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案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 (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 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 专家、 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 放弃 贡献 行李 折磨 迫害 募捐 限制 监听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 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 (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 周总理--过问

参考资料

一、于课后习题

第1题:因为钱学森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他觉得自己应该早日回到祖国,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所以他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祖国。

第2题:根据单元学习提示中的要求,概括地说说课文内容,保留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次要内容,如人物对话,环境描写可删、可换、可并。

第3题:参见《教参》P6。

二、其他资料

钱学森,生于1911年,浙江杭州人,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留学美国,曾获航空及数学博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1956年回国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动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任等职。

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13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照课文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3.懂得对敌人不能讲慈悲,要善于识破敌人的诡计,并和敌人斗争到底。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分段,精读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 简介《西游记》。

2. 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同学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②口头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 ),又变成( ),最后变成( ),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 )次怒打白骨精。

2、读后检查。 (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各在哪些自然段里?全文可分几段? (提示:可采用找重点段分段法)

2.分段讨论,(可以有两种分法:第一种全文分三段,三次怒打为一段,首、尾各一段。第二种分法:三次怒打独立成段分成三段,首、尾各一段,共分五段。

四、精读第二段。

孙悟空如何三打白骨精,先学习第一次怒打。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课文分几步把孙悟空第一次打白骨精的经过写清楚的?课文又是怎样写白骨精和孙悟空的?

1。找到写白骨精的句子读读,想想写了白骨精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2.读读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经过的句子,划出有关打的动词。 (嗅、凝视、吆喝、举、打、识破、追赶)

说说以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3.齐读写唐僧的句子,从责怪一词可以看出唐僧有什么弱点?

4.课文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就是按三步写的:一写白骨精;二写孙悟空;三写唐僧。主要写孙悟空。

5。按三步给第二自然段分成三层。指名三人各读一层。

6.简要说说孙悟空-打白骨精的经过。

7.总结学法:

①找句子一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一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③分层次一按三步分三层。

④说经过-简要说说打的经过。

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内容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完成作业题1、2、3。 2 . 熟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三、四、五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徒弟、诡计、妖怪、金箍棒、识破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回顾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四段。

(1)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来。

(2)给三、四段划分层次。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三人分别读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语句),读后评价。

3.分四人小组轮读第四自然段。小组内互相帮助。

4.指名三人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评价,老师点拨。

5.根据课后第2题的提示,比一比每次打白骨精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边读边填写下表:

┌────┬───────┬──────┬─────┐

│ │孙悟空怒打妖精│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

│ -打 │ │ │ │

├────┼───────┼──────┼─────┤

│ 二打 │ │ │ │

├────┼───────┼──────┼─────┤

│ 三打 │ │ │ │

└────┴───────┴──────┴─────┘

根据上面的语句讨论:

(1)读读写白骨精第二次、第三次变化和逃跑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白骨精是怎样的?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联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读读孙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思想孙悟空有什么特点? (火眼金睛 善于识破妖计 敢于斗争 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3)读读唐僧阻挡的语句,比较三次写法的不同,想想唐僧说的人以悲慈为本是什么意思?他的话错在哪里? (本来意思是: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对白骨精讲慈悲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店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不应该对敌人讲慈悲。)

(4)三次写法不同有什么好处? 充分揭露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反映出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弱点;同时这样写避免了语句的重复,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后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铺垫。

三、学习第五段。唐僧不但认不出妖怪,反而把敢于打妖怪的孙悟空怎样了?齐读课文最后-段。

四、作业。

1.作业本5、6题。

2.读熟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回答课文第1题的几个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认识,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性命 索性 慈悲 诡计多端 腾空而去 毛发直竖

二、指名读课文(5人每人一段)

读后回答课后题1的3个小题目。

三、按照课后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1.复述-打经过。

①复述的要求:

(1)内容正确,不丢主要内容

妖怪想吃唐僧,变成村姑。

一打:悟空识破妖怪,打妖怪,妖怪逃。

唐僧责怪悟空。

②语言简洁(说得具体在这儿不作要求)。

③语句通顺,用词得当。

学生试着复述。师生评议。

2。复述二打经过。

3.复述三打经过。

四、作业。

1.熟读全文。

2.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参考资料

一、关于教材理解

本文根据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关章节改写而成。课文通过记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二、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第(1) (2)小题宜放在学完全文以后思考回答。第(1)小题,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贯串全文,表现在为了吃唐僧肉,变成村姑,变成老婆子,又变成老头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还使诡汁挑拔唐僧和孙悟空的师徒关系,让唐僧赶走孙悟空。

第(2)小题:孙悟空火眼金睛、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机智勇敢。

第(3)小题宜放到细读第三打时去思考回答。

人以慈悲为本本来意思是说做人要慈善,要有同情心。唐僧的话错在对妖怪讲慈悲,人妖不分、善恶不辨,像《农夫和蛇》故事里的人和《东郭先生和狼》中的东郭先生。

2.第2题,有关语句可在第2、3、5自然段中找,可结合完成作业本第6题。 ①先找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的语句。

②比一比,每次所用的语句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可以看出白骨精的诡计多端,表现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说明唐僧对孙悟空越来越不满,也反映出他人妖不分,善恶不辨的特点。这样写既避免了语句的重复,又把故事推向高潮,为唐僧最终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作了必要的铺垫。)

3、孙悟空三打的骨精(二)

教学目标

1. 学会3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

2. 会用料知和得意忘形各造一个句子;了解破折号和引号的用法。

3.学会按照课后练习第3题的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4.感觉孙悟空善于揭穿白骨精妖术,勇于和妖怪斗到底的精神。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内容按提示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唐僧赶走了孙悟空, 白骨精喜出望外,它捉到了唐僧没有,唐憎师徒性命如何,接下去请读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二)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生字字音,并划出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②思考课文大意:孙悟空走后,白骨精很容易地把唐僧 ,八戒直奔花果山,去 ;孙悟空立即 ,打死 ,自己变 成 。孙悟空用计引诱白骨精三变,使唐僧 。孙悟空打死了 。

读后检查:① 认读生字卡片;② 口头填空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下列提示给课文分成起因一经过一结果三段。

1.唐僧被捉,八戒请回师兄。

2.孙悟空用计揭穿白骨精妖术,师父悔悟。

3.孙悟空打死白骨精。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读一、二自然段。

2.理解寡不敌众、 直奔等词语意思。

3.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和课后第4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敦学要点:

精读课文第二段,完成课后题l、 2。

一、精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后题1。

2.讨论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1)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 --''作祟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立即一词写出了什么?

(2)孙:晤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 一一说说揭穿、 妖术、 觉醒是什么意思。

①这里的计具体内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故意问: 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呢?

③又为什么故意问: 女儿是怎样用的计?难道他们都识不破吗? (理解得意忘形)

④从哪里可看出唐僧觉醒了?

(此刻才明白、 气愤地说、 十分后悔、 不禁失声喊道)

(3)他想起了孙悟空,不禁失声喊道: 悟空,我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这里的是与非' 人与妖各指什么?)

(联系三打(一),具体说说唐憎是非不分,人妖颠倒。)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孙悟空的两次故意,白骨精的得意忘形、唐僧的气愤悔悟。

4.了解文中有关标点的用法:

破折号:老妖婆--白骨精的母亲(起注释作用)。

引号: 老妖,婆加上引号起否定作用,因老妖婆是孙悟空变成的。这种引号的用法与直接引用某人讲的话不同。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读第三段,思考: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2.找到有关句子读读,说说孙悟空是如何消灭白骨精的?

3.齐读第三段。

三、作业。

1.熟读全文。

2.准备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复述故事。

一、听写词语。

二、总结全文。

1.各自轻声读全文。思考: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充分揭露了白骨精的( ),表现了孙悟空( )、( )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唐僧( )、( )的弱点。

2.指名分段朗读,讨论上面填空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复述故事。

(一)回忆复述要求:

A压缩课文内容:长话短说(概括地说)。

B说课文主要内容: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结果。

C删、并次要内容:人物的对话、环境的描写。

(二)示范指导第一段。

提示:悟空走后,唐僧被捉。

复述:孙悟空走后,白骨精轻而易举地把唐僧捉进了白骨洞。

(三)尝试复述第二段。

(2)提示:八戒请回孙悟空。 复述:八戒去救唐僧,但寡不敌众。他直奔花果山,.请回师兄来搭救师父。

(四)独立复述下面的课文。

(3)悟空打死老妖, 老妖进洞。

悟空赶往白骨洞,碰见了赶来吃唐僧肉的白骨精的母亲。悟空打死老妖、自己变成老妖的模样进了洞。

(4) 老妖引白骨精三变,唐憎悔悟。

孙悟空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他故意问唐僧你的大徒弟孙悟空哪里去了?引诱白骨精说出是她为了吃唐僧肉,三次用计使唐僧把孙悟空赶走的。孙悟空又故意问是怎样用的计,引诱白骨精得意忘形地三变。唐僧这才明白是上了妖怪的当,十分后悔当初不听孙悟空的话,不该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把孙悟空赶走。

(5)悟空打死白骨精。

孙悟空现出真身,高举金箍棒,向白骨精打去,白骨精慌忙招架。八戒齐力奋战。白骨精正想逃跑,孙悟空晃动身子,变出十几个孙悟空,把白骨精围住。孙悟空口吐神火,把白骨精烧成了-堆灰。

四、引导课外阅读《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有趣吗?这样的故事在《西游记》这本书里有许多,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以后班上开个故事会,说说《西游记》里的故事。

五、作业。

1.读熟《孙悟空三打的骨精》(一)(二),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看《西游记》

本课板书设计:

孙悟空 白骨精 唐僧

立即

故意 大笑 这才明白

用计

故意 得意忘形 十分后悔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孙悟空听到妖怪又出来作祟,就立即赶往白骨洞。在妖洞正好碰见了赶来吃唐僧肉的老妖婆--白骨精的母亲。悟空先把老妖婆打死,然后, 自己变成老妖婆的模样,决定用计揭穿白骨精的妖术,使师父觉醒;他故意走到唐僧面前问大徒弟孙悟空到哪里去了,引诱白骨精自己说出是女儿为了吃唐僧肉,三次用计,使他把孙悟空赶走的。孙悟空又故意问是怎样用的计,引诱白骨精得意忘形地显示自己的妖术,又作了三次变化,使唐僧明白上了妖怪的当,最后孙悟空打死妖怪。

2、第2题: (1)小题: 作祟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妖怪又来吃人,又来捉唐僧。 立即一词写出了孙悟空对妖怪作祟无比愤慨,和毫不犹豫赶往白骨洞除妖的急切心情。

(2) 计的具体内容见第四自然段两个故意,这两个故意是引诱白骨精自己揭穿自己的诡计。这句话写出了孙悟空足智多谋的特点。

(3) 是非不分,人妖颠倒的是,指残害百姓的妖怪就要打。 非指对妖怪讲慈悲; 人指打妖的孙悟空: 妖指想吃唐僧肉的白骨精。

3.第3题,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指导步骤:

(1)以第(1)点提示为例,师生讨论,掌握复述方法。

①复习复述的要领:长话短说,抓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根据表达需要运用词语,选择句式。)

②试着复述第一段:孙悟空走后,白骨精轻而易举地把唐僧捉进了白骨洞。

(2)独立复述(2) (3) (4) (5)段。

①各自轻声准备。 (看课文口中念念有词)

②轻声复述。 (或在小组内复述)

⑧指名复述。教师适当点拨和评价。

4.作业本第1题,参考答案。

揭穿查穴部,再查4画; 破丁或露底的意思。

作祟查示部,再查5画; 兴妖作怪害人的事。

寡不敌众:查宀部,再查11画; 少的意思。

二、其他资料

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我国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约1500-1580年)所著。它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古印度名)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并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是我国占典文学名著之-。

口、 缩写课文(习作训练)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找出与《三打白骨精》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

教学过程:

一、懂得为什么要缩写课文。

师: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具体,强调观察细致、叙述具体。把文章写具体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板书: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师:怎样缩写课文呢?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 划出句子,做下面填空:

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可以这样做:先 ( ),再 ( ) 。

修改时要注意:

1、( ) ,

2、( ) 。

四、默读《三打白骨精》,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想想:围绕赞扬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这个主要意思,哪些是主要内容,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

2.讨论上面思考题。

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

教师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

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孙悟空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八戒、唐僧的有关态度。

1. 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

五、重点指导。

重点指导缩写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村姑这一段。

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

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可压缩: 村姑的打扮、动作; 唐僧的话; 具体描写孙悟空动作的词。

(即动作前的修饰)

2.片断练习。

①缩写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

②缩写孙悟空用计消灭白骨精的经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评学生缩写的片断。

教学过程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有条件的可让学生直接写在明胶片上,用投影放大)。

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两个片断。

三、缩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500字以内的短文。

2.学生按要求缩写课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3.能独立地阅读一篇短文,简要复述短文的主要内容。

四、讲评缩写草稿。

五、修改。

六、誊写。

练习1

教学目标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l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华夏集,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 (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 (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视力很弱,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完成《练习本》

4.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 打击和痛击、 屹立''和站立的意思。

3.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题荩联系,初知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颐序写的,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

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

2、提问:

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

二、自学课文。

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

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

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自学。

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①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 (与冠的区别)、 撤 (与撒的区别)。新词主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

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

1.读第1、2句,告诉我们什么?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3、4句)

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2、4、5段)。

五、完成作业本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作者在这重点段中安排的材料。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

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

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

(一)讲读第二段: (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 、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引读。

老师引: (谁) (即前半句)。

学生读: (怎么做) (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让学生质疑。

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讲读第四段。 (顶峰歼敌)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①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

(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

②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国情教育,以及课外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如: 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4、指导感情朗读。 (勇敢、对敌的仕,恨)

分角色:

老师一读总述五壮士、敌人的句子。

男生一读描写班长的句子。

女生一合读重点句。

5、质疑。

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 (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 纵身、 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 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 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 (激昂的语气)

5、理解重点句。 (两句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①为什么喊出这两句?

(表明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对在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念。)

②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

(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③朗读口号。

6.感情朗读此段。

三、小结。

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

(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完成作业本5、6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一、三段,了解作者在这两段中安排的材料,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五壮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一)讲读第一段: (接受任务)

1.指名读。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

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使学生明白: 敌人大举进犯,我们只有五个战士,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掩护任务是多么艰巨!这不是五位战士豪壮的气慨,勇敢的精神的表现吗?战士们为完成掩护任务,主要用拖住敌人的办法,这在上节课我们己知道,战士们在诱敌上山的路上,引敌上山这引--是为了拖住敌人,在狼牙山顶峰勇歼敌人,这打--也是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又是怎样把敌人引上这绝路的呢?

