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苍蝇》阅读附答案以及文学赏析

《苍蝇》阅读附答案以及文学赏析

  《苍蝇》是近代文学家周作人于1924年7月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立意新颖,描写细腻,神话传说的引用,赋予苍蝇以人的美貌和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参考!

  苍蝇

  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①苍蝇的后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

  ②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③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或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④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

  ⑤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

  ⑥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叉,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叉四周的电磁铁,使音叉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⑦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叉基座和中柱就会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们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可拍摄1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000线。仿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转体的速度。

  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题目

  1.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15字以内。

  2 苍蝇有什么科学贡献。

  3 写出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举例。

  4 用文中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

  答案

  1.苍蝇的身体结构及作用。

  2.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这种题就是把文章里面有用的抄下来就行了)

  3.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作比较。

  4.苍蝇却为人类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文学赏析

  苍蝇,从来是人们所憎恶的东西,被视为与老鼠、蚊子、蚤虱等同类的害物之一。从它的作用到外形,无一点让人喜爱之处。然而,周作人的散文《苍蝇》却把苍蝇这一丑陋的、肮脏的东西写得那么美,那么富有人情。只要我们撇开科学的认识,纯粹从文学的角度,从一种情致趣味的意义上来看,就不能不承认它是写得那么别致,那么溢情流韵,引导人们走进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首先,作者从孩提时代玩苍蝇说起。中国实在太落后,中国的儿童也实在太可怜。以周作人那样的家世来说,他幼年时即便不算是阔少爷,也总是书香门第的有身份的孩子,而且住在绍兴那样不算很小的城里,居然也时时以玩苍蝇为乐。余生也晚,出世的第二年就响起了芦沟桥的炮声;此时的知堂老人正已是投敌为官的前夕,我居住的也算是南方一个不小的省城。然而,周作人在文中说的玩苍埘游戏,在我的童年也极为普遍,因而读之倍感熟悉亲切,就象记起自己年幼时的生活一样。周作人不惮其烦地写这一段童趣,一下就把人们对苍蝇的坏印象扫除了,相反觉得它确有一点趣味。

  其次,作者又引用了一些神话传说,赋予苍蝇以人的美貌和感情。这样,人们就由被神话所吸引进而对苍蝇产生好感和美感。周作人所引的神话故事中,苍蝇是一个美丽的处女,她多情,大胆、执着,这无论如何会引起人们的喜爱和同情。不但如此,作者还告诉读者,古代有人(一为美而慧的女诗人,一为名妓)都用神话故事中苍蝇的名字(默亚)命名。这样一来,不但现实和神话交融,也把神话往现实方面更推进了一步,使人和苍蝇在感情上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

  再次,作者又引用了一些古人对苍蝇的赞叹,其中有外国的如古希腊诗人荷马、法国散文家和昆虫学家法布尔,日本的俳句诗人小林一茶,也有中国的如《诗经》中的诗。特别是小林一茶的诗:“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不但细致描绘了它的动作,而且使之拟人化,简直把苍蝇写神了。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也摘引了这首诗的下半段,并且在文章最后也不无讽刺地说了一句:“中国人虽然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名字。”也就是说,中国人既不重视苍蝇的危害(用鲁迅的话说是:“在麻木的人们还没有切肤之痛”),却也不懂得从文学情趣的角度去看苍蝇,实在是缺少幽默味。

  总之,《苍蝇》一篇,作者用各种手法,从不同方面,把人们厌恶的苍蝇写得这么可爱有趣,不但显示了他的艺术眼光,也显示了他的艺术本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