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

论语文教育中的四大关系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我认为,研究语文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解决好语文教育中的

一些认识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必须正确处理语文教育中的四个重要关系。

一、语言与言语

语文的本意是什么?有人说是语言文字,有人说是语言文学,有人说是语言文章,有人说是语言文化,其

实都带有片面性。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按照叶老的意

见,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简言之,语文就是语言。然而,这里的语言,不论口头的和书面的

,实际上都既包含着语言知识和规律,又包含着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就是口头和书

面的语言和言语。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系统和规则,还包含着按照这一语言规则所进行的言语活

动及其所形成的言语作品。这样看来,区别语文当中的语言和言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具有一定规则的完整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全民性的交际

工具,例如汉语、英语、俄语、日语等等。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构成的,构成语言的那套词汇和语法

是社会集体意志决定的,任何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只有运用现实生活中那套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规则

的口头和书面的语言符号系统,才能为社会所接受。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人们对那套约定俗成的语文符号系统的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及其所形成的结果,包括

听说读写的活动和成果。

语言和言语虽有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且互为前提,互为因果。首先,语言离不开言语

,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都必须从言语中汲取新的要素才能

不断发展。同时,言语也离不开语言。任何个体只有借助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才能正确表达自己

的思想和情感,并借此接受别人言语活动的影响。

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指出,语言行为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部分具有社会性,这是它的本

质,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共性,它指的是语言;对它的研究,属于社会心理方面。另一部分具有个别

性,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它指的是言语;对它的研究,则属于物理、生理与个人心理方面。由此可见,语

文,不但包含了语言,更包含了言语。

语文教育的本意是什么?任何民族,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的母语课程,究其本

意,都是为了让下一代热爱并掌握祖国语文,即热爱并掌握母语,包括母语的知识系统语言,和母语的实

际运用言语,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则是提高下一代的言语能力。显而易见,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

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把握语言规律,从而发展他们做人所必需的言语能力。其过程应当是:言语语言言

语。这就是说,语文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他人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中把握语言规则,进而形成学生自己做人

须臾不能离开的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这是母语学习的基本模式。

那么,在语文教育中,语言和言语哪个重要?我的回答是两句话,一是两者都重要,二是言语更重要。

首先,我们说,两者都重要。语言是规则,言语是行为,行为离不开规则,规则又是为行为服务的;语言

侧重于知识,言语侧重于能力,能力离不开知识作基础,知识又要以能力为目标。

一个人要提高言语能力,就需要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知识。逻辑解决言语对不对的问题

,语法解决言语通不通的问题,修辞解决言语好不好的问题。有人以为自己有了点小小的言语能力,言语上就

可以不出问题了,但如果语言知识不扎实,还是会出问题、闹笑话。有位外国教练率队与中国队赛球,结果是

中国队胜美国队。这位教练有一点找汉语反义词的能力,他因为不服气,说要将胜改为它的反义词

败,把中国队胜美国队变为中国队败美国队。当人们说中国队败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胜时,这位

教练大惑不解,说:你们中国真奇妙,尤其是你们的语言。‘中国队胜美国队’是中国队胜了,‘中国队败

美国队’还是中国队胜了,胜利永远是属于你们中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教练缺乏古汉语知识,

胜是及物动词,主语是谁就是谁胜;而败却是不及物动词,当它后边带有对象时,则作使动用法。

中国队败美国队就是中国队使美国队失败,这位教练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用上胜或用上败意思会是一

样的。这仅仅是小小的一例,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没有语言知识打基础,就谈不上什么言语能力。

同时,我们强调,言语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学了许多语言知识,却不会听说读写,岂不成为笑话!在语文

教育中,应当说,言语训练是中心任务,语言知识的教学必须为言语训练服务。这里,作为桥梁和纽带的语

言,起着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它理所当然地应当为言语训练服务。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在基础教

育阶段专门或主要地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体系,而不以言语训练为己任。任何国家的语文教育都是通过言语活

动来学习母语的,而不是先抽象地学习母语的语言系统及其语法规则,然后再进行言语活动。所以,在基础教

育阶段,语文教育必须牢牢把握言语训练这个中心,绝不能一味地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而忽视了言语训练,也不

应让语言知识教学代替了言语训练。有人发出淡化语法之类的呼吁,还有人提出会考全面考核,高考作

文为主的建议,其用意恐怕都在于强调言语能力的训练,都在于要求我们认清语文和语文教育的本意,把母

语的言语训练放在核心的位置上。

我们还要指出,言语有科学(逻辑)的言语和艺术(文学)的言语之分。科学的言语讲究概念、判断和推

理,用来下定义、定理和定律,它较多地涉及逻辑的领域。而艺术(文学)的言语把典型性、形象性、生动性

作为最基本的特征,以美感作为价值判断。艺术言语有一定的客观模糊性和主观意会性,不少文学作品中的言

语所表示的概念内涵不确切,外延不明显,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对同一语句作出不同的理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它给读者留下较大的主观情感运动的余地,有利

于提高审美价值。但是,这种言语对于从事现代社会的具体工作却并不是处处有利的。现代科技需要真实而准

确的信息,言语如果不能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和表达信息,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代社会中非艺术类的言语要