(二)讲读第,三段: (引上绝路)

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

①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

②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

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

(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

3、齐读此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

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作业

1.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完成作业本2、4、7。

板书设计:

4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

引上绝路

英勇跳崖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诱敌上山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接受任务

参考资料:

一、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五位战士不惜自己年轻的生命换取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他们昂首挺胸,纵身跳崖......,,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他们志壮、胆壮、言壮、气壮,行动更壮烈,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他们是真正的豪杰!因此,说他们是壮士是最贴切不过的。

第3题;这三组句子中每组第一句是单纯的记叙,第二句在记叙中加上作者的联想,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把句子写生动的一种手法。如第(1)组的第二句加上好像......,把葛振林对日本鬼子的满腔仇恨的愤怒表现出来了。第(2)组第二句,加上带着......,表现五壮士对鬼子的无比痛恨。第(3)组第二句,加上像......,使全句不仅表现出班长马宝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且说

明他在最后关头仍然起着表率的作用。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学会本课生字10个;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会用要是......就......、 果然、 神机妙算各写一句话。

4.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弊,知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部分内容改写而成的,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渚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华夏集理解词义)。

3.填空练习,了解大意。

( )要( )三天赶造( )。 ( )向( )借船,然后用草船向( )借到了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读)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1.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结合课文第2题的提示,把课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务

②作好准备

③草船借箭

④按时交箭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完成作业本上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新词。

2.给多音字都、更、了、只组词。

二、学习课文一、二段。

1.读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战时,周瑜的3万军士战胜了曹操的80万大军,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从哪儿来的?诸葛亮是怎样借箭的?

2.出示思考题预习。

(1)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之后交10万枝箭?

(2)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请他帮忙?

3.讨论交流。

4.再读课文一、二段。

思考: (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组交流,讨论。

6.反馈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找出书中明确说明周瑜要陷害诸葛亮的话。

(周瑜对鲁肃说的: 这是他自己说的......回来报告我。)

② 书上哪些地方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诸葛亮请鲁肃帮忙时说的几句话(不过......就完了)。

朗读练习。 (齐读)

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 (顾全大局)

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③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从哪里可以看出,请把书上有关句子读出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读练习。

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鲁肃真诚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

8.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二段中的对话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四、巩固练习。

作业本上第5题(1)、 (2)、 (3)。

第6题(1)、 (2)。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匀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导入第三段学习。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构机妙算使周瑜改变的。

什么叫神机妙算?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

学了课文的第三段,我们就会知道。

二、学习第三段

1.一生读第三段。

其它同学一边听, -边找:哪些事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

2.找出来划好后,分小小组讨论,

3.哪里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天时? (第三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齐读。)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地利? (顺风顺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气,多疑多虑)读有关句子

从哪些地方说明诸葛亮知道曹操不会出兵? (读有关句子)齐读曹操下令说的一段话。进一步理解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虑,不敢出兵。

小结:

由于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 0万枝箭;

4.诸葛亮是怎样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写诸葛亮指挥船上军士的词语。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说说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经过。

(向北靠近曹军→船头朝西船尾东→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继续受箭→顺风顺水驶回。)

先讨论交流,再请学生讲,让全体学生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江上雾很大,为什么曹操的军士能那么准地射中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为诸葛亮的30个军士在四更时分擂鼓呐喊,曹军不习水战,不敢出来。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雾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呐喊声处放箭,这时箭像雨点一样射过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满了箭。)

从这里,说明了什么? (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头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东。不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用手操作讨论,后交流)

(5)完成作业本上的第4题 ,

(6J大雾还没散完,诸葛亮就带船队走了,临走之前还怎么说?,(谢谢曹丞相的箭)

指导读这一句。是真谢吗?

(7)曹操听后,会怎么样?为什么不追? (因为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走远了。)

三、练习作业。

1.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吗? (神)

诸葛亮是神吗?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机妙算是从哪儿来的? (从书中学来的) (平时多观察,多思考)

2.诸葛亮不是( )是( )。他的神机妙算并不是( )而是( )。

四、再次理解课题,总结谈话,

1.体会神机妙算,能用神机妙算说一句话,然后朗读全文。

课题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经过,又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课文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叹不如的结果这一强烈的对比中,衬托了诸葛亮惊人的胆量,闻人的智慧。本文写了一场智斗,全文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紧紧围绕神机妙算来写的。在事件层层发展,人物性格对比中,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朗读全文。

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的(3)、 (4), (5)、 (6)。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周瑜 诸葛亮 鲁肃

接受任务:

作好准备:

草船借箭:

按时交箭: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三个方面。如他能预先知道三天后江上有大雾,他了解鲁肃忠厚可靠,借箭的事可叫鲁肃帮忙(如借船等),他知道曹操多疑,军队佯攻一定只会放箭,不会出来。及顺风顺水撤得快,曹操即使追也追不上等等。

第2题:课文是以借箭为中心事件,按接受任务一一作好准备一一草船借箭一-一按时交箭的顺序写的。这是一种安排材料的基本方法。这样安排材料,能使叙事明白,条理清楚。

第3题: 希望原来的意思是心里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别人可以答应,也可以不答应,不照办。但这里实际足一种要挟,是不容推却,拒绝的。由此可看出周瑜心灵上阴暗的一面。 谢谢本来的意思是感谢,文中却是一种嘲弄和嘲笑。

二、其他历史知识

本课选自《三国演义》。但这个故事和历史有出入,历史上不是诸葛亮利用草船到曹操那里去借箭,而是吴国的濡须。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才能就把这件事移到了他的帐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单刀赴宴中的关羽,单刀赴宴应是鲁肃。温酒斩华雄的亦不是关羽,而是孙权的父亲孙坚。

6、时光老人的礼物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淙,理解6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

东游西荡和没头没脑,分别写出3个结构相同的词

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时间的珍贵,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完成作业本第2、3、4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齐读课题。

2.释题,设疑。 时光就是什么/ (时间、光阴)。

过渡:这是-首抒情诗,诗中把时光当作一位老人来写,他的礼物会是什么呢?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思考:涛中的你指谁? 我们是淮?这首诗是谁对谁说的话?

2.读后回答,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这首诗是一群纯真可爱的少先队员向时光老人倾吐的心里话。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①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课后习题3中的词语。②说说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红领巾什么礼物,

2.检查自学。

①正音:淙。

②理解词义:淙淙、大好时光、东游西荡、没头没脑、糊涂(说说近义词)、浪费(说说反义词)、珍贵(与宝贵比较,文中说什么珍贵?)。

3.分小小组试读课文。

4.课堂练习(作业本第3、4题)。

5.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回答每节说了些什么。

2.讨论分层:课文先写时光老人带给我们的礼物, 再讲我们的决心,根据这两方面内容,我们怎样给诗歌分层次呢?

3.指名分层,讨论交流。

第一层(1-3)节,写孩子们感谢时光老人带来的礼物。

第二层(4-7)节,写孩子们向时光老人表达自己的决心。

五、课堂作业。

1.读课后习题3的词语, 并抄写1次。

2.课堂作业本第2题。

3.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层读议,朗读和背诵训练,完成全部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议第-层。 1

1.时光老人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春天,-年中的大好时光,也带来了希望。课文是怎样形象地描述的?轻读第一节后讨论。 (抓住东风、 快活地飞上、 青

草、 千万朵、 张开等词。)

时光老人把 带给 为了 。时光老人把 带给 ,为了 。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和练习展开想象:这时展现在 我们眼前的是-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原野图。指名抓住重点词口头叙述。

4.指导朗读。朗读诗歌要注意重音、停顿和韵脚。读这节诗时,我们可以用轻松愉快的口气,把东风、带、快活、 飞上、青草、带、千万、张开等重点词读重音

用......标出,语气停顿处用.标出。 (出示投影字幕师边叙述边标重音、停顿。)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练读。而后教师小结学法和内容。

5.时光老人还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用上节学法自学第2、3节

完成练习:①填表。

时光老人把 带给 ,为了

时光老人把 带给 ,为了

时光老人把 带给 ,为了

① 给第2、3小节标出重音和停顿,再有感情地朗读。

6.交流自学情况,着重理解承上启下的第三节,抓住这份珍贵的礼物赛过黄金这个中心句,①比较句子。

a这是份珍贵的礼物。

b这份珍贵的礼物赛过黄金。

c这份宝贵的礼物赛过黄金。

②为什么时光那么珍贵?古往今来,都有哪些珍惜时光的格言或名人名言呢?

7.教师小结,朗读1-3节。

二、读议第二层。

1.时光是那么珍贵,这位老人是怎样对待人们的呢?自由读4、5节后回答。 I

①第4的--表示什么?因此,下句就要读得强调些,突出些。 (指导朗读并小结时光的公平,所给的时间没有多少之分,一律公平。)

②引读第5节。

懒惰的人-- ,时光老人-- '

懒惰的人-- ,时光老人-- ,

糊涂的人-- ,时光老人--

可见时光老人非常严明,对懒惰、糊涂的人是绝对无情的。我们就用嘲笑的语气来读这节诗句。

③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呢? (生举例)

2.我们红领巾不仅知道了时光老人的公平、严明, 还知道了什么?大家读第6、7节,读后讨论。

①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时间会悄悄地流逝,-去不回头。所以对每个人来说,时光都有公平、严明、 -去不回头这三个特点。)

②我们红领巾怎样才能响亮地向祖国汇报?

抓住不懒惰、不糊涂、不落后、不浪费这四个重点词,体会红领巾惜时的决心。 (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请学生标重音和停顿。)

3.再读第2层,说说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背诵。

1.总结全文。时光老人给少年儿童带来了大好时光,带来了希望,孩子们感激他,珍爱他的礼物,珍惜时光,奋发努力,决心响亮地向祖国汇报。

2.朗读全诗。

3.试背诗歌。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第1、5、6、7题。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时光老人带给我们春天,带给我们一年的大好时光,我们要不

糊涂不懒惰,勤奋学习,不浪费一分一秒,这样才能响亮地向祖国汇报。

介绍一本书(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

2.培养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教学时间 1教时

课前准备

根据本次训练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课前选择自己朗爱读的一本书,按课文中听说内容所讲的要求作好准备。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教师选定-本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同-本书,或每个小组选定一本书,让同小组的学生阅读同一本书,这有利于课内的统一指导。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明确学习要求。

今天的听说课,要学习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一本自己最爱读的课外书的本领。板书课题: 介绍-本书(听说训练)

-、教师举例介绍(举例材料参见参考书)。

二、揭示听说训练内容要点(小黑板)。

1.要介绍的这本书的书名,属于哪一类?

2.介绍书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

3.介绍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帮助。

三、讲述训练。

1.按小黑板听说训练内容要点要求修正课前准备好的 材料。

2.指名讲述。

3.学生评议。注意三点:

①介绍的内容是否符合课文所提出的三点要求,主体部分(书的主要内容)中是否能简名扼要地讲述;②是否有条理,先说书名,再讲书的主要内容,最后讲对自己的帮助:③语句是否通顺,意思是否连贯。

4.同座介绍或小组介绍。

□ 诗歌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要求写出一首诗歌,要注意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诗的语言。

2、 学会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完整地写出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注意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学习诗歌的特点

自学《我走了》、《我的同桌》、《你好是什么》

找出这三首诗歌的特点

教师小节:

1、每句诗都比较短,和文章比较它有一种跳跃性。

2、想象力都和丰富,如:说了一句你好,车子快了许多,花池亮了许多,两个国家近了许多......

3、重章叠句,有几段的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变换了几个词语

二、补写诗歌

1、 你把 带给

为了(让)

2、 你好是什么

来到 (哪里) 说一句你好

这时 (谁) 会 (干什么)

(什么东西会怎样)

以上两题各写两组以上

三、 学会想象

举例说明

1、 林间的树叶把阳光撕成碎片

把一枚枚铜钱撒落在小路上

这句诗里那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想不到的

(树叶会把阳光撕掉)

(把路上的阳光比做铜钱

2、 在时间的流水线上

夜晚和夜晚紧紧想挨

我们从工厂的流水线撤下

又以流水线的队伍回家

在我们的头颅

星星的流水线拉过天穹

在我们身旁

小树在流水线上发呆

这句诗我们那些地方不明白,

(时间的流水线指什么)

(小树为什么发呆)

四、 学生拟题

参考题目:

1、景物方面:

春 春风 暴雨 雨 秋 大海 山......

2、事情方面:

课间活动 放风筝 回家 上学 打电话 早自修......

3、人物方面

爸爸 老师 我的同桌 交警叔叔......

4、副词

也许 假如 这么 ......之间 ......

五、 学生动笔,教师巡回指导

1、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

2、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再辅导。

3、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小集中再辅导

六、 修改诗歌

优、中、差的诗歌各一篇,选取部分内容抄在黑板上共同修改。

七、誊写

练习 2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形状相近的6组偏旁并熟记所组成的字:熟练地运用音序、数笔画三种查字法查字;能把不完整的成语补充完整。

2.能改正句子中不恰当的用词,注意遣词的准确性;能仿照例句,'运用只有......才...... 由于和既......也......造句。

3.初步懂得三条惜时格言的意思并能背诵。

4.知道短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并能给其中韵经过部分列出简要提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写出有下列偏旁的字。

①指名学生说说每组部首的名称。 (请差生说说,便于掌握情况。)

②辨析每组上下偏旁在形体上的细微差别。

③指名学生限定(90秒)时间在幻灯片上写出每组偏旁相近的字各5个,并进行核对订正。 (除了冖廴见部首以外)。

第2题:按要求查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复习华夏集的三种方法。

②指名读懂题目,明确要求。

③让学生独立华夏集再根据词的意思进行选择义项。

④核对、订正。

第3题: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① 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反馈订正。

第4题:划出下面句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尝试修改不恰当的词语

②比较、讨论,让学生讲清楚原来用的词,为什么不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读句子,注意带点词的用法,并用这些词造句。

①读句子理解这3个关联词语在句中表示什么关系。

a只有......才...... (条件句) (向莲花瓣走去是保护人民和部队主力的唯一条件)

b由于 (课文中是前果后因句)表示原因或理由。

c既......也......(并列句)

②进行口头造句、评议、订正。

③书面完成作业。

第6题:读读背背下面的格言。

①格言含有劝戒意义的话。

②读3句格言。 (指出这三条格言都是劝戒人们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

③体会每一句格言的意思、谈体会。 (举些实例来说明。)

④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熟读,指导并诵。

第7题:读短文,做练习。

①复习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项目和它的方法。

②独立(认真)地阅读短文,理解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③二读短文按什么顺序安排了哪些材料?重点写什么?

④把事情的经过部分按先......接着......然后......最后,列一个简要提纲。

7.太阳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 果......就......造句。

3.知道课文运用数据和比较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4.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生字新词,学习提示,给课文分段,细读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天天都能见到太阳,可是关于太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篇介绍太阳知识的课文。 (板书课题)

根据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作板书,)

接下去我们来看看课文,是不是写这些东西。

二、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1)一边读,一边对照刚才的问题在课文中的哪部分,想-想每段写什么。

(2)自学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识记字形。

三、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根据审题时学生推测的内容,逐一与课文有关段落对应起来。

板书:

远 (1)

特点 大 (2)

热 (3)

太阳 动植物 (4)

关系 天气变化 (5-6)

(4-8) 防治疾病 (7)

总结全段 (8)

四、学习提示,对照以上板书,明确阅读训练重点,给课文分段。

1.看板书,说说课文安排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以分几段。

2。齐读提示,对照刚才的归纳,看看是否归纳正确,强调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了解课文作者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

五、检查字词学习情况(词浯表中11个词语), 重点教学繁殖、 水蒸气两个词。

六、细读第一段。

1.默读第-段,边读边填写表格。(表格见《教参》65页)

2.讨论填表的情况,然后齐读表格的内容。

3.读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词语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A.其实(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B.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 )它却大得很。

C.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 )要走3500年。

D.中心温度估计( )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七、作业

1.抄写课后习题4中的词语,含生字的词多写两次。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太阳有哪三个特点?用数据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二、细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思考并回答;

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划出总起句和总结句。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边讨沦边板书:

(1)动植物 人的吃穿用靠太阳

关系 (2)云雨雪是太阳带来的,

密切 (3)热 冷 风是太阳带来的

(4)太阳光可用来防冶疾病

3.齐读最后-个自然段。讨论:

(1) 这段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结,强调)

(2)在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特点?(正面叙述和反面叙述配合),哪-段也是这样说明的;

(3)在段中分别找出光明和温暖的反义词:

4.朗读第4和第8自然段。

师导读: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关系密切。作者从正面叙述--

生接读:有了太阳......

