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成语故事三则: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教案教学设计

成语故事三则: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

2.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3.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地认读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夸口戳穿腮帮俸禄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3.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3.张中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三)精读《滥竽充数》

1.请同学们查华夏集,看看滥竽充数这四个字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么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4.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5.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6.他后来怎么又装不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是造句。

7.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