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挑山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并了解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板书:挑山工

2、本文中提到的“挑山工”是做什么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声读生字并组词。

(3)小组里说说这12个生字在读音和字形上应注意的问题。

(4)班内交流

(5)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泰( ) 溜( ) 货( ) 衡( ) 诵( ) 杖( )

奏( ) 留( ) 或( ) 横( ) 颂( ) 仗( )

超( ) 肌( ) 拘( ) 耽( ) 误( ) 哲( )

抄( ) 机( ) 句( ) 忱( ) 吴( ) 折( )

2、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小组间交流、班内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很不自然。如:明明在生人面前讲话一点也不拘束。

意味深长: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琢磨、体会。如: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们,未来是你们的啊!”

心悦诚服:悦,愉快。诚,真心。从心眼里佩服。如:听了妈妈的一番话,小强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

憨厚:朴实厚道。

3、辨析词义,理解词语。

(1)近义词

拘束(拘谨、约束)体味(体会) 包蕴(包含、蕴含)晃悠(晃荡)

(2)反义词

拘束(洒脱)沉甸甸(轻飘飘) 憨厚(狡诈)朴素(华丽)

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读文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段意也就比较清楚了。

第一段(第

1、2自然段)写挑山工负担重、路程长,实际速度却比游人快。(概括地写挑山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我"遇到一个挑山工,证实挑山工的速度的确比游人快,并搞清了为什么会这样快的原因。(具体地写一个挑山工。)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挑山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启迪和激励了“我”。

2、合并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掌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课文,并能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学生练习通过合并几段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为《挑山工》这篇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我”在泰山上遇到一位挑山工,挑山工虽然身负重物,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到"我们"前面,通过交谈,“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并一直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四、作业

1、抄写12个生字和11个词语

2、组词

3、熟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结合学生实际随时解决他们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第一段

1、请同学读一读这一段,并针对自学思考题进行讨论。

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

(1)作者对挑山工产生了什么疑问?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2、讨论小结:

(1)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比游人长,可是为什么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板书:登山)

(2)挑山工与游人对比,在登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学生通过读文对比出:①挑山工身背重物。②挑山工所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学生在这个问题中,不仅认识到挑山工工作的艰辛,而且与作者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挑山工会走到游人前面"。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

身背重物

板书:挑山工 登山

折尺形线路

3、帮助学生理解“折尺形”路线。

(1)教师拿出折尺进行演示,使学生理解什么叫折尺形路线。

(2)思考讨论:折尺形线路给挑山工带来哪些方便与困难。

(方便:东西不碰台阶,节省力气。困难:路程比游人长一倍。)

4、师总结:难怪作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板书:

5、学生自读本段,边读边想象挑山工登山时的情形。

三、学习的二段

就这样挑山工还总是走到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什么呢?

1、出示自学题目: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每一次都是怎样的情况?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2、讨论交流:

(1)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在山下,第二次在回马岭,第三次在五松亭。每一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挑山工,但结果总是发现他走到了前面。

板书:山下、回马岭、五松亭

(2)通过与挑山工的几次相遇,你能设想一下为什么挑山工总会走在游人的前边吗?

生:①因为游人一路走走停停看风景,而挑山工却一门心思地往前走,只是偶尔才休息一下。所以才会走到游人前面。②游人是为了游山玩水,没什么目标,所以一路走走停停,而挑山工却要把货物送到山顶,这是他们的任务、目标,所以他会走到游人的前面。

(在理解了挑山工在登山中的困难后,让学生进行客观的分析,对比出游人与挑山工在登山时因目标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提升了学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理解挑山工含义深邃的话语。)

3、深化中心:

(1)挑山工自己又是怎样解开作者心中的疑问的呢?请同学画出挑山工解答作者疑问的话。并读一读。

(2)作者感到"这位挑山工的话语中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继续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联系上文,说说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我”为什么需要它。

2、交流总结:

(1)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2)“它”指的是挑山工那种认定目标、坚韧不拔、不断攀登的精神。

二、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体会。

1、使学生从自身角度领会挑山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并向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学习。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资料提供者: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