师导渎:从反面叙述--

生读:如果没有太阳......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题。

(2)背诵第8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总结全文,明确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默读课文,填写课后习题2的表格。

二、讨沦检查填表情况。

三、看表格完整地回答:课文作者按太阳的哪几个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四、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这类文章一般有什么特点呢?(可从内容、表达方式、结构及语言方面来认识,详细见《教参》 )

五、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直接写太阳离我们很远的句子是哪几句?可不可以单列为一段?与原文相比.哪种开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传说)

六、作业;

(1)听写词语。

(2)作业本第3、4、5题。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动植物和为人类的吃、穿、用离不开太阳;二是云、雨、雪、风、冷、热的变化靠太阳: 三是可以利用太阳光杀菌、防止疾病;

8、台湾蝴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并能选用两个词语造句。

3.知道台湾蝴蝶的特点,感受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渎课文,自学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细读第-段。

教学过程

-,揭题,审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蝴蝶吗?你看见的是什么样子的蝴蝶,今天我们要学习-篇介绍蝴蝶知识的课文。(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属于什么类型的文章?(说明文)

3.根据课题,你想课文会写些什么?

二.自由朗读课文,证实审题推测,理出课文思路,

自学生字新词。

1.按下列要求自学:

(1)读-段,想-想,这段写什么?

(2)划出生字新词,拼读生字音节,运用字典查出疑难生字的意思。

(3)对照审题推测。哪些问题写到了,在哪-段,哪问题没有写或你没想到的却写了。

2.检查自学情况,着重检查:

(1)逐段指名朗读,正音,回答:每段写什么?(根据回答情况板书)

(2)与推测的问题对应。

(3)用自然段归并法给课文分段,看看课文属什么结构;形式。

三、教学生字新词,先解决音和义,字形放到抄写之前指导。

四、细读第-段。

1.齐读第一段,这段主要写什么?

2.理解词语:亚热带、繁茂、绿草如茵,繁殖。

3.看地图,明确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

4.联系过去学过的有关写台湾的课文,说说台湾是个怎样的地方。

5.课文是写蝴蝶的,为什么要写地理环境?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先让学生分析易写错的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第二段,完成作业本第6题。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生字、朗读课文。

二、细读第二段。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的第二段是什么的?作者是抓住台湾蝴蝶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每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呢?这节课要深入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填表。表格见《教参》72页上表。

其中第4自然段填写内容如下:

特点: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数字:10处,成千上万只。举例或比较:南投县的埔里、雾社,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屏东县和高雄县的蝴蝶谷。

2.讨沦检查填表情况,并作自我修正。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台湾蝴蝶有400多种。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②台湾蝴蝶有不少珍品,作者例举了哪几种?(齐读有关句子)

③作者又具体抓住了哪几种蝴蝶的什么特点来说明台湾蝴蝶的奇特?根据回答板书:

400多种

兰屿黄裙凤蝶:最美丽,独一无二

不对称

品种繁多,珍品不少皇蛾阴阳蝶:; 100000000

大小不一

蛇头蝶:最大的

④在介绍各种珍品时,作者是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的?(拿......来说......再如......至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⑤听录音或朗读,想像并体会台湾蝴蝶的美和奇。

4.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阅读理解:

①这段写什么?理解黄金季节。(板书繁殖力强)从哪里看出蝴蝶的繁殖力极强?(板书:一年一处,生出200万只),理解:幽谷、五彩缤纷。

②200万只五彩缤纷的蝴蝶翩翩起舞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齐读本段第3-4句,边读边想象。理解词语:翩翩起舞,袅袅飘动,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⑧朗读、想像。

5.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阅读理解:①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活动区域)

②台湾蝴蝶的活动区域在哪里?(读1-2句)(板书:南投县埔里、雾社,阿里山的山林地带,屏东县、高雄县的蝴蝶谷)

⑧蝴蝶谷的景色怎样?(读3-4句)理解: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迁徙。

④朗读想象。

6.归纳第二段的提纲:课文分别从品种,繁殖期, 活动区域三方面叙述台湾蝴蝶的特点。(板书:特点)

三、作业:

①读课文第3、4自然段填空。详见《教参》71页。

②作业本1-2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细读第三段,总结全文,完成全部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细读第三段。

1.齐读后理解珍奇、 繁多,赞不绝口。

2.联系前文说说台湾蝴蝶的珍奇,繁多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

3.假若你也是一位游人,你会怎样赞美台湾蝴蝶?

二、总结全文。

1.课文按蝴蝶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仿照《太阳》课后习题2的表格进行口头填空,然后让学生自制表格独立填写。参考答案见《教参》72页。

2.本课在说明方法上跟《太阳》有哪些相同处?(多处采用数字,举例和比较)

3,本课中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4。学生质疑问难。

三、作业。

1.课后第3题,说说带点字的意思,再选两个词浯造句,

2.作业本3、4、5题。

3.课后第2题,教师提供表格式样让学生填写。

4.听写生字新词。

参考资料:

三、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台湾蝴蝶的特点-是品种多,约有400多种,不少蝴蝶称得上是世界的珍品,二是繁殖能力特别强,单是高雄县的黄蝶幽谷一处,-年就能生长出200万只蝴蝶。三是台湾蝴蝶有较固定的活动区域,每年要飞往蝴蝶谷越冬。

第2题: (详见《教参》P72)。

9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 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唯一、 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会供、唯、谣、噩、耗5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归于尽、代价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抗美援朝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三年抗战,五年建设,1958年,他们要回国了,朝鲜人民依依不舍,纷纷前来送行,他们握着志愿军的手,激动的泪水不往地流:志愿军握着朝鲜人民的手,干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发出深情地呼喊:亲人,再见了!再见了,亲人!(板书:再见了, 亲人)(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写的。

问: 亲人。再见了与再见了。亲人有什么区别呢?等课上完了咱们再来讨论、解答。

二、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1.把这篇课文分为两大段,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2.学会五个生字:供、唯、谣、噩、耗。

3.说说这几个词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归于尽、代价。

三、检查讨论作业。

第1题,课文按主要叙事和主要抒情分为两段,第-大段三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据是自然段归并法。

第2题:供,多音字,读g6ng:谣, (yáo)随口唱出的没有伴奏的歌:噩耗( è hào),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第3题:释文见资料拾阙部分。具体检查步骤为:在哪里出现(读一读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字、词典上是怎么说的,课文中的具体意思。(这4个词语为第一大段的重点词语,通过4个词语的检查讨论.使学生了解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指读、齐读、试背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的方法--按结构线索记忆:请求--回忆--安慰。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看拼音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采用举一反三法学习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学会3个生字跺、莱、挎: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课题是再见了,亲人,那么, 亲人指谁呢?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志愿军、大娘、小金花、大嫂)、

二、举-学第一自然段。

1. 指读(读出亲切、劝慰和感谢的语气)。

2.梳理,给这一自然段分为3个层次。并说说每个层次各对大娘说了什么。(第一层中劝,劝大娘停住送别的脚步,劝大娘别担心,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妈妈;第二层是忆,回忆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事,具体说了两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 失去孙子:第三层是颂,赞颂大娘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这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语雪中送炭,词面我们都知道是下雪的时候送来了炭。那么在这一段中, 雪炭送分别指什么?(雪:供应困难、空着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励、关怀与爱:送:带、顶、冒、穿、送)(板书 送打糕 昏倒路旁)

(2)这一自然段还有一个词语, 唯一。为什么用唯一这个词?(儿子、儿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战死了,只剩下这么一个亲人)。大娘为什么为救伤员而不顾自己唯一的亲人?(板书:救伤员,失去孙子)

4、感受反问句的作用。

这位老大娘是志愿军的亲属吗?可是为了志愿军战士,她却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在大娘的心中,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志愿军战士在心里深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是不会忘记的。课文是这样说的吗?(对比: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板书:比山高,比海深)

齐读第二自然段.

1. 自读。比较与第-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在话别对象上有何不同,该用怎样的朗读语气(亲切、关怀、鼓励的语气)。

2.你能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板书,补上这一自然段的板书吗?

3.根掘板书,说一说这一段的内容。

(提要: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不顾生命危险,失去妈妈没有落泪,和志愿军分别的今天却落泪了,她把志愿军看作是比妈妈还亲的亲人, 即不是亲人却一一胜似亲人。)

4.小结本段写法:劝忆颂。

四、放手自读第三自然段。

1.补充板书。

2.指导朗读:用关切、敬重的语气。

3.检查3个生字:跺、莱、挎。

五、依据板书,总结升华,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附:板书。

再见了,亲人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大娘

志愿军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比海深

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刚强流泪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脚 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 伟大友谊 永垂不朽

六、作业。阅读第3自然段,做以下作业:

1.选择加点字正确的注音,打√。

深情厚谊(yl yì) 挎着篮子(kuā kuà)

血泊(p6 b6) 嫌(xián yán) 架着(jiá jià)

2.将第三自然段划分为3层。

3.按起因、经过、结果分别用6个字概括事例:

上山去挖野菜--( )--( )。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二段,进一步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能用唯-、深情厚谊造句:能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教学过程

一、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主要是叙事的话,那么接下来的3个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说前面3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与朝鲜亲人话别,那么后面这3个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

么地方呢?---列车上。

二、借助配乐(火车启动,缓慢离站),教师引读: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因此,在志愿军眼里,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朝鲜人民眼里志愿军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列车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别。隔着鸭绿江,从心底里高声呼唤一一(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列车隆隆向前,战士们还在诉说着自己的;心愿--(列车呀,请开得慢一点儿,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

地上再停留片刻。)列车越驶越远,战士们从心底发出呼唤--(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三,讨论:为什么课题再见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分角色或轮读全文。

五、作业。

1.将文中有关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用唯一、 雪中送炭造句。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2题:课文为了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谊,安排了两个方面的材料,一是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相送和战争中为志愿军所作的巨大牺牲,安排了三个典型人物和四件令人难忘的往事,即为送打糕大娘昏倒路旁,为救伤员大娘失去唯一的孙子;为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失去了妈妈;为志愿军挖野菜,大嫂失去双腿。第二方面的材料是侧重写志愿军依依惜别的感情。

第3题:每组的前一个句子为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后一个句子是一般的陈述句,表达了确定的意思,语气相对要褒一点。

二、其他

作者魏巍,河南郑州人,曾于1950年和1952年两次入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又写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 早晨(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几个方面的材料反映一个事物的某些特点。

2,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列提纲作文。

3.感受学校和社会的新面貌,新气象。

教学时间: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习作提示, 回顾本单元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2)以一个地方的早晨为题说说事物的几个方面。

(3)明确这次作文的写作方法;

(4)列作文提纲,开始作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明确习作要求。

同学们,本单元学的四篇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请结合课文作具体说明。(在几位学生回答后,师归纳板书; 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安排材料的方法,今天我们要通过习作训练掌握这种方法,

作文题目是:

的早晨(板书)。

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齐读习作要求)

二、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

1.的早晨类似的题目我们已经写过。它是半命题,怎样把题目补充完整?本次习作是以某地的早晨为题,因此该补充的必须是表示一个地方的词儿。

2.确定各自要写的地点(景点),把题目补充完整。

三、照样子,列作文提纲。

1.学习校园的早晨的作文提纲,要明确提纲中写了校园里哪几个地点什么人干什么事。把提纲与彩图对照起来学习。

2.按各自的作文题,照样子从几个方面列提纲。

3.小小组交流提纲,评议是否符合要求。标准是:有没有写明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

4.指名几人在班上交流捉纲,集体评议。

四、学习习作提示,修改自己的提纲。

1.为什么要从事物的几个方面去安排材料?各个方面的材料之间关系怎样?

2.理解比较两个例子:

校园的早晨是按校园的几个点上同学们的活动情况安排材料。 小镇的早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指的是按小镇的早晨人物(工人、农民、学生)的活动情况安排材料。

3.修改、确定各自的作文提纲。

五、开始作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等学生基本完成作文时,教师可选择部分作文进行评议。

教学过程 (略)

练习3

教学目标

1.能注意辨别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2.会比较形近字,并用形近字组成词语。

3.能正确选用近义词,用好反义词。

4.能将否定说法换成肯定说法;注意分句内容间的因果关系,用好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5.知道短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把下面的音节与加点的字连起来。

(1)先让学生读准带点的8个音节,一对一对准确地读,说说每对中的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再-对一对地读词,注意读准子舌音、翘舌音、前舟甘、后鼻音。

(2)把音节与加点的字连起来,一边读一边连。

第2题,比-比,再组词。

(1)读-读各组形近字,说说它们之间在笔画或偏旁上的异同。

(2)学生各自笔头组词。

(3)同桌批改、订正。

第3题,选词填空。

(1)比较两个近义词的意义,使用范 围上的异同。

(2)选词填空,说说为什么要选填这个词。

第4题,填写反义词。

(1)各自读句子,填上与带点词意思相反的词。

(2)检查是否填对。(3)齐读各对反义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即把否定之说法换成肯定说法。

(1)学习例子:读一读例句,找出两句中不同之处,明确换个说法是怎么换的。告诉学生例句中的上面一句是否定说法,否定词是没有;下面-句是肯定说法。肯定词是有

(2)学生完成本题笔练。

第6题,注意句子中带点词的用法,并用这些词造句。

(1)读读句子,想想每个例句中关联词前后两个分句存在什么关系,弄清楚哪个分句写原因,哪个分句写结果。

(2)学生造句。

第7题,读短文,做练习。

(1)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问题,在书上用符号找出答案。

(2)讨论问题,检查阅读效果。

(3)在作业本上完成本题练习。

10 秦始皇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重点 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边揭题边审题。

1.秦始皇谁知道? (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赢,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 俑指什么? (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 (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 偶像。) 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 (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音:膘 俑 铠 栩

形:镌 铠

义:门楣 铠甲 栩栩如生 虎视眈眈 屡建战功 膘肥体壮 箭囊 慕名而来 包抄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明6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划出课文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

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

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

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 (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结合简介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在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陵墓,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前后发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形态逼真,排列有序,再现了秦代军队的阵式、编制。

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节、二、2-4节,三、5节。

(段意见课后第2题。)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⒈ 学习、理解单元学习提示,理解。

2.运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课后第2题的填空。

四、课堂练习:练习册1-4题。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⒈根据意思写出有关词语。 (可书面练习, 出可抄在小黑板上。)

