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些名字跨越历史长河而彪炳史册,有些身影历经时间淘洗而愈显风流。作为后来者,我们想走近这些非凡的人物,想看清他们丰富的表情,想听懂他们尘封的心曲,于是我们从历史文本的阅读中去探寻他们的心灵底片。阅读本身就是跨越时空的心智过程,联想和想象更让我们的阅读过程插上飞升的双翼,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描述神思所说的那样: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①运用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以接千载之思,以游万仞之神,把他们拉入我们的生活情景,或者我们进入时间隧道。
但是,进入时间隧道也并非轻而易举,因为阅读是一种感情渗透的过程,它需要读者带着一种感情,而不是一种功利,如为了考试,为了文凭。它需要一种默契,需要一种机缘,需要一种心灵感应。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篇古典文本,只是简单地掌握应考的几个词语或者句子,也可能会因为得了高分而沾沾自喜。但是,这就忽略了文字背后的人物,冷落了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灵魂,错过了原本应该薪尽火传的一种精神。对于学习者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损失;对于教学者而言,则是一种令人心痛的失误。只知句读,真是未见其明也。
因此,古文阅读,不要放弃读人的机会,古文教学,应该在引导学生入境上显现施教者的聪明,竭力创设一种亲近古人的氛围,营造一种联通古今、让学生自由徜徉的磁场。这种过程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常说的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谓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之一,而学习环境中的情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应该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②
受此启发,我在教《苏武传》一文时,着意在情境创设上下了一些功夫,并以活动课为表现形式,以引导学生为主,对《苏武传》一课的内容理解和苏武形象理解与评价进行了一些尝试。
[过程描述]
一、采访苏武
苏武距离我们很远,苏武距离我们很近。
那是一个远离我们两千多年的灵魂。在北海之上,在苦寒之地,以一个囚者的身份,在那里牧羊。就这样19年!
可是,苏武却以各种形式参与着我们的精神生活。歌者以《苏武牧羊》表达一种忠诚的信念,舞者以《苏武牧羊》诠释着执著的含义,诗人则把苏武作为一种精神支撑的崇高意象。有谁不知道苏武,有谁不知道苏武牧羊。可是,怎样才能体会出苏武面对逼降者不惜自杀而求全节的坚韧,怎样才能想象出苏武北海牧羊19年的苦涩与孤独。
所以,我以假想进行情境创设,设计了情境创设中的第一个环节:面对苏武,采访苏武。
采访这种面对面的对话方式本身就能引发中学生浓厚的兴趣,更何况是这种跨越时空的采访。这一情境创设需要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甚至有些煽情的引导词:
同学们,你正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大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在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你一定如现今追星般地关注于本年度的一件大事:苏武的荣归。一去匈奴19年而杳无音讯的苏武,今天终于作为大汉外交功臣的身份回到了久违的故国。在如潮的欢迎人群之中,你们这些对苏武19年异域不死的神话充满好奇的年轻人,一定不会错过这个面对苏武的采访机会,那么,你会提出一些怎样的问题呢?
一番语言的铺垫,同学们进入了个模拟苏武归国记者招待会的情境之中:须发尽白的苏武先生手持汉节,一脸凝重的表情,时间在他脸上书写着沧桑。周围是一群年轻热情的面孔,他们会向苏武先生提出怎样的问题呢?
虚拟的情境,燃起了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热情。从五花八门的问题设计中,整理出我觉得对本文意义的理解与建构有关的如下问题:
(1)苏武先生,您归来后最想见的人是谁?您想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在这19年漫长的岁月中,在空寂无人的北海,是什么支撑您活下来,让您终于回到大汉?
(3)对您来说,在北海牧羊19年,哪些方面的困难是您最难克服的?
(4)在匈奴时,您最怀念故乡的什么?
(5)如果命运会让你重来一次,你是否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6)如果您的忠诚,您的执著,永远不能被人知道,您也许会在北海牧羊终身,您还会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吗?
(7)你如何看待自己在匈奴的这19年生活?如果给你一个可以改变过去的机会,你最想改变什么?
(8)如果你的家里也遭遇到像李陵那样的不幸,您是否仍然效忠于大汉?
(9)19年后你回到大汉,还能融入大汉吗?如今的你,兄弟已死,母亲亡故,妻子改嫁,子女走失,面对如此多的不幸,你还会对你的选择无怨无悔吗?
向苏武先生提问题的这样一个环节,成为学习《苏武传》向纵深探询的一个入口,这个入口通向与苏武面对面的情境,类似的情境,同学们可以从诸多电视台的对话节目中找到类似的感觉,只不过,这次要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距离他们已有两千年的古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向苏武先生提出的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场感,它不同于以往的对课文的质疑问难,不是立足于掌握词义、用法和文言句式等,而是从了解苏武这个人出发,更注重于对苏武内心世界的探询。在这里,他们和苏武都在现场,而他们眼中的苏武,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立体的人,有感情,有呼吸。这里,情境的创设让他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让苏武与他们面对面,或者使他们神游大汉帝国,做了一次寻秦记一样的梦游。这一效果的实现,应该得益于这样一个进入时空隧道般的情境创设的过程。
学习文言文,向前多走一步,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情境,就达到了感物而造端、凭心而构象的境界,文言文学习也进入了一个鲜活生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