乡年鉴》(7)李有宽《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
九上:(1)赵瑞蕻《世界流派诗选》(2)顾蕴璞《外国名诗三百首》(3)张金长等《关于爱的思考》(4)王佐良/水天同/何新《培根随笔》/《培根论说文集》/《培根论人生》
九下:(1)孙健《格列佛游记》(2)祝庆英《简爱》(3)余振《莱蒙托夫诗选》(4)申奥《美国现代六诗人选集》(4) 汝龙《契诃夫小说选》(5)万紫《热爱生命》(6)朱生豪《莎士比亚全集》(7)陈叙一《音乐之声》
(写对一个翻译家及一部作品得1分,翻译家没写对,写出两部外国名著也可得1分)
小题4:举例论证,证明“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这一观点。(论证方法1分,观点2分)
小题5:对外来词可以先“借用”/“照搬”,然后“化用”,可以先音译,最后意译;可以组织优秀翻译人才译出对应的汉语;可以组织语言专家进行甄别,有的吸收进汉语词汇,有的淘汰。(一点1分,言之有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人民日报》的内容,把握关键语句,其观点主要是:认为“零翻译”对汉语的危害较大。学者的观点是:世界上没有纯洁的语言。
小题2:
试题分析:B项:文中没有此信息。可以在对“零翻译”现象的分析中筛选。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比较简单,从教材中举出事例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联系上文即可得知举例证明字母词一开始可能是照搬,时间长了就会进一步调整。
小题5: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但必须遵循批判的继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