①竖着耳朵,瞪着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

②形容生动逼真,同活的一样。 ( )

⑧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着。 ( )

④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 ( )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讲,指名讲。并要求学生讲出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板书 壮观 阵容 神态

二、 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

(用小圆圈在文中圈出。 (闪闪发亮 镏金大字 宽敞明亮 足足两个足球场 半圆形没有柱子)

2.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

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 秦始 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 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

3.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5.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 体会理解义 有表情朗读 理观察顺序

(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 (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

(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 (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

│ │ 老战士 │新战士 │ 战马│

├─────┼──────┼────┼────┤

│外貌(外形)│留着胡子 │束着头发│膘肥体壮│

├─────┼──────┼────┼────┤

│ 神态 │虎视眈眈 │一脸稚气│竖耳瞪眼│

│ │神情十分严肃│ │严阵以待│

└─────┴──────┴────┴────┘

(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 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 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

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

三,总结课文。

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写兵马俑博物馆,从外写到内。写威武雄壮的阵容,从前锋到步兵,骑兵、战车到侧翼和后卫,整个兵马俑充满临战气氛。写兵马俑神态,分类描述。老战士、新战士、战马的神态栩栩如生。

附板书:

门楣 馏金大字

秦 博物馆;

始 大厅 宽敞明亮 两个足球场大

皇 前锋 3列 210个穿 持负

兵 阵容 步兵骑兵战车穿 路 临战气氛

马 (威武雄壮) 侧翼后卫 防止

俑 老战士 虎视眈眈 十分严肃

神态 新战士 -脸稚气

(栩栩如生) 战马 竖耳瞪眼 严阵以待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第3题和练习册第5题的填空题。

参考资料:

三、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是从兵马俑坑的面积,威武雄壮的军阵和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个方面来介绍的。

2.第2题:课文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的阵容与栩栩如生的神态,指出它的出土在我国考古史上是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第3题: (1)③ (2)③。

⒒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列提纲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8个: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4.感觉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仿照句式写景物。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桂林,看看桂林的山水。 (板书课题)。

桂林,是我国广西省的一座美丽城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去那里观光游览。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美称。 (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叫甲天下呢? 甲,原是表示数序的第一位,如:甲乙丙丁,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居第一位的意思。甲天下的意思即是在天下居第一位。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即桂林山水的美在天下居第一位。你们看,(出示课文挂图)这桂林山水真的多美啊!看这水,多静,多清,多绿;这山, 多奇,多秀,多险!好,下面我们就来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具体描写桂林山水的美的。

二、指定若干学生接读课文,读错的字,随时板书,读后正音。 啊字单独正音,其方式为:出示《啊字读音变化表》, (表附录于后)教师利用此表,讲清啊字读音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读准课后中6个啊字的读音。

三、讲读第-节。

1.齐读第一节。

2.讨论: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课文为什么一开头就特别指出这句话是人们都说的? (以此说明桂林山水甲天下不是少数人的意思,而是人们的共同评价,从而强调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就更加说明桂林山水的确很美。)

②这一段一共2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向往桂林山水,前来观赏。)

⑧什么叫观赏?什么叫荡舟? (观,看:观赏,即观看、欣赏。 荡、摇动;荡舟,即划着小船。) 观赏和欣赏有什么不同? (观赏和欣赏都含有带着喜爱的心情领略其中的趣味的意思,但欣赏使用的范围比观赏大,还指听的方面,如欣赏音乐,)

3.小结段意:交代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四、讲读第二自然段。

I.读第-句。

2.漓江是桂林的-条主要河流,但为什么写漓江的水却先要写大海的水和西湖的水?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的水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却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就说明漓江的水比大海的水、西湖门水更独特,更美。亦说明漓江水的美甲天下。)

3.自由轻声读第二句。

4.漓江的水美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 (板书:水) (特点:静、清、绿。) (板书:静、清、绿)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写形象的? (漓江的水是流动的,但你却感觉刁;到它在流动,这是从感觉的角度把漓汀水的静写具体的,漓江的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是从看的角度把漓江水的清写具体的:漓江的水很绿,绿得仿佛足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是从想到的方面把漓江水的绿写具体,写形象的。) (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内容填好课后关于水的表格,并结合解释无暇的翡翠。)

课文把漓江的冰写得这样美,请问,作者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 (提示学生在文中作上相应的批注)

5.读第二句。 (用引读、齐读等形式练习感情朗读。要求边读边想象,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6.指名读最后--句。

7.作者在漓江上荡舟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8.归纳段意: (这一段写漓江水的特点)

五、自由读一、二两段、练习背诵。结合课后第3题中的有关要求。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2.选词填空。

观赏 欣赏

1.今天晚上,我们在人民剧院( )了东方歌舞团的精彩节目,大家都很高兴。

2.同学们坐在船上,尽情地( )富春江两岸美丽的自然景色。

3.熟读课文,背诵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新词。

2.背诵一、二两个自然段。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山)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4.讨论以上思考题。 (这一段的第一句与第二段的第一句用的都是比较的手法,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拿大海的水、西湖的水与漓江的水比较,从而突出漓江的美,说明漓江水的美甲天下:这一段的第一句拿泰山、香山与桂林一带山比较,从而突出桂林山的美,说明桂林山的美也甲天下。这一段的第二句与第二段的第二句一样,同样运用了排比与比喻的修辞手法。)

4.指名读第一句。

5.泰山和香山的特点各是什么? (结合解释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可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透彻理解什么叫峰峦雄伟。)

6.读第二句。思考: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再参考课后第1题已填写好的关于水的那张表格.填好该题中关山的这张表。

7.检查、讨论:

(板书:山 奇 秀 险)

桂林的山奇在什么地方? (要求看着图说说,哪一座峰峦像老人,哪一座像巨象,哪一座像骆驼。)

(结合图解释: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什么叫秀?桂林山的秀表现在哪里? (结合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

(结合图解释:危蜂兀立 怪石嶙岣) (兀、嶙岣等词还应让学生查华夏集。)

为什么要在表现桂林山特点的词语前边和水一样要加上--个真字?这个真字加得好吗?好在哪里?

8.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四、结合课后第3题练习背诵。

五、作业。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危峰兀立 波澜壮阔 拔地而起 奇峰罗列

2.抄写课文1-3节。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三自然段。

3.提问:桂林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

1.读课文(指名}。

2.讨论:

山围绕着水与水围绕着山有什么不同?连用四个这样的是为了突出什么?

什么叫画卷? 画卷与画有什么不同?这里的画卷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能这样比?

作者在漓江上面荡舟,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板书: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2. 2。小结段意:综合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印象。

3.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4.指定若干学生背诵该段。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奇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2.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据此你觉得可以把课文分作几段? (全文围绕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写、据此可以把课文分作三段:第一段(第一节)一一(总起):第二段(2-3节)--(分述);第三段(第四节)--(综合)

3.再读读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说说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

四、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看课文插图,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实地奇丽。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然后结合课后第一题,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

1. 抄写课文第四节。

2. 完成课后第5题。

本课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起

桂林 水-静、清、绿

山水 分述

甲天 山-奇、秀、险

下 舟行碧波上

综合...............

人在画中游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因为桂林漓江的水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水清,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绿,绿得像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奇,它-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乃干,奇峰罗列。山秀.像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山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而这样的山又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又倒影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中竹筏小舟......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名话是怎样来的?杜甫有宜人独桂林一说。南末范成大写下桂林之奇,宜为天下第-的赞语。南宋末年,李曾佰在《重修(湘)南楼记》中有桂林山(川)甲天下的说法。清金武样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溯山水甲桂林的话, 桂林山水甲天下自此流传。

3.桂林的山为什么那样奇特?三亿年前,广西是-片汪洋。在漫长的海洋历史中,海底沉积了深厚纯净的碳酸盐类。后来,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使海底露出水面,成为陆地。在长期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石灰岩受到含碳酸的地面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石灰岩层慢慢形成了一座座山峰和岩洞。由于这些自然条件,桂林的山就分外奇了。

12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23个词浯的意思,能用关键、 索性、 奋不顾身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6自然段。

4'感受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时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用索性、奋不顾身造句。

第一课时

-、审题。

飞、 夺各是什么意思? (飞表示飞快,神速; 夺是攻占、攻打。)

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读准多音字。

城背(biè) 背着(biē) 千钧一发(fà)

向泸定桥方向奔去(bèn) 奔赴(bēn)

②易读错的字。

水流湍急(tu6n) 击溃(kul) 泥泞(ninq)

⑧易写错的字。

湍 妄 溃 泸

④理解词义。

水流湍急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心惊胆寒 浩浩荡荡 击溃 狡猾 关键 诡计

三、指导分段,归纳段意。

1.按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 飞夺的结果怎样的程序给课文分段,用//线在原文中标上。

2.讨论分段结果。

3.总结分段方法。

4.归纳段意。

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1、2、4、6题。

第二课时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非常害怕( ) 水流得很急( )

比喻万分危急(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危险( )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泸定桥?

(①红军为了北上抗日;②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高山峻岭;⑧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理解: 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只有等词语,从这些词语你可体会到什么?

水流湍急、高山峻岭两个词语描写环境险恶,更加衬托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英勇无畏。只有一座说明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险桥必夺。)

2.有表情地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红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么?

(抢在两旅援兵前到达泸定桥,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建--抢时间)

2。为什么说抢时间是个关键?

(① 国民党早就派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②又调了两旅援兵,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③28日早上红四团接受了任务,要在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路程还有120公里,时间紧,路程远,而且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因此,赢得时间这是个关键。)结合理解诡计何意?敌人的诡计是什么?如果敌人的援兵赶到了,敌我双方的兵力将会怎样? 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计算红军该用怎样的速度,才能按时到达。

3.红军是怎样抢时间的?在抢时间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翻山越岭 击溃阻击的敌人 (敌造的困难)

黑夜冒雨前进 饥饿 疲劳 (自身的困难)

点火跟敌人赛跑

仍旧摸黑冒雨前进 雨大,全身淋透 (自然的困难)

①师读红军碰到的困难,生读剩下的内容。

②落实索性词义和敌我对话教学,朗读对话时,读出敌人的心虚广晾慌,我军对敌人的嘲讽的语气。

③从敌我双方的对比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①红军行军速度之快,突出了个飞字。②红军战士不怕饿、累、苦, 勇敢机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④小结,这段写飞夺,主要体现于抢时间,通过红军战士抢时间的行为描写,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敢机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⑤指导有表情朗读4-5节。

4.齐读第二段。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3题的①、②两小题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思考,红军要按时夺下泸定桥有哪些困难?课文具体写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有什么作用?

(困难:①桥上只有13根铁链,人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一样。②桥下水色、水形、水声真叫人心惊胆寒。③敌人凭着天险,更加疯狂。)

(作用:更加突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朗读这一段,速度稍慢,要读出环境的危险。

3.完成练习册第5题。

4.指导背诵;理顺序,看板书背诵。

桥上:桥身、桥栏、桥面、摇晃

桥下:水色、水形、水声

敌人:很疯狂

4.这样的险桥红军是怎样夺下的? (奋不顾身)奋不顾身何意?

①指生读,划出红军奋不顾身夺桥的句子。

②哪些动词更能说明红军奋不顾身夺下泸定桥?为什么?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作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听到......穿过 *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面对疯狂的敌人,敢于冲进去与敌人展开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

③重点指导两句的表情朗读。

④指导看图体会。

5.有表情齐读第三大段。

二、学习,第四段。

1.夺桥的结果怎样?

2.齐读第四段。

三、总结全文。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册,第3大题的第⑧小题

参考资料:

三、关于课后习题

第l题:①关键是抢在敌援军前到达泸定桥。②主要困难有:第一,桥上只有13根铁索,人走在上面就像荡秋千一样。第二,桥上水流湍急,看厂叫人心惊胆寒。第三,对岸的敌人凭险固守。课文写这些困难,说明环境险恶,更突出了红军的英勇无畏。③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三连战士,一边前进一边铺桥。最后勇士们穿过大火,冲进城消灭了敌人。

附板书:

敌两个团 点火行军

停下宿营 敌两个旅

├───────┬─┬────────────────┤

│拿 背 带 冒│奋│桥上:13根铁链 │

│听 穿 冲展开│不│ 水色红褐色 │

│搏斗 │顾│桥下:水形 3楼高 │

│ │身│ 水声 震耳欲聋 │

│ │ │敌人 疯狂 │

├───────┴─┴────────────────┤

│ 抢时间 │

└──────────────────────────┘

一翻山越岭 击溃敌人

关键 险

红 黑夜冒雨前进 疲劳饥饿 桥

四 点火赛跑 雨水淋透 必

团 仍旧摸黑冒雨向前进 夺

我的家(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重点 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有关情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情况介绍给人家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板书:我的家

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绍内容上,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⑧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别人介绍的优点,改进自己介绍的不足。)

三、学习介绍方法。

1.你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听说提示,提问你的家可爱在哪里?

(如环境优美、整洁、住房宽敞、父母慈爱、热情好客、团结和睦等.)

四、听录音或听老师讲述,然后评议。

1.要求同学认真听,听清这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听后评议,这位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评议:①条理清楚。先介绍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在哪里工作,再介绍我的家可爱在哪里。②有重点地介绍了我的家是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这位同学从奶奶怎样疼爱我们,爸爸奶奶怎样严格要求我,我们又怎样关心奶奶等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使人听了印象深刻。)

五、列介绍提纲。

六、练习说话。

1.自由说 2.指生说

七、评议。

1.条理是否清楚?

2.是否抓住要点说?

3.家的可爱有否说清楚,说明确?

4.说话是否清楚、完整、意思是否连贯?

八、再次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互评,教师巡回指导。

(说话举例见(教参))

口 秋游 (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观察点有顺序地观察秋游活动中的景物。

2.会有重点地把观察的景物写下来。

3.感受秋天自然界的美丽景色,陶治情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会有重点地把观察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出示题目。

同学们,这次秋游××,你们喜欢吗?为什么?那么,本次习作是请你们把秋游中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秋游与秋游XX这两个题目有区别吗?为什么?

2.学生默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的习作有什么要求? (请用 划出要求的句子。)

三、自学习作提示,学习习作方法。

1.学生默读习作提示,思考:游览一个地方,怎样把看到的景物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下来? (选好观察点,突出重点)

2.观察景物有两种方法,什么叫定点观察?什么叫移动观察?你们学过哪些课文,作者是按定点观察或者移动观察的顺序写的?

四、选好观察点,突出重点。

这次老师带你们秋游XX,同学们都说一路上,到达目的地看到的景物都很美,我们不能把所见的景物全部写下来。那么,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何特点? (联系《桂林山水》结合指导)

五、确立中心,编写提纲。

1.这次秋游XX,要表现的中心是什么?

