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是一篇略读课文,又是一篇歌颂新疆建设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昂扬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连了全文,又体现了筑路大军们的顽强意志,教学时可抓住这句话辐射全文。同时课文采用了侧面描写(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正面描写(如何克服困难)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并加以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并读准妖、娆等14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废寝忘食、杯水车薪等词语的意思。
2、能根据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们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和建设者们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搜集、了解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揭示课题。
1.通过课前预习,你对青藏铁路有哪些了解?
2.读句:一条长长的铁龙
到达雪域圣城拉萨。(配地图了解)
3.知道为什么要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吗(图片)?然而要修筑这样一条铁路是何等不容易啊。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面对困难部分: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哪几自然段在写筑路大军们遇到的困难?(4、5、8)
2.(大屏幕出示)读读遇到困难的这几个自然段,说说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3.交流:读出课文中句子,再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再概括成一个词。(难控温度、天气恶劣、极度缺氧)
4.风火山隧道只是整条铁路的一部分,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它来写呢?(带读第四自然段,理解冻土)由此可见,修筑铁路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困难,有感情地读一读。(练读,随机交流)
风火山一带经常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情景?结合理解:撕扯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劈头盖脸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理解杯水车薪(从字面了解到在文章中的意思,想象缺氧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资料介绍:风火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这里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7℃,寒季最低气温达-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之为生命禁区。
4.根据题目,作者为什么不重点描写修路的过程,却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遇到的困难呢?(学习写法:侧面描写)
(二)战胜困难部分:
1.面对困难,筑路大军们又是怎么克服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说。(找到喷射的最佳温度、奋勇作战、建成高原制氧站)
3.选择自己最想读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练读,随机交流)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昼夜反复),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理解废寝忘食,想象科技人员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工作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写法指导:如果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是侧面描写,那么现在的克服困难就是(正面描写)。
(三)补充资料:《生命禁区的早晨》
三.理清文路,升华情感
1.而他们也仅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分子。正是建设者们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有感情地朗读)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请你找出一共有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修筑之前满怀信心;遇到困难坚定有力,不惧怕不后退;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喜悦自豪)这句号就像是一条穿珠的彩线,把整篇课文给穿起来了,与文章的结尾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首位呼应。(写法渗透)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体现了筑路大军的强大决心,更是对我们所拥有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自豪。
5.如今,青藏铁路早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看图片),铁路的开通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歌手韩红就曾尝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天路》,看歌词,你觉得这还是一条什么路?(幸福路、致富路、友谊路)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长大后也能有机会踏上这条条路,去领略雪域高原的美景!
6.最后,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的建设大事记。(图片)
课堂评析:
今天参加了小组教研活动,听江叶老师执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听完江老师的课,也不禁让人荡气回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教学中,江老师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主要内容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在脑海中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此外,关注学情,适时补充资料,突破难点,推进学生弄清了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复杂冰冻土层、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这些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让学生对西部,对青藏铁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激起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听了江叶老师的课,感觉脉络清晰,气势磅礴。尤其是这一部分尤为出彩:如今,青藏铁路早已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看图片),铁路的开通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歌手韩红就曾唱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天路》,看歌词,你觉得这还是一条什么路?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是一条黄金路。我在报纸上了解到,青海省西宁市决心使青藏铁路成为一条‘世界上最著名的高原黄金旅游线路’,促进青藏经济的发展。有的说:这条路真的是离青天最近的一条路,工程的艰巨比登天还难,却在建设者的手中建成了。所以说,这是一条‘天路’。.....同学们给青藏铁路取的名字真好,赞颂了西部的建设者们,也体现了这条路伟大的战略意义。当然归功于江老师指导有方。不过,这里,如果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名字,写在课本上,那就更完美了。
今天听了江叶老师执教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整节课体现了教师手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设计教案立足于学生学,走进课堂发动学生学,打开课本组织学生学,遇到障碍指导学生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生思维、语言的训练。整堂课紧紧抓住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它既是西藏自治区人民的美好心愿,也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这更是修建青藏铁路工人在困难面前所显现出来的决心。工人们在那修筑铁路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是现实存在的,但它在王老师对这句话的朗读和引导中似乎都变得那么的渺小了,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修筑工人的决心和毅力,此时学生的心在动,情在涌,他们此时的心情应该是激动的,他们的心里充满了对工人们的敬佩。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语言,强化实践。师范说,生再说,但如果能出示图画时,抓住一些提示性的词汇,相信学生说的效果会更加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江老师却上得非常扎实。课堂脉络清晰,适时适当地补充课外材料,使孩子们学得既充实又轻松。江老师先从谈话青藏铁路着手,让孩子们对青藏铁路的建造背景,建造过程和建造意义有了初步地了解。然后让孩子们具体感受修筑铁路的困难。抓住重点词句,由点及面,适时补充课外资料,孩子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难。并且告诉孩子们这样地写法是侧面描写。然后再让孩子们学习工人们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孩子们就学得很好。因为了解了困难地难,所以,工人的勇气、信念、行动,孩子们都带着近似敬仰的感情来学习。对于课文的难点就在这样的小步走中不知不觉的解决了。并且寓写法指导于无形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快乐!最后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是给了孩子一个喷发情感的缺口。就让孩子们自由、尽情地抒情!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过于新任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没有交流检查读准、读通的环节,以至后来的读好就有了一点小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