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对鲁迅的理解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的对鲁迅采取颠覆的态度。他们的理由之一,就是认为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太厉害了,几乎就是全盘否定;而20世纪中国文化出现所谓断裂,跟包括鲁迅在内的五四新文化先驱者们的激进大有关系。最近中国又掀起国学热,当然是提倡传统文化的研究,于是对鲁迅和五四的批评的声音也就加大了。这种社会现象很复杂,这里不可能展开讨论,我只想回顾一下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一些思考,特别是他所关注的科技发展和人性的关系问题。也许从这里也可以了解鲁迅作为思想家的特别之处。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确是采取彻底反对和批评的立场的,他认为这是文化转型的必要过程。鲁迅对传统文化有一种整体感受,他基本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尊重人的,是缺少活力的。当传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拘跘者社会进步时,要冲破铁屋子,鲁迅只好采取断然的态度,大声呐喊,甚至是矫枉过正。鲁迅把传统的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批判,他对传统文化中封建性、落后性的东西批判得非常厉害,完全不留情面,不留余地了。但这是为了打破封建禁锢,提醒人们不要落入复古的老套。可以说鲁迅是全盘否定传统,但是这种全盘否定,是有历史理由的。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体验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中国文化最大的病,是对人的压抑,对个性对生命的压抑,对创造力的压抑,老大的国民尽钻在僵硬的传统里,不肯变革,衰腐到毫无精力了。所以他要猛烈攻打,冲破传统的束缚。鲁迅总是从如何致人性以全的角度考虑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他的任何激烈的批判都是着眼于人性的复归。
鲁迅也并不讳言自己的偏激,他是要通过某种必要的偏激,来打破禁锢,激活思想,引导解放。鲁迅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弊病了。他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个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容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甚至还说,在中国办一件事太难了,连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这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整体性的把握,鲁迅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的利弊,的确看得很透。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有很多糟粕,整体上很难适应现代中国的变革。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有怀疑,有焦虑的。
那种认为鲁迅和五四一代人的偏激造成了中国文化断裂的观点是浮浅,这种指责也是缺少历史感的。如果我们能够回到上个世纪初那种特定的历史语境来讨论问题,我们就比较能够理解鲁迅对于传统的攻打,他那种决绝甚至是偏激的批判态度,同时也不会忘记鲁迅偏激反传统的另一面对文化转型的探求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