2.围绕中心编写提纲。

六、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

2.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集中再辅导。

3.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小集中再辅导。

七、对照要求,修改习作。

1.对照要求,自查修改。

2.同桌互查,提出不足。

3.认真阅读,再次修改。

练习 4

教学目标

1.会按拼音写出汉字,并理解它在词语中的意思;能改正句子中用错的字,能恰当地搭配词语。

2.能划出不同类的词,并能说出被划出的词为什么不同类。

3.能给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用似乎、也许、却各写一个句子。

4.能给短文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并根据段落大意 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能给短文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并根据段落大意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第1题:看拼音写汉字,说说在词语中的意思。

1.看拼音写汉字,独立填写。

2.同桌间互相检查。

3.指名说所填字的意思。

第2题:改正句子中用错的字。

1.让学生自己找出句子中的错字。

2.比较音、形相近的。

形近:遗一遣 末一未 撑-掌

音同;克一刻, 错-措

3.让学生自己说,如何记住它。

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让学生在读题时将括号读成怎么样或什么,如:(怎么样的)大厅,郁郁葱葱的(什么)。

2.独立填写适当的词。

3.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第4题:划出下面各组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

1.尝试独立划出不同类的词。

2.说说被划出的词为什么不同类。

(1) 这一组前4个词语,各表示不同的动物名称,花是植物。

(2) 这一组4个词是树木的具体名称,而树木是总概念,应划去。

(3) 这一组的4个词各表示写字用的物品名称,应划去水。

(4) 这一组4个词各表示自然现象的名称,应划去山

(5) 这一组4个词各表示炊具的不同名称,应划去油

第5题:把下面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1.读题,明确题意后学生尝试独立把句子补充完整。

2.说说答案,并说出为什么要那样补充的理由。

3.把补充完整的句子齐读一遍.

第二课时

第6题:读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读句子,说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似乎,表示推测,有好像的意思。 也许,表示推测、估计或不肯定,有或许、 可能的意思。 却,表示转折的意思。)

2.用似乎、也许、却这三个词口头造句。

3.评议后,书面造句。

第7题,读短文,做练习。

1.默读短文,思考:每一段都介绍了太阳花的什么?

2.归纳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太阳花生长的季节。

第二段:太阳花的叶子小而厚,茎很嫩,花朵小而颜色鲜艳,惹人喜爱。

第三段:太阳花有顽强的生命力,

3.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介绍了,太阳花生长的季节和它的叶子,茎、花朵、以及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

13 忆铁人

教学目标

1.懂得阅读写人的文章,要注意人物的言行,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看出人物的特点。

2.学会本课生字?个;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感受铁人王进喜关J凸群众生活、严格要求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看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新词,读议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简介铁人。

1.从课题看,这是一篇记事还是写人的文章?

2.简介铁人。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要求:

①说说课文着重写了铁人的什么事?

(课文着重写铁人去托儿所所发生的一件事)

三、再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拼读。

2.华夏集,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 (先解释带点字)

3.逐节朗读,读通课文。

四、检查字词。

(1)读音。生字:淳(chún) 诤(zhéng )

多音字;总得(děi) 咳(hài) 卷(juǎn)烟

历数(shǔ)还(huán)嘴辗转(zhǎn zhuǎn)反侧

① 川流不息:川,河:指来来往往的人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② 敦实淳朴;指人结实、厚道。

③ 良师诤友:诤,直爽地相劝:好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④ 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2.分段:

(1)提示:课文哪几节写铁人去托儿所这件事?

(2)讨论上述问题,在课文中标上分段记号。

五、读议课文第一段(即第一节)

(1)这--段回忆了铁人的哪些事? (联系2、3两句话)

(2)还回忆了铁人的哪些话?

1.什么叫不上串?不上串的事指哪些事?

2.说说咱们不能把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光放{书架上文件夹子里嘛!这句话的意思。

3。从我回忆铁人的这些事和这些话,可以看出铁人是怎样的人?

4。朗读后提问:这一段是用什么写法? (概括介绍)。

六、课堂作业.

1.《作业本》l、2。

2.课后题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渎议课文第二段,完成部分书面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议课文第2段。

1.读第2节;要求:

(1)这一节具体回忆铁人的什么事?

(2)在文中找出回忆铁人行动、语言、神态的句子。

(用各种符号表示)

2.具体阅读理解铁人三方面的语句。

(1)分析铁人动作的语句。 (第2句)

①先找出这句话:

(刚踏进托儿所大门,就听见哇哇的哭声,铁人急步推开保育室的门进左,只见一个小娃坐在地上哭鼻子抹眼泪。)

②再体会铁人当时心里的想法。

(怎么?钻工们在野外苦战,他们的孩子得不到照顾怎么行?)

③从中反映铁人怎样的思想品质?

(对钻工子女关心爱护,关心群众生活)

(2)总结出分析铁人动作语句的方法。举一反三。

①找出描写语言、神态的浯句。

②体会铁人当时心里的想法。

③从中概括出铁人的思想品质特点。

(3)运用这一方法,分析语言、神态等语句。

①铁人激动地批评她说; 钻工们在一线苦战,你却任由他们的孩子哭?......

A.激动地批评写出了铁人怎样的心情?

B.这句话的省略号表示什么,铁人可能还说些什么话?

c.从铁人说的话(语言),表示他的什么特点?

②铁人睁大了眼睛, 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A。哦?表示了铁人怎样的心情? (由惊疑到醒悟)

B.咳!表示了铁人怎样的心情? (由后悔到自责)

(想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铁人明白了事情真相)

D.掉头,回去!表达了铁人怎样的特点? (勇于认错)

③铁人第二次回托儿所的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④那位阿姨的表现又说明了什么?

(4)朗读第2节,小结:

写我回忆铁人去托儿所的事,通过人物的动作、浯言、神态,反映了他勇于认错的品质特点。

3.运用方法,学习第3节。

(1)回顾阅读步骤,分析下面的语句。从中表达了铁人怎样的品质特点。

①铁人开完会回来,抖落了身上的雪花.坐着默默地卷烟抽。

②好-阵子,他还在床上辗转反侧。

(2)晚上,铁人从白天的事联想到什么?他最后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4。总结第二段。

二、回顾第一单元训练点,要求:

简述课文内容。

三、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4题。

2.填表格:

┌────────┬───────┬─────┐

│ 时 间 │铁人的语言行动│说明了什么│

├────────┼───────┼─────┤

│第一次去托儿所 │ │ │

├────────┼───────┼─────┤

│第二次去托儿所 │ │ │

├────────┼───────┼─────┤

│晚上,开完会回来│ │ │

├────────┼───────┼─────┤

│ 熄灯的时候 │ │ │

└────────┴───────┴─────┘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学习提示,概括学习方法,完成其它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答问题。

1.说说课文着重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说说铁人这些动作、语言、神态分别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课后题(1) (2) (3) (4) (5))

二,阅读提示,概括方法:

1.读提示,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注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

2。联系文中有关语句,结合训练点进行训练。

(1)找出文中铁人言行的句子,读一读。

(2)想想这些言行,反映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3.概括训练的方法。

三、结合训练点,运用巩固。

练习五第7题:

1.阅读短文,完成要求。

(1)用 划出文章中写小女孩说的话,用

划出写小女孩行动的句子。

(2)小女孩的言行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2.讨论小结:

小女孩是一个诚实,纯洁、热心助人的人。

四、课堂作业。

1.课后题部分。

2. (作业本》3、40

本课板书设计:

13 忆铁人

(一)概括写 关心群众

哦?......咳!

(语言) 勇于认错

(二)具体写 调头,回去!

闯进、举起、搂、 严格要求

(动作)

抽、辗转反侧

(抓住人物的言行) (概括人物的品质)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着重写了铁人在一次察看托儿所工作中知错就改的事。

第2题:①表现了铁人对钻工子女关心爱护,关心群众生活的特点。

②激动地批评写出铁人当时对托儿所没有照管好孩子的不满和气愤的心情,表现了他对钻工子女的疼爱。从-个侧面反映了他对钻工生活的关心。

③从铁人的-些言语,具体表现了铁人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过错的思想品质和坦率,直爽的性格。

④表现了他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对自己思想作风的严格要求。

⑤这一动作描写,表现了铁人虚心,真诚、严以律己的好品质。

二、关于铁人

铁人名王进喜,是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大庆油田工人的英雄代表。他出生在甘肃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给地主放牛,15岁就到玉门油矿做苦工。解放后,在开发大庆油田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带领钻井队勘探石油,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贡献。后来担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70年因病逝世。

14 我是你的儿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4.感受焦裕禄同志与群众心贴心,忘我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揭题、审题。

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我是你的儿子一般是谁对谁说的?课文里是谁对准说的?

二、简介焦裕禄同志的生平。

焦裕禄(1922-1964),山东淄博人。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长、区委副书记、县委书记。1962年12月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大幅度减产。他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发扬大无畏革命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对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病人仍忍受剧痛,坚持工作,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1964年5月14日在郑州逝世。成千上万的群众为他送葬。

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四、自学生字、词。

1. 自学生字表中的生字,掌握字的音、形,注意裕、禄的偏旁。

2.默读课文,划出新词和不理解的词语,华夏集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五、检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六、自由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理解文章脉络。

1.课文主要写谁?

2.写他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

小结:课文主要写焦裕禄同志在大风雪的日子里,冒风雪,顶肝痛,挨村访贫问苦的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焦裕禄的,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逐段读议,找出和分析人物言行。

教学过程

一、读议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板书:行动 电灯亮了-夜

语言 不能......应该......应该......

2.理解:县委书记焦裕禄房子里的电灯也亮了一夜。

3.思考: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想的是什么?什么事让他焦急?他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风雪之夜,焦裕禄的心里牵挂着全县的人民群众,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农产。他会想:那些破旧的住房在大雪压顶时会不会倒塌;缺衣少被的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大雪封门,无处求食;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无儿女或贫病交加的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这些生活贫困的群众心里在想些什么,对来年的生产和生活怎样打算......焦裕禄会查看资料,弄清哪些乡村困难大,需要立即去帮助,县委需要采取什么行动,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

去......)

4.仔细琢磨句子:一夜乱风下雪与一夜电灯亮,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关系的,课文中主要靠哪个词把两者联系起来? (也)

这个也在句子中表示什么意思?

5.思考:一夜风雪,焦裕禄焦急得一夜睡不着,从他这一行动,你体味到什么?

6.理解: 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

7.思考: 大雪堵门口的情景怎样? 大雪堵门时候群众生活会怎样?

8.引读焦裕禄的语言。

9.句式练习:

按焦裕禄的思想填写下表。

┌─┬────┬──────┬──────────┐

│ │大雪堵广│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

│ ├────┤ ├──────────┤

│在│暴雨成灾│的时候,我们│ │

│ ├────┤ ├──────────┤

│ │ │ │ │

└─┴────┴──────┴──────────┘

10.为什么说简短的几句话,像刀刻一样印在每个同志的心上?

11.你从焦裕禄的言行中体会到他心里牵挂着的是人民群众,同群众心连心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划出描写焦裕禄行动和语言的句子。

2.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来学习这一段,从人物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重点理解词语: 动情、 噙, 安慰。

句子:他那顶棉帽子的耳巴忽闪忽闪的,渐渐地消失在茫茫雪海中。

提示:忽闪忽闪的耳巴是焦书记干什么时候的形象?说明他出了许楼村又怎样?全句表现了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人物特征形象描写的句子,它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更加突出了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仔细观察插图,进行说话写话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各段大意,总结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

一、读全文,概括各段大意。

1.自由朗读各段,并各自概括自然段意。

2 指名回答各自然段意。

3.利用归并法来归并各段。

4.概括各段大意。

二、总结全文,复习单元提示。

1.默读全文。

2.质疑问难(同学之间互相解决,老师点拨。)

3.对照单元阅读提示并提问:焦书记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个人?你通过焦书记的言行,看到焦书记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4.总结: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学会了抓人物言行,看人物内心世界,概括人物特点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知道焦裕禄同志愿作劳动人民忠实的儿子,为人民群众尽心竭力服务的高尚情操,这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他的根本所在。

5.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齐读全文。

三、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的各题。

附:板书

行动 语言

电灯亮了一夜 ┌───┐ 不能......应该......应该......

迎着风雪向前 │人 民│ 问寒问饥

走进低矮柴门 │的 好│ 我是你儿子

│干 部│

│焦裕禄│

└───┘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题

第1题(1)风雪之夜,焦裕禄心里牵挂全县的人民群众,他会想:那些破旧的民房会不会倒塌,老人孩子会不会冻坏?那些缺粮户有吃的吗?那些孤寡老人、残疾人有人照顾吗?县委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派哪些干部到哪些地方去......

(2)第二天焦裕禄对县委干部说: 同志们在大雪堵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去烤火,共产党员应该出现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应该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刻。

焦裕禄同志冒着风雪,顶着肝痛挨村逐产访贫问苦,愿作孤苦老人的儿子,这些言行反映了焦裕禄同志有与群众心连心,忘我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第2题(1)说明焦裕禄同志在风雪夜牵肠挂肚想着人民群众。

(2)我们当干部的不能光图自己舒服而不顾群众的饥寒。

(3)说明焦裕禄同志挨村挨户访贫问苦,为解决群众的疾苦而东奔西走。

15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l。学会生字径、枫,理解词浯石径、坐、霜叶、红于、题、识、缘、干山、绝、踪、孤舟、翁等词的意思。

2.理解三首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美丽,冬日江雪的壮丽,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涛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涛,默写古诗。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重点 体会涛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山行》。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山行》这是唐代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杜牧: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二、默读古诗: 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看图,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第一、二行,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 (在理解远上、石径、斜(xiá)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读第三、四行。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

的秋色图。

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配乐朗读(注意停顿和节奏感)。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五、朗读全诗,背诵全诗,小结:

1.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哪儿看出?

2.说说你看到这些景物的感受。

小结:这首诗正像大家所说的,尽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无限生机,秋景的清秀迷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得非常形象。请大家把这生动的诗文结合优美的图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写成一篇文章。

六、出示写作要求:

1.自己命题。

2.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发挥想象,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

七、作业: 1.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准备默写诗《山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指名背诵及默写《山行》.

二、揭题,简介作者。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写。题,写的意思。西林,指西林寺,又名乾明寺,在现在的江西庐山上。诗人游览了庐山的奇丽风光后,在西林寺的石壁上题写了怎样的诗句呢?

三、师范读全诗,生初步感知。

四、生自由读古诗,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学习第一、二行诗。

指名说说横看、侧、远近高低等词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集体解决。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庐山呈现出怎样不同的姿态呢?

还可从哪些角度看到庐山不同的面貌呢?

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它是一道连绵的峻岭:从侧面看,又是一座峭拔的山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看,它的形象又各不相同。)

为什么有人始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结合理解第三、四行诗:

说说缘的意思,然后说出两行诗的意思: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观看的人在庐山之中,因此看不清全貌。)

六、感情朗读全诗,说说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全貌呢。

七、作业: 1。先写出带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把整首诗的意思说给同桌听。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古诗《江雪》。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二、揭题: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唐代诗人

三、分组自学全诗。

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课文及课后注释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独等词的意思。

2.第一、二行诗,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

3.谁在寒江上钓鱼?读了三、四两行,你有什么感觉?

四、检查自学效果。

千山、万径指的是什么?绝和灭各是什么意思?

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这两行诗,描写了冬天什么样的景象? (大雪纷飞,天寒地冻)

启发想象:谁能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这样人鸟绝迹的大寒天里,却出现了一幅奇怪的画面--说说第三、四句诗句的意思。穿蓑衣戴斗笠的老翁为什么会在冰封大地的时候去独钓呢?读了这两行诗,有什么感觉和感想吗?

