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树》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一篇寓言,仔细再看,发现尽管体裁不是寓言但是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逆境可以成才。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答案很简单,课文的第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夏洛蒂就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何许人也?她是一个女人,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在她之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妇女(甚至是全部妇女)毫无地位可言,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彻彻底底的男人附庸。在她之后,女权运动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拉开了争取男女平等战役的序幕。夏洛蒂的自传体代表作《简爱》是全世界妇女的必读之作,被誉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何谓逆境?词典中的解释为坎坷不顺的境遇。为什么逆境能够成才呢?作者以夏洛蒂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论点。我们来看主人公都有哪些坎坷不顺以及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是生活的坎坷和不顺。她的父亲是一名穷牧师,母亲早逝,兄弟姐妹又多,生活负担很重,童年甚至要靠别人施舍度日。就在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中,她们仍然不忘学习,心存渴望,胸怀梦想希望用手中的笔,敲开幸运之门。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逆境成才第一个条件就是坚持学习,不放弃。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其次,还有社会的不理解。十九世纪上半叶, 英国仍然处在男性居于绝对的霸主地位, 女性的天空低矮狭小, 社会留给她们的机会少得可怜。21岁的夏洛蒂的惴惴不安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渺小,还是因为整个英国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而造成的。骚塞的回信其实代表了当时代整个主流社会(男性社会)的看法。作为一个个人,他的言行无法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一言一行都有时代的烙印。从这一点来说,他对夏洛蒂的歧视,不仅仅是针对她个人,而是整个女性群体。同样我们对骚塞的批判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个人人格,而应该把矛头对准整个歧视妇女的社会和时代。小草和大树其实就是寓意女人和男人的事物。女人和男人,一个高大一个矮小,一个高贵一个渺小,一个是主人一个是奴隶。 高贵的文学岂能是渺小的女人所能觊觎的,它不是妇女的事业。面对如此残酷的回复,面对如此强大的社会偏见,夏洛蒂的羞惭痛苦愤怒非常值得我们同情。要做生活的强者,一定要首先战胜自己。夏洛蒂在锥心的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耻辱化作向上的动力。
再次,是文学之路本身的坎坷。诗歌的创作接连受到打击,写得多,能够发表的少;自费出版的书,买的又少。面对这样严峻的挑战,她们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决定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写小说,写自己的亲身经历。由此可见,成才还需要敏锐的判断能力,懂得取舍。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了大树。她们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不平等的观念。课文最后一段关于人们对于三姐妹著作的欢迎和重视,与开头前后呼应。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一个傲放,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战胜逆境,可以成才。
值得一提的是,三姐妹在她们的著作发表不久,就先后离开了人世,天妒英才,这令我十分的悲哀。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她们这种女性独立的意识唤醒广大女性的觉醒,越来越多地得到全世界妇女的支持和喜爱(当然也包括越来越多的男士)。无论是小草还是大树,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一样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这是三姐妹及其作品留给我们的启示。我们的灵魂,站在上帝面前,完全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