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3)第1课《海上日出》
选编这篇看图学文的意图之一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顺序。通过看图和实际带学生观察日出并结合分析,学生轻松地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日出前的景色。第3自然段是写日出时晴朗天气之景。第4、5自然段写日出之后的景色。
学完课文后,我又要求学生再次边读课文边看插图,并再次揣摩课文的写法,再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日出写下来。这样的写作教学学生觉得简直是在做游戏一样好玩。
不信,我的学生写出了《观日出》、《盼日出》等作文,还有学生将日出与日落的景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你说新颖不新颖?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13)第4课《迷人的张家界》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学习按一定顺序表达的方法。课文内容紧扣题目中迷人一词,因此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就应该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以阅读提示为学习步骤,并让学生根据课题猜测出作者所写的内容即是都应围绕迷人和张家界两个词语展开,其中重点应写迷人。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总结出:第1自然段总写迷人。第2至7自然段是分写张家界群山迷人、金鞭岩迷人、黄狮寨迷人、金鞭溪迷人、动植物迷人等。最后一自然段又是总写人间仙境,是首尾照应。以迷人贯穿全文。这是第一个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
第二个应该学习的写作方法是第3至6自然段中每段的中心句,也是总述句在课文的大量运用。我将这两种方法及时运用于本次(P18)《积累运用一》中口语交际小小导游员的语言组织中,如《漂亮的江口湖》就必须始终围绕漂亮两字做文章,湖、水、船、人等都漂亮。
而本次(P18)《积累运用一》的习作中《美丽的校园》又必须紧紧抓住美丽两字大做文章,环境美、绿化美、校舍美,更重要的是师生更美。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34)第7课《高粱情》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先以题目中的高粱作为切入点,边看插图边学习,了解高粱的特点。在看图过程中,又提示学生从高梁秆、高梁穗和高梁根三方面入手。
插图中的根被放大了,可借此猜测课文描写的重点应是高粱的根,这也正好印证了课文第3至5自然段描写根的特点的写作目的。
也正因为根有气根、味苦、扎得深的特点,也才能提练出它那坚忍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的浓浓之情。至此学生对借物抒情有了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归纳出课文第1至5自然段是具体描写高梁,并且特别侧重描写高梁的根。有了对高梁及高梁的根的深刻认识,在第6自然段抒发情时,就觉得这情是自然流露,而不是空发议论,空表情。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让学生讨论本课和选读课文(P163)第1课《旅行家树》的写法有哪些共同之处?经过讨论学生归纳出两篇课文都是采用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先写物的特点,再由此表现出高尚品格。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P55)第11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我们已经学习了第10课《秋天的怀念》,已经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生活中的父亲是伟大的,当灾难来临时,父亲更伟大。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在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时,课文是怎样表现父子亲情的呢?
我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交流、讨论:
有学生找出:刚开始时,(这位父亲)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又有学生说,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促使这对父子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也正是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这位父亲才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这是第一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又有学生说,就在他挖掘瓦砾的时候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这是第二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又有学生说,救火队长挡住他说:‘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是第三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又有学生说,警察要他‘马上回家’,这位父亲还是不愿离开。这是第四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又有学生说,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是第五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学生又发现,(这位父亲)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当)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这时这位伟大的父亲终于听到了儿子的声音。这是第六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学生又继续找到,(当)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第七次表现出父子亲情。
到此,学生基本上找出了课文中表现这对父子亲情的基本思路,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认为应以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和讨论为主,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
我认为,这种父子亲情不是可以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传授的,必须通过学生亲身感悟,反复阅读来把握。
为了进一步感悟这种父子亲情,我安排学生回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看看其中哪些事情连起来可以反映出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深情。
写真实的《父子情》,我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是相互谈论《父子情》,可以动笔记下自己的《父子情》,可以是比一比谁回忆的《父子情》更能打动人。
学生一提起自己的父亲,脸上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一提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总是说也说不完;一提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谊,总觉得自己的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自己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没有规定学生人人要写出几百字的《父子情》,但学生都很乐意去做。他们大多数的作文都写出了父子之间的浓浓真情,其中有几个平时写作文较差的同学也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