结合简介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被贬到边远地区。 《江雪》就是在他贬到永州时所写。全诗一方面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一方面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孤寂。

五、指导朗读。

1.把冬天寒冷,渔翁独钓的孤寂感觉读出来。

2.背诵课文。

六、把诗写成白话文。

发挥想象,诗和图结合,把简短的20个字写成生动形象的文章。

七、作业:见《作业本》

本课板书设计:

山行 唐 杜牧

寒山--白云

停车 枫叶

红叶

远上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看山--横、侧、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不识真面目? 站在山外才能

悟理

身在此山中! 看清全貌

参考资料:

一、关于教材

《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是唐代晚期著名诗人杜牧所写。杜牧和李商隐和称小李杜这首诗写寒山、枫林、白云、霜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山红叶图,中心内容是描写山中深秋景色,突出了枫叶的红艳,表现了秋天的生机蓬勃,秋景的清秀迷人,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题西林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写,也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子主要写观看庐山,感到山势变化多姿。后两句在写景的基础上用不识二字引出下文,向人们提出了有趣的问题: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向高处看,往低处看,可以看到庐山的不同面貌。为什么有人始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诗人用高度的哲理回答:只是因为观看者本人在深山里,眼界受到局限,不易掌握庐山总体的缘故。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写大雪漫天时渔人垂钓的情景。全诗只用短短的20个字描写大雪中栖鸟不飞,行人绝迹,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后感:

口 我熟悉的人(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的某-方面特点(思想品质)的方法。

2.懂得人的语言和行动跟人的思想品质的关系,初步学会根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习作例文,明确习作要求和习作内容,懂得人的语言、行动跟人的思想品质的关系,完成习作内容第一项,填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讨论确定写作对象,选择相应材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题目。

1.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好多人和事,你觉得哪些郝是你熟悉的人?

出示题目: 《我熟悉的人》 (学生自由发挥)

2.今天的习作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熟悉的人介绍给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写熟悉的人?

(因为熟悉就比较了解,因为了解就能写出他们的语言、行动)

二、明确习作要求,学习习作提示。

1.要想把一个人介绍给大家,就必须要用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来说明,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来反映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特点呢?请大家看习作要求。

出示习作要求,齐读、圈出重点词。

语言 行动 特点

2.人物的语言、行动和人物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呢?

请大家看习作提示。

(通过习作提示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所写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必须要有选择,必须能够反映人物的某一方面特点,否则就会毫无意义。)

三、完成习作内容1。

1.指读习作内容1.思考:文中的赵书杰有什么特点? (爱护书本)当他看到女儿小敏把书弄脏后会怎么说?每次买书回来,会怎样做?

讨论习作内容:

1.你准备写谁?他(她)有什么特点?

2.他(她)的特点你从哪里看出? (引导学生从语言、行动两方面来说。)

五、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教师读上、中、下学生各一名的习作,全班评议:人物的语言、行动是否反映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略)

板书:

口 我熟悉的人

语言 行动 特点

铁人:掉头,回去! 睁喊举、搂 坦率、直爽严格

要求、勇于改过

书是......它能......

赵书杰: 包擦 轻轻 爱护书

你怎么能......

练习5

教学目标

1.能区分部分形近字的读音。

2.能给多义字按所在词句选准字义。

3.能把所提供的10个成语组成5组反义词。

4.能改正句子中前后矛盾的语病;提高扩句缩句能少。

5.能运用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用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读懂短文。

教学难点 改正句子中前后矛盾的语病;提高扩句缩句能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练习5》的内容。在这个练习里,有7项内容,我们不仅要练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及句式训练,还要进行一次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训练。

二、逐题指导与练习。

第1题:读准字音。

(1)要求:能分辩字形,读准字音。

(2)指导:

①让学生上下对比,辨辨字形,读读字音。

②指名读准音节,及时纠正读得不准确的音,并让学生边读边说:有点是拆、没点是折:提手旁是撤、车字旁是辙;竖心旁是悄、禾木旁是 稍。

(3)让学生抄写第一题,检查所写的字及音节是否正确。

第2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要求:明确多义字要据词定义。

(2)指导:

①让学生理解每个字的义。

②引导学生把字义放到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⑨指导学生把每个义项尝试替代到词句中,看是否适应词与句的所要表达的原意,比较一下哪个义项放进去最恰当,就选哪个义项。

第3题:从下面词语中找出5组反义词。

(1)要求:能把所提供的10个成语组成5组反义词。

(2)指导:

① 让学生说说每个词语的意思,再组成一组组反义词。

②学生练习。

⑧反馈矫正。

答案:

对答如流--吞吞吐吐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三心二意--全神贯注 神态自若--惊惶失措

成千上万--独一无二

第4题:改正下面句子中错误的地方。

(1)要求:能改正句子中前后矛盾的语病。

(2)指导:

①学生读句子,找出错误的地方(句子前后矛盾)。

②评改病句。改后概括出修改病句的步骤和要求。

步骤:a.逐词琢磨,诊断毛病。

b.病在哪处,划上记号。

c. 对症下药,增、删、调、换。

要求:a..尽可能保留句子的原意;

b.没病的地方不要改动。

(3)按照步骤和要求修改下面3句话。

(4)反馈矫正,讲清道理。

三、作业:作业本第2至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5题;扩句。

(1) 要求:把句子扩写具体。

(2)指导:

①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可扩,先用什么词语扩。

②共同讨论第1句话。先定句式,再进行扩写,至于扩

什么,要根据句子的具体意思确定。

(3)学生独立操作。

(4)反馈矫正。

第6题:缩句。

(1)要求:缩写句子就是把句子缩短,保留前、后的中心词,去掉修饰的词语,句子要保留完整。

(2)指导:

①讲清缩句,就是找出句子主干,进行缩写。

②练习第1句,要是将把敌人这个介词结构状语,也省略,句意就难懂了:而狼牙山顶峰是一种特指,如省略成顶峰,概念就变化了。所以这一句不应该缩成他们引上了顶峰。

⑧仿照例句,进行练习。

第7题:读短文,做练习。

(1)要求:通过阅读,深入理解短文的内容,划划想想,了解小女孩是怎样一个人?

(2)指导:

①阅读短文,练习课后第(1)题。

②指名回答,及时订正。

③讨论一下,小女孩的言行说明她是怎样一个人

④指名回答。

作业:作业本第5至7题。

16 两块银元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敬佩、再三、热泪盈眶3个词语造句.

2.会把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3。感受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关心群众生活,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受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鱼水般的深厚情谊。

4.学有余力的学生,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把课后中的三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教学难点 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还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读通全文,自学生字新词,理清脉络,结合习题1中的 (1),重点教学第二段。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揭题:两块银元。

提问: 银元指什么?

2.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怎样想呢? (学生讨论)

(为什么以两块银元为题? 两块银元与哪些人有关? 两块银元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学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听录音,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一)自读课文。

1.读准生字,划出新词

①按字的音、形、义的要求学会生字:

②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新词。

2.根据塞银元一缝银元一还银元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注意读准:翘舌音;承(chéng),平舌音:损 辨别;沏一彻:损一捐:怨一怒。

2.你是怎样理解新词语的。 (学生讨论,再提出不理解的)。

3.填空:课文可分 段,是按 的顺序分段的。 (先填空,再讨论段落的起讫。)

四、讲读课文。

1.轻声自由地读第-段。

(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

(2)想-想第2句话的作用; (引出两块银元的故事)

老师简介背景: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为解放战争时期(又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自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战役的巨大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 《两块银元》故事就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

2.默读第二段。

思考讨论:

①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塞银元)

②为什么刘司令员、邓政委要赔孙老汉两块银元?

a. 用一一划出老汉打碎茶壶的句子(表情朗读时,注意体会老汉焦急,语速稍快。

b. .'圈出邓政委把银元塞给孙老汉的有关词语。

③投影显示(句子)。

刘伯承笑着说: 老孙,这就不对了,你要帮助解放军遵守纪律嘛。

茶壶是孙老汉打破的,为什么刘伯承要说你要帮助解放军遵守纪律呢? (学生讨论)

④塞银元这件事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划出有关句子。

投影显示(句子)。

孙老汉见两位首长日夜操劳,......忙沏了一壶茶送过去。

a.分别划出孙老汉所见所感所为的语句。

b.这句话表达了孙老汉对两位首长怎样的思想感情? (敬佩与疼爱之情)

c.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位朴实农民对解放军首长的敬爱之情・

d.仿说句子。

⑤感情朗读第二段,读出孙老汉对两位首长的敬爱之情和打碎茶壶焦急的心情以及体会两位首长严格要求,遵守纪律的精神。

⑥小结:这一段通过两位首长的言行,孙老汉所见所感,反映了人物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本1、3题。

┌────┬───────┬─────┬─────┐

│ 谁 │ 所见 │ 所感 │ 言或行│

├────┼───────┼─────┼─────┤

│孙老汉 │见两位首长日夜│是敬佩又是│忙沏茶送过│

│ │操劳顾不上喝水│心疼 │右 │

├────┼───────┼─────┼─────┤

│军属大爷│见同学们擦窗拖│又高兴又心│ │

│ │地忙得满头大汗│疼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段,落实本课的训练点,把几个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说说第二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过渡语,刘司令员、邓政委塞给老汉两块银元重新买一把茶壶,孙老汉是怎样做的?)

1.默读第三段。

① 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② 用一划出老伴埋怨孙老汉不该拿两块银元的句子。 (结合理解埋怨并读出埋怨的语气。)

③说说孙老汉是怎样送还银元的?

④这下,两位老人才安心了,为什么这才安心?

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位老人热爱解放军的真诚情感)。

⑤小结过渡,孙老汉的老伴把银元缝进衣领,当刘司令员发现此事后是怎样做的?

2。学习第四段。

轻声自由读文

①当刘司令发现衣领的银元时,是怎样嘱咐警卫员的,用~~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结合理解再三一词,体会两位首长模范严守纪律的品质。

②孙老汉手棒两块银元,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句话的热泪盈眶什么意思?什么使他如此感动?为什么使老人感动之极?读读有关句子,品赏、体会:两位首长心里想的全是老百姓,这反映了我军的纪律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表情朗读,体会军民的鱼水情谊。

三、揭示学习提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全文,回答课后习题1中的问题(先说后写:作业本第5题)。

2.修改每一问题的答案,把答案连起来。

3.揭示学习提示的重点训练(指名读提示)。

a.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

b.训练的方法怎样?

c。把自己归纳的内容与揭示中的进行比较。 {意思基本完整即可)。 (同桌说、指名说)

四、小结(填空练习)。

回答课后习题中的( ),再把答案( ) 是归纳课文的(

),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训练的方法是,先( ),再( ),最后

( ),如《两块银元》这篇课文就是这样根据课后习题l的三个问题, 先( ), 再

( ),最后( ),归纳主要内容为( )。

第3课时

教学要点

复习巩固重点训练,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同桌互查、订正。师抽查)。

2.轻声读学习提示。

二、自读全文,总结填空练习。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这是( )的方法归纳的。课文按( )的

顺序, 写了两块银元的故事, 抓住人物的( ),反映了( )的品质,同时

也反映了军民( )。

三、复述课文(学有余力的学生)。

1.按塞银元一一缝银元一一送银元的顺序复述课文。 (可以简要复述)。

2.结合板书,各自复述,同桌互述。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四、朗读课文(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

五、作业:完成课后1、2、4题。

本课板书设计:

16 两块银元

塞银元--沏茶 碰翻 打碎

劝 拿出 塞在

缝银元--埋怨 缝进 安心

送银元--发现 嘱咐 收下

手捧 感动 念叨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①孙老汉为两位首长沏茶才打碎了茶壶,两位首长认为事情是为自己沏茶引起的,所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承担责任, 赔了两块银元。②孙老汉的老伴在替刘伯承缝棉衣时,将两块银元缝进衣领里,送回银元。③两位首长发现后又叫警卫员送还银元。

17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 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 17 月光曲 德 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一、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思考; 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课文主要写什么?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

①华夏集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①认读生字新词。

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传说(zhuàn chuán )弹琴(dán tàn)朝着(chán zhào)

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

4.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

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

(先总提,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

2. 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1.语文作业本第1、2题。

2.比一比,再组词。

券( ) 括( ) 育( ) 键( )

卷( ) 恬( ) 盲( ) 健( )

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完成作业第3、6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

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 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

2.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

a.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

板书;听 琴声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的不熟练。)

b.姑娘说: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他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

板书:谈话

(不是的。 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他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板书:弹

(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

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

(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动地说: 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

板书:第一首曲子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板书:激动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

(贝多芬弹完一首,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又弹一曲。)

板书:第二首曲子

(4)感情朗读5-7自然段。

(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

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

(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

(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

(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 恬静意思。

(兄妹俩被美妙琴声所陶醉的词句: 皮鞋匠静静的听着, 月光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己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好像看到景象的句子:好像面对大海......朝着岸边涌过来......这也是写的《月光曲》的内容。仿佛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浪汹涌的大海。)这些句子都是兄妹俩的联想,从哪个词语来表明的? (好像、仿佛)

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引起的联想。)

(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

(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运用回答课后1题中的几个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1. 作业本第3、6题。

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选词填空

幽静 恬静

①这个地方环境十分( ),所以星期天我常常喜欢一个人来这儿静静地看书。

②华姐性格( ),平时说话不多,就是笑,也是轻轻地。

清幽 清秀

①杏梅同学中等身材,梳着两根短辫,人长得十分( )。

②淡淡的月光柔柔地洒下来,这江边的小树林里,似乎比白天更( )了。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要读出兄妹俩个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安慰哥哥这复杂的感情。)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自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 当读到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 (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的还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他妹妹,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意思。)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1.作业本第l 5题。

2。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机动)

3.布置课外阅读。 (读语文选学读本第16课《马头琴的传说》)

本课板书设计:

17 月光曲

贝多芬

(德)

传 谱

说 成

琴声 第一首曲子

听- 弹- -记《月光曲》

谈话 第二首曲子

同情劳动人民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①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的演奏,而姑娘家里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

②贝多芬一曲弹完,听了盲姑娘激动的话心里也很激动,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⑧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月光曲》。

二、关于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音乐家的家庭,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二十二岁起定居维也纳。当时正是奥地利封建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他十分憎恨专权暴政,极其蔑视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他早年受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 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格。当他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他的音乐创作,集古曲派的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对欧洲音乐艺术革新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课文中提到的(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 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 虽然......还是......、 简直、 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孩子的悲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第,一段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吗? 安徒生是丹麦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被誉为童话之王。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从小受尽颠沛流离之若,整个童年十分不幸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的穷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 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厂。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

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

二、预习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①读准宇音(特别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⑨按卖火柴一一擦火柴一一冻死这样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想想各段的段落大意。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生字。

正音重点,给多音字组词:

zhèng(挣钱) huá(划火柴) jī(几乎)

挣 划 几

zhēng(挣扎) huà(计划) jǐ(几个)

zhǐ(只有) zhe(拿着)

只 着

zhī(一只) zháo (擦着了)

字形难点:不要少点:蜷 叉

不要多点:旺 焰 捏

词义重点:辨析精致、细致的意思。

教师讲解:圣诞树、圣诞节。

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②听课文录音,投影填空题:

课文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的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按( )顺序写的,全文可分 ( )。段。第一段写( ),第,二段写 ( ):它三段写( )。

⑧质疑问难。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讨论:①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②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在街上是怎样卖火柴的?说明了什么?

2.划出有关说明小女孩悲惨生活的语句。

3.重点理解的句子。

投影字幕:

①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a.前句是什么意思?后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

b. 从这两句话中,说明.了什么? (小女孩家里非常贫穷,她自己没有鞋,寒冬腊月出门, 穿的是妈妈的大拖鞋。)

②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

a.她忘不了什么?大年夜富人享不尽的欢乐和幸福,小女孩有吗?

B.小女孩忘不了这大年夜,说明了什么?

(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向往光明,向往快乐。)

3.小结:大年夜本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团圆欢聚的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人们欢乐的时候光头赤脚,流浪街头,叫卖火柴。她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悲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课后习题,理解第二、三段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代学习任务。

I.指名逐节读第一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2.女孩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啊!在这痛苦的生活中,她有哪些幻想呢,结局又是怎样的?这节课就结合课后问题理解第二、三段的内容。

二、讲读课文。

(一) 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各在怎样的情况下擦火柴?

②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幻想些什么?

2.用~~划出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时,出现幻想的语句。

3.填空练习

┌──────┬──────┬─────┬───┐

│小女孩划火柴│幻想中的事物│ 希望得到│ 原因│

├──────┼──────┼─────┼───┤

│ 第-次 │ 大火炉 │ 暖和 │ 冻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表格的内容,重点抓住小女孩幻想的浯句,说说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些美丽的幻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

4.指导朗读课文。 (表达出小女孩迫切的希望,痛苦的哀求。幸福地飞走的心情。)

5.理解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怎样的一个地方去?在那个社会里,有这样的地方吗? (拓宽学生的思维,展开想象)

6.小结过渡: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一次次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

第三段

1.默读思考讨论:

①小女孩的幻想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②重点句理解。

第二天清晨...冻死。

小女孩是被冻死的,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⑨课文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小结:小女孩五次擦着火柴,出现了一次次美好的幻想。得到一个人起码的幸福,可是那个社会并没有给她这些,反而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那个社会是多么的不公平啊!

三、作业:练习册第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朗读训练,用词造句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

1.认读生字新词。

2.问题;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着火柴幻想什么?而--次次幻想的破灭又说明了什么?

二、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轻声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人动口、动笔)

2.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运用学习提示)

三、总结全文。

1.质疑问难。

2.问题讨论。

①小女孩的死说明了什么?

②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痛苦,为什么作者还要写她美好的幻想?

填字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记叙了( )的故事。揭露了 ( ) , 表达了作者

( )。

3.感情朗读训练。

4.造句训练(练习册第五题)。

本课板书设计:

1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痛苦的生活 美好的幻想

冻僵 暖和一一铜火炉

饥饿 食物一一烤鹅

痛苦 欢乐一一圣诞树

孤单 爱抚一一奶奶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问题

第1题:下雪的大年夜里,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一次一次擦着火柴,幻想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奶奶的爱抚。

第2题:因为小女孩冷得难熬,所以首先想到的是能得到温暖:她想得到食物。因为她一天没有吃一点东西了:她很想自己也能享受节日的欢乐。因为,富人都在过年,而她还在街头挨饿受冻:她想着死去的奶奶,她想得到慈爱。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

第3题:①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一个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但在那个现实社会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②因为小女孩曾经在幻想中觉得自己的灵魂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她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所以嘴上带着微笑。

捞月亮(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对小孩不能宠爱。

教学时间 l课时

教学重点 认真地听故事,记住故事的主要内容,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

1.小黑板出示教学目标。

2.让学生读一读。

3.说说什么是故事的大概内容。 (故事中的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说话的良好习惯应是怎样的?

二、揭题解题。

1.出示课题一一捞月亮。

2.指课题提问设疑。 (导引;①什么叫捞?②月亮能捞吗?⑧为什么能捞月亮?在什么地方捞?谁捞?④怎样捞?⑤捞的结果怎样?)

3.说明;捞月亮足故事的题目,也是我们这次听说训练的内容。

三、第-次听故事,粗知故事大意。

1,老师讲故事(后附),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2)故事中讲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3)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上面的思考题。

四、第二次听故事。把握故事大概内容。

1.老师讲故事(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1.指名说说原因,经过、结果。重点说说经过部分。

五、讲故事大概内容,

1.说明讲故事的要求;①原因、经过、结果要说清楚;②说故事的声音要响亮,姿态要自然大方;⑧说话要通顺连贯、没有语病。

2.按课文中的第三步要求,指-名优等生说。

3.评议后,再抽几名一般的学生说。

4.比较评议。

5.问桌互说。

6。指名较差的学生说。

7.教师以肯定、表扬为主,评议同学所说的。

六、明白故事告诉的道理。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去思考:一是从故事中的我去考虑;二是抓住故事中外婆所说的话去考虑。从我中可以体会到做事要动脑筋的道理,从外婆的话中可以体会到对小孩不能事事顺从,过多宠爱。

七、小结。

围绕教学目标议论、

(捞月亮的故事资料见《教参》)

口 给赵老师的回信(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针对来信的内容写回信。

2.能表达尊敬老师、听从老师教导增强集体荣誉感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会针对来信的内容写回信。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赵老师给五(1)班全体同学的信,使学生明确写回信的要求,内容和方法,开始写回信。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明确要求。

1.谁能说说以前我们学过哪几次写信的练习。从前几次的写信训练中,我们已懂得给同辈、长辈写信的基本要求,那么,当我们收到了师长、亲友、同学的来信时,又怎样写回信呢?今天我们就求学习写回信。板书课题,:给赵老师的回信。

2.明确要求:指名读习作要求: 明确这次习作要求是针对来信内容写回信。

(赵老师的来信讲厂些什么事呢?请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二、学习来信一一赵老师给五(1)班全体同学的信。

1. 自读赵老师的来信.思考讨论题;

(1)赵老师的信中写了哪些事?

(2)哪一件事最能体现赵老师对五(1)班同学的关心。

(3)赵老师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 讨论明确: 信中写了两件事:①赵老师调离以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一切都好,要同学们别挂念。②赵老师想念同学们,回顾过去,肯定成绩,并指出缺点,第二件事最能体现赵老师对五(1)班全体同学的关心。 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集体荣誉。

(针对赵老师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怎样写回信,请看第三部分内容。)

二、学习习作提示。

1.自读习作提示的内容。

思考讨论:一般写信与写回信有什么区别?

讨论明确:写回信要注意两个要点:①针对来信的内容--答复。②回信要有重点,来信中最关心的事,回信要写得具体。

2.再读习作提示。

思考讨论:怎样给赵老师写回信。

讨论明确:

①写同学们想念老师的感情。 (写出真情实感)

②介绍-下目前全班同学学习、生活情况。

⑧重点写赵老师挂念的守纪律、讲卫生情况。

四、明确写回信的格式。

在回忆写一般写信的格式的基础上,明确写回信的格式与-般写信是-样的,但一定得注意以下几点:

①称呼和署名要有礼貌,要合乎习惯。如署名:对晚辈-般只写自称,不写名字;平辈,写名不写自称:对长辈,在名字前加自称,一般写名不写姓。

②书信结尾的祝贺浯,要切合对方情况,用词要得体。

五、检查目标落实情况。

I.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

2,小结:写信的要点:

①要针对来信内容写。

②要有重点地具体写来信中最关心的事。

①信中的话语、称呼、祝贺语、署名要得体、符合身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写回信。

-、指导写回信。

1.指名说说写回信的要求;说后评议。

2.说说书信的格式怎样,后评议。

3.说说给赵老师的回信中,重点写什么内容。同学评议。

二、学生写回信。

教师巡视,根据带有共同性的错误向全体同学指出,要求各自修改。

三、评议。

1.指名试读,师生同评议(根据本次习作要求评价)。

①是否根据来信的内容并有重点地回信。

②对赵老师的真情实感是否表达出来。

③写回信的基本格式是否正确。

2.同桌交流、互相修改。

四、学生各自修改、誊抄作文。

练习6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别7组形近、音近字的字义和用法。

2.给热字据词定义。

3.会区别2组近义词的词义、选词填空。

4.学会把表示时间的状语提到句子的前面。

5.会选择省略号的三种用法。

6.会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重点 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省略号的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今天我们学习《练习6》。这个练习共有6个题目,三项训练内容:词句训练、标点符号(省略号用法)训练、和阅读训练,这节课我们着重进行词句训练。

二、逐题指导与练习

习题l 正确选用括号里的字,把不合适的字划去。

(1)出示第1题,明确要求。

(2)先让学生区别每组二个字的音和形,再说说意思有什么不同?然后讨论、评议。

(3)学生完成习题1,教师注意反馈矫正。

(4)读句子,加深理解词句的含义。

习题2 解释带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学生独立试做。

(2)逐句讨论。

(先说说热字在句中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含义。)

第l句: 热形容感情非常激动。 <要求学生说说谁非常激动?为什么这么激动?)

第2句: 热指气氛活跃。 (要求学生在句中找出哪几个词语写气氛很活跃)

第3句: 热指温度较高。 (说说句中指什么时候气温高)

第4句: 热形容非常羡慕(说出句子中谁羡慕谁?什么事使他们这么羡慕)

(3)读句于,加深理解带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4)补充练习。

说说厂面句子中带点词的含义;

a。国庆节街上人山人海,张灯结彩,热闹极了。

b。大热天,运动员{门还坚持锻炼。

c。李军同学被去北京参加少代会,同学们都很眼热。

d.雷锋同志冒雨把老爷爷送到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习题3 选词填空,再用带点的词造句。

(1)读题,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

(两个要求:a.选词填空。b.用带点词造句)

(2)选词填空。

a.学习第1小题。

1.说说清香、清秀两词的意思。

相同点:两个词部含美、好看的意思,不同点:这两个词主要区别于香和秀字上。清香指淡淡的香味,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般形容人的面貌。

2.抽读句子,想想这两句各写什么?应选用哪个词?

学习第2小题,初学方法同上。

(3)用清秀、清香造句。

先让学生各自口头造句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教师及时反馈、评议。

习题4 照样子改写句子。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教学例句(出示小黑板或幻灯)。

a:抽读思考:这两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意思-样吗?第二句改写后有什么特点?

(这两句主要是前半句写法不一样,第二句把表示时间的词语提到句子前面,但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第-句改写后强调了时间。)

b.小结: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往往可以提到句子的前面,这样可以把时间强调出来。

c.答案: (1)有天晚上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

(2)早几天姑娘们就在比试谁心灵手巧了。

三、学生书面完成1-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并完成5、6两题。

教学过程

习题5 指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

(1)学生试做第5题。

(2)讨论:省略号共有几种用法?

小结:省略号共有三种用法,a,表示列举的省略: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c.表示语意未尽 。 (板书)

(3)逐句提问、评议。

(4)补充题(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指出下面句子中省略号各表示什么:

1.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在碧绿的草地上......

2.熟食店正紧张地做着开张前的准备。洗碗、柴、削鱼、杀鸡......

3.铁人睁大了眼睛, 哦? ......咳!

(先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再检查评议)

习题6 读短文.做练习。

要求:通过阅读,能回答课后问题,并能整理问题的答案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带课后问题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时适当运用文章中的词语,但不能照搬课文的句子,要针对问题自己组织语言。

(2)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朱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大,有时还会说话。当我回答提问心慌时,朱老师向我投宋鼓励目光,我看了朱老师的眼睛,胆子大了,说话的声音也响亮了。)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这项语言训练,先自己准备,再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讨沦、评议,教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回答.注意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的.及时反馈矫正。

19、 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

2、设置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 );几棵小树指是( );风沙指的是( )。

2、完成课后练习。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概括地说,是荒凉而恶劣的环境。具体见第1自然段。

2、第2题:第(1)句为哪里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第(2)句为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3、第3题:第(1)句是有疑而问;第(2)句是自问自答;第(3)句是无疑而问,是用反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即没有这么大的伞。

20、小音乐家扬科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华夏集,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 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 这件事,反映了 。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21、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好本课的生字新词。

3、会背诵课文第一段。继续培养学生的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体会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热爱怀念革命领袖,懂得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才会永远怀念他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大利地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2、理解题意。

课题中哪一个词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情?十里长街指出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谈感受。

1、配上哀乐录音,朗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听了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间相互交流。

3、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4、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带着课后习题1的问题,默读课文。

2、检查、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课后习题1的问题,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四、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和第5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一、二段;背诵第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1小题。

2、再读课文,思考:首都人民等灵车的场面是怎么写的?(先总后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2)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5、背诵指导。

先总写人多,抓住重点词语挤满、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都--都--都--;再具体写有代表性的三代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一对年轻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2小题。

2、再读课文,按望灵车、想总理的顺序,把这一段分成两个部分。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小题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集体朗读。

三、课堂练习。

1、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落大意。

2、书面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2的第(3)小题。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3的第(3)小题。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二、再配乐朗读,完成下列填空。

1、课文记叙了( ),反映了( )。

2、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写得最使自己感动?把它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3、质疑问难。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人民无限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感情。

三、课堂练习。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参考资料:

二、关于周总理

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四、关于课后题

第1题:答案见关于教材理解

第2题:第一段写送别周总理的人们,他们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在等候总理灵车的到来;第二段写灵车开过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向总理默哀、致敬、怀念总理;第三段写灵车开过后,人们追着灵车跑,灵轩远后,人们又静静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第3题:(1)是人们对周总理沉痛悼念和无限崇敬的心情。在无声地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每个人的心情都是同样的悲痛。

(2)表面上看,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矛盾的,但在悼念、崇敬周总理这一点上是统一的;焦急是老奶奶要急于见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是指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3)因为人们心中无限悲痛,不忍心让周总理的灵车离去。这反映出人们对周总理的沉痛悼念和无限怀念之情。

□ 农贸市场(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写出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2、培养学生根据观察,展开合理想象的能力。

3、初步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兴旺。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难点 写出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

明确习作要求;有顺序地观察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出来。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学习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训练有哪些具体要求?

2、小结: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这次习作训练。

二、指导观察。

1、学习习作提示中的第一,思考:它告诉我们应先观察什么(整体)?再观察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观察整体画面

(1)结合题目农贸市场,观察整个画面,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这幅画面画的是什么地方?画面上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评议。

3、指导观察局部。

(1)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进行观察,简要地说说人们各在干什么。

a、自己按上述要求从头到尾说一遍。

b、指名说,并及时进行评议。

(2)还可以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观察?请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三、指导展开合理的想象。

1、以最近处的买鸡场面为例子,练习展开合理的想象。

(1)大嫂提着篮子来到卖鸡的摊位前,会怎样问?

(2)卖鸡的大叔会怎样说?

(3)她们又会怎么做?

2、自由选择一个观察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说给同桌同学听,请他提提意见。

四、指导写出繁荣兴旺的景象。

1、要表现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必须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人多、货多、买卖兴旺等)。

2、请选择农贸市场上人多,展开合理的想象后,说给同学听。要求能表现出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

五、课堂小结。

六、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略)

练习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端正地书写笔画较多的字,能写出恰当的词语与指定的词语搭配。

2.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3.了解象声词的作用,能仿照例句写句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能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顺序连成一段连贯的话。

5.理解短文中两个句子所含着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短文中两个句子所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题

1.读题目:做这道练习有哪些要求?

2.教师在田字格里写一个字,边写边指出注意点。

3.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练写1-2个字,写后根据要求评议。

4.完成本题练习。

第二题

1.默读整个练习题,想一想指定的词语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告诉我们是什么)。

2.指出填上的词语必须表示怎么样。

3.选择一个词语进行示范训练。当学生说出某个可以填上去的词语时,教师表示肯定后,应指导学生求异:还可以填上什么词语?

4.学生填写合适的词语。'

第三题

1.学生试着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检查、交流。

3。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些标点符号。

第四题

1.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了解象声词的作用。象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恰当运用象声词,能使句子表达得具体生动,朗读起来还能增强音乐美。

3。朗读每组句子,体会用上象声词的好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题

1.读懂例句。

①在这三句话中,哪句是表示结论的?哪几句是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

②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2.学生试着完成第(1)、<2)小题。

3.交流: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第六题

l,读句子,想-想:这几句话写了-件什么事?

2.理清顺序:先发现鱼,后产生疑问(哪来的鱼呢?),接着找到答案(原来......)。

3.读-读理清顺序后的话,说说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第七题

1.默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写了-件什么事(短文写大爷在小街上疏通由两个小伙子吵架而造成交通阻塞的事)。 ・

2。完成课后习题(3)。参考答案:

①人群和车辆都停下来,造成了交通阻塞。

②街上又人来车往,畅通无阻了。

3.朗读短文。

4.质疑问难。

22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 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小结。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华夏集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 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 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 (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小结。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思想。 (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

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小结。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本篇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教后感: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思想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 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 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23 挂两支笔的孩子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说出课文哪一段详写,哪几段略写,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都......、一......就......、严肃造句。

3.认识过渡句、段,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能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5.懂得只有认真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的道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能借助过渡句、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分段和概括段意;教学第-段;完成课后4题和作业本第2、5两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齐读,导入新课。

二、认读本课的3个生字和9个词语。

三、生默读课文,分段,口头概括段意,板书:挂笔→不挂→重挂。然后,完成作业本第5题。

四、 1.抽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魔术的意思,辨别芯、心、蕊。提问:这小节写圆珠笔妙极了,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找出相应的语句回答,导出板书:喜爱)。生带着喜爱的情感朗读本节。理解反映小键功能的语句为什么用分号(三种颜色并列, 三个分句并列)。

2.抽读第二自然段, 了解教授、 作家、记者各是什么样的人(这些都是有文化的人,有扎实广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

生按思考题(为什么陆小亮见教授他们口袋里都插上两三支笔,自己就要挂上两支笔?)再读课文,回答,导出板书:羡慕。随后结合课文,用无论......都......造句。

生带着喜爱、羡慕的思想感情齐读本节课文。

五、课时小结。生完成课后题4和作业本题2。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第二、三两段,结合课后题3,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完成作业本第1、3两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巩固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 1.抽读第3小节,理解过渡段承上启下、连贯一、二两段意思的作用。讨论:本小节应归第-段还是第二段? (联系不挂笔的内容,结论:应归第二段)

2.先作情感语气指导,再抽读第4至7自然段。尔后理解:劳驾、左右为难的意思,前者要用换词法来理解:后者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来理解。接着,生联系插图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这部分课文。

3.按课后题1(3)题的问题自己默读第8至10自然段。抽答课文中反映陆小亮写信费劲的词句,板书费劲。齐读这些语句。生再找出反映费时的语句 (写了大半个小时)板书:费时。

理解琢磨的意思。

朗读的情感指导后,抽读第8自然段,着重引导学生读出陆小亮写信心慌手乱、记不住字心中无数又羞于见人那种千难万难的神态语气。

提问:王老师看了陆小亮给老奶奶代写的信,为什么微笑的脸慢慢变严肃了? (因为在短短的几十个字的信中,有好几个错别字)板书:,错别字多。

讨论:陆小亮写信那么费劲、费时, 且错别字多,说明他哪些方面差?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差)

提问:这样,陆小亮能不能很好地为别人(老奶奶)服务? (不能)所以,当听老奶奶的话后,陆小亮表现怎样?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板书:不好意思。

4、抽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陆小亮有什么心

事? (生联系课文内容回答)王老师知道后找他谈了话。你估计王老师会对陆小亮说什么话? (王老师可能告诉他:①写错别字、知识不巩固与挂不挂笔没有关系;②教授、作家、记者小小时候在学习期间也会写错别字:③挂上笔只会给学习;书写带来方便,更便于帮助别人等。)

讨论陆小亮又挂起笔说明他有什么决心? (抽答,结论)板书:决心踏实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

生口头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课时小结。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3两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熟读课文,总结课文,进一步认识过渡段和合理安排详略的作用。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无论......都......、一......就......、严肃几个词语口头造句,完成作业本第4题

二、生按课后题要求再轻读课文,抽答。(第二段详写,其余两段略写。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明一个明确的中心。)

三、那么,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要想更好地为别人服务,就要认真踏实地学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体会。

四、我们学这篇课文:不但学习了怎么安排详略,突出了中心,还学习和了解了过渡段过渡句的作用,课文除了第3自然段是过渡句外,还有哪一句是过渡句? (后来,王老师知道了他的心事,找他谈了话)抽答,黑板出示本句。讨论结论:这是从时间、人物、内容上把二、三两段自然地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过渡句承上启下,连接两段意思的作用。)

五、全课总结。

六、完成余下的作业本习题。

附板书设计:

23、挂两支笔的孩子

挂笔→不挂→重挂

喜爱 费劲 认真踏实学习

费时--不好意思--决心〈

羡慕 错别字多 掌握知识技能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

(1)因为陆小亮羡慕教授等知识扎实广博的人挂两三支笔的气派,希望自己以后也当这样的人,所以要挂两支笔。

(2)陆小声没有替老奶奶写好信,对自己知识少、基本功差感到羞愧,所以不好意思再挂两支笔。

(3)陆小亮写信费劲是固为他基本功差,没有熟练的写字技能。反映费劲的具体词句是:钢笔老划破纸......笔换过来又换过去......全身发热,手心湿漉漉的。三四十个字的信,写了大半个小时,还有记不清左边是三点还是两点及吱、琢磨、吁等词语。

(4)课文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踏实学习,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帮助别人。

第2题: (分段见关于教材理解)第二段详写第一、三两段略写。这样可以充分告诉读者-个明确的道理,突出了中心思想。

第3题:这段话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把第一、第二两段的意思自然地连贯起来。

24 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

一、 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 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 (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 特点

紫色的圆脸 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 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 时代特点 ,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 (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 (只是、便、 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 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 (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 (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 (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 (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 (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 (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 (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 (师生讨论后板书: 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 (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 (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 (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 反映品质

详写 在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 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 (其中1 (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 (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

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 (恋恋不舍)

2. 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 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 但从此没有再见 面 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 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附板书设计:

24 少年闰土:

外貌特点 活泼可爱

在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详写

管西瓜刺猹 机智勇敢

品质特点 海边捡贝壳

略写 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 (1)常常浮现在我眼前的闰土是-个项戴银圈,手捏钢又,正在西瓜地奋力刺猹的十一、二岁的少年形象,他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勇敢机智。

(2)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有: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看瓜刺猹。

(3)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从他告诉我的四件稀奇事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第2题:课文主要写我小时候与少年闰土-段短暂交往并建立友谊的事。其中闰土告诉我的四件稀奇事,特别是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写得详细;有关我与往事的朋友生活天地狭窄、知识贫乏的事写得简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在于突出课文的重点一一反映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同时也反映我和闰土少年时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第3题:(1)素不知道:向来不知道。因为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像井底的青蛙,所以从来不知道这些海边农村的新鲜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敬佩,也是对自己知识贫乏的感叹。

(2) 他们指我往常的那些朋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高墙大院里,不能广泛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反映了'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天地的狭窄。整句话表达了我对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流露出自己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说说自己的看法(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能在讨论问题时听清别人的意见,讲清自己的看法。

2.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能在讨论问题时听清别人的意见,讲清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说说自己的看法是指在讨论问题时,能对所要讨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讨论问题是我们平时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种学习方式,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部离不开它。积极参加问题讨论, 可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训练我们的听说能力。

二、明确要求和内容。

1.我们这次听说训练的要求上要分几点?

(一是先仔细听别人的发言, 二、是再谈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师帮助归纳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①如果是别人先说,我们就要先仔细倾听别人说了哪些意见,或是哪几方面意见, 自己需要补充哪些意见,

②表达自己的意见前, 要考虑好要讲的内容,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才能说得有条理。

③自己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或是自己需要谈出对特定问题的看法, 要有勇气大胆地说。

2. 师提出这次听说训练的主题:班级要建立一个小图书馆,你认为应该怎样筹建?

三、指导掌握发言方法。

我们针对怎样筹建这个问题,要考虑分几个方面让大家谈看法。如图书的来源问题、谁来管理图书问题,怎么建立借阅制度的问题等等。大家要多考虑几方面的意见,把事情处理完善些。

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怎样筹建班级图书馆的讨论的录音,先放给大家听,看看有没有启发。(放录音)

四、生针对问题有次序地发言。对有语病的学生,让他纠正后练说。

五、师小结评议,指出生发言中的离题,实际难以办到等现象,肯定正确的可以采纳的意见,鼓励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谈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谈出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发言要大胆,声音要响亮,思路要清晰,语句要简洁。

口 我的老师(习作训练)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一件或几件事反映一位老师的思想品质。

2.初步学会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作文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习作训练课文,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内容和写作方法,确定要写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 1.抽读习作要求,提问:本次习作要求,从选材方面来看,重点是什么? (选一件事或者选几件事反映老师的思想品质)从写作方法方面来看,重点注意什么? (注意详略)

2.联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你认为哪些课文是通过-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的?哪些课文是通过几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的, 分别反映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生讨论回答)

3.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各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生讨论,回答)

三、 1.抽读习作内容。

2.提问:写老师,应该选写:-位你最熟悉、最了解或最尊敬的,你准备选写哪一位老师? (生思考)

四、 1.确定了要写的老师之后, 要认真想一想:怎么写好这位老师?请大家自学下面的习作提示,思考以卜几个问题:

(1)你准备选一件事,还是选几件事来写这位老师?准备写什么事?

(2)你准备反映老师一方面的品质还是几方面的品质?准备反映他(她)的什么品质?

2.生思考后,教师抽答,点拨指导。 (学生可以把(1)、 (2)两题连起来回答)

五、 1.学生们己列出写作提纲,确定哪些材料详写,哪些材料略写。

2.抽答:交流,点拨肯定。有外貌描写的,可引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略写。反映老师主要品质的,要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课内检查部分作文,评价、指导。

教学过程

一、学生开始习作。 (先打草稿)

二、巡视学生的习作过程, 及时发现某些典则性作文。

三、抽读某些典型性作文,师生共同计议。 (抽读和评议典型性作文,掌握正面引导、鼓励提倡为上,矫正不足为辅的原则)。

四、学生自己修改草稿。

五、学生誊写作文。

练习 8

教学目标

1.能分清并读准前鼻音和后鼻音。

2.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能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3.能将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4.认识格言,体会两条格言的意思。

5.能改正一段话中的错别字和语病。

6.能给短文加个题目,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分辨短文中的详写和略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题

1.要求:读一读,分清前后鼻音,读准字音。

2.指导: (1)抽答哪两行字读前鼻音(in en),哪两行读后鼻音(ing,eng)。 (2)指名分行读带有前后鼻音的字,每人读-行, 正音,注意发音方法。 (3)指名分两行带有前后鼻音的字, 上下两行对照着读(如、淋、铃......),读后正音。接着全班齐读。

第2题

1.要求:读拼音写词语。

2.指导: (1)抽学生拼读音节,读得不准的,予以正音。 (2)填写词语,订正。

3.答案:威胁,热泪盈眶,波涛汹涌,琢磨,万丈深渊,不约而同

第3题

1.要求: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2。指导: (1)抽答,进行口头修改,分别说出哪个字错,应改成哪个正确的字。 (2)分头书面改正,黑板订正。

3.答案:鬼计多端一(诡) 坚苦朴素一(艰)

扑实无华一(朴) 功无不克一(攻)

排山到海一(倒) 穿流不息一(川)

应接不瑕一(暇) 实是求事一(事、是)

第4题

1.要求:改写句子。

2.指导: (1)结合例句引导学生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几处不同: A.句末标点符号不同: B.朗读语气不同:C.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个别词语要改动。 (2)仿照例句讨论改写第(1)句,注意个别词语和标点符号修改这两个要点。 (3)生独立改写本题以下各句,师巡回检查辅导。

3。答案:

(1)他这样艰苦挑煤,真使我感动。

(2)这中间的秘密,班主任老师是清楚的。

(3)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第5题

1.要求:读读想想,体会格言的意思,抄录格言。

2.指导: (1)告诉学生什么是格言。

(2)抽读每句格言,释词解意。

(3)结合实例,师生讨论谈学习格言的体会。

(4)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3.答案:

(l)第一句格言的意思:真诚劝戒批评的话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一个人的品行:对症的药物虽然味苦难吃,却能治病。

(2)第二句格言的意思:吃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到粮食来得不容易:用一丝一线,应当常常想到物品得来艰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6题

1.要求:读一段话,改正其中的错别字和语病。

2.指导: (1)生各自默读并在原文上用铅笔修改。 (2)师生共同讨论、订正。其中的语病引导学生发言指出,并认识属于哪一类别的错误。

3.答案:

错别字订正:勤勤垦垦)一(恳)

(坚)苦朴素一(艰) (既)使一(即)

语病订正: 即使......就......(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即使......也......): (有一次,我经常看见......(前后矛盾,可删去有一次或经常):仍然坚决给我们上课(词语搭配不当,坚决改为坚持非常十分尊敬她(词语重复,非常,十分保留-个即可)。

第7题

1.要求:读短文,做练习。

2.指导和答案:

在让学生自读短文完成练习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指导订正。

(1)明确短文主要写谁,是写姑姑呢,还是写芸芸,(短文主要写了姑姑的事迹, 所以题目可以是我的姑姑)

(2)根据短文的主要内容。关键要组织好语言,既要把短文所讲的事概括得完整、明白, 又要语言简炼。

学生发言讲出自己是怎么概括的.师加以纠正、评析.(短文的主要内容是:写芸去乘车。 当售票员的姑姑代芸芸买车票、向乘客道歉, 并对芸芸待人没有礼貌和乘车不买票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

(3)指出短文的详写部分。引导学生思考短文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文句多,占的篇幅长, 并贯穿全篇。 (短文详写的是:姑姑代乘车不买票的芸芸买票)

(4)(生)让学生指出短文的略写部分。 (短文略写了汽车急刹时,芸芸对碰到她身体的中年人不礼貌,姑姑代为道歉的事)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