有准确性,所代表的概念要确切,所表达的意义要精当,要有严格的客观规定性,不能有模糊不清的主观意会

性。试想,用概念模糊的艺术言语怎么能写出规范的现代科技论文?用意义不明的文字怎么能制订严密周祥的

法律条文?用可以随意解释的语句怎么订立合同,从事国内国际的商贸活动?怎么办?这就要教给学生不同言

语、不同语体、不同文体的语言知识,掌握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

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育中,语言和言语都重要,但重点却在于言语训练,语言教学要为言语训练服务

;科学的言语和艺术的言语应当两者兼顾。你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吗?你就应当以言语训练为重点。

二、内容与形式

我们主张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有机统一,并以言重点。若问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内容的把握和言语形式的

把握哪个重要?也是两句话,一是两者都重要,二是形式更重要。

首先,两者都重要。这是因为任何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无论口头的或书面的,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人们常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言语也同样,言语内容决定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为言语内容服

务;言语内容离不开言语形式,言语形式也离不开言语内容。这就是人们平时常说的文道统一:言语内容

就是道,言语形式就是文,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古人说: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可见没有无内

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两者缺一不可,都很重要。

大家知道,所有的言语作品都是文道统一体,不说一篇篇的文章,一席席的讲话,就连一个人的名字也不

例外。鲁迅笔名有156个,但其中有个晏敖的笔名,一段时间许多人都不明白其含义。后来对照鲁迅的经历

,才知道里面蕴含着特定的意思。1922年8月,鲁迅被二弟周作人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从北京八道湾胡同的家里

赶了出来,他十分气愤,为隐射此事,就特地用含有日、宀(家字头)、女的晏和《说文解字》中释

为出放的敖作为笔名,意思就是我是被家里的那个日本女人赶出来的!可见这晏敖也是一个

文道统一体。

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说到底,是人的社会活动方释情感品行的表现形式,它直接反映人的素质。言为

心声、文如其人,其意义无不昭示着言语对于人的素质的价值。在体现人素质的言语活动或言语作品中

,言语的形式和内容指的是什么?言语的形式,就是人的言语的声音系统和形态结构;言语的内容,简言之,

就是言语的人文内涵,即言语所包含的德育、智育、美育内容,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文化修养。教会学

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祖国的语文去认识和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正因

为语文是表情、达意、载道的工具,所以,在语文教育中,形式与内容,即文与道,总是相互交织,有机统一

在一起的。

因此,言语训练的过程,必须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相统一的过程,而语文素质教育追求的正是言语内容

和言语形式的统一。语文教育是母语、民族通用语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正是语文

素质教育规律的反映。素质教育追求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就不应割裂了内容和形式的联系。其实,一切言语形

式都离不开德育、智育、美育的言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切言语的音和形的外在形式与德、智、美育的人

文内容都应当紧密相联,避免人为的割裂。为此,大纲强调,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可见言语训练的过程不光是言语形式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应当是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过程,是

教书育人的过程,是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统一的过程。

然而,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却是可以被人为地生硬分割的。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凡文章

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学习言语形式,自然也就进行了言语内容的教育,因而常常有意无意地撇开言语作

品蕴含的丰富内容,就事论事地进行言语形式的训练,实用主义地大搞题海战术,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致使学生身心畸形发展;有的教师则片面强调言语内容的教育,因而常常撇开言语形式的学习而进行牵强附

会的空洞说教,或不厌其烦地阐述微言大义。这些倾向都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规律格格不入。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语文教育中自觉地把言语形式的训练与言语内容的教育,包括语文德育、语文智育

和语文美育结合在一起;在言语形式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对言语内容的领悟,无形之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这是指导思想,也是一种艺术。

那么,内容和形式哪个更重要?我们说,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形式更重要。我们要求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并不是两者等量齐观的结合,并非平分秋色,而应有主从之别。在言语训练中,必须坚持以言语形式为重点。

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从形式理解内容,进而把握形式的过程:形式内容形式。这其实就是大

纲所说的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过程,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在领

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将言语

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起来,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

从而提高运用言语形式表达言语内容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按照人生的需要自如地运用言语形式的本领。

在学校教育中,许多学科的教学任务就在于内容本身,掌握了内容也就掌握了这门学科。学代数,就是学

习代数这门学科的内容本身;学物理,就是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内容本身。但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而言,

进行言语训练,需要解决的却是如何运用一定的言语形式去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因而言语形式的价值就显得

特别重要。在语文教育中,掌握内容是为学习如何运用言语形式服务的,因此它需要立足于言语形式,按言语

形式的学习来排列学习进程。让学生在领会一篇篇课文内容的同时,把握这些课文的形式。学习苏轼的《教战

守策》,当然要了解内容,但主要目的不在于掌握如何教战守,而在于学习论证的形式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以形式为主,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

我们的结论是: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都重要,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读写听说的言语形式,理解内容主

要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形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你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吗?就应当在言语形式与

言语内容统一的过程中,以言语形式的训练为重点。

三、思维与语感

我们认为,语文教育既要重视语感训练,又要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言语

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越来越聪明。那么,在语文教育中,思维与语感哪个重要?也是两句话,一是两者都重要

,二是语感更重要。

首先,两者都重要,因为语感与思维训练具有客观同步性。这种同步性,主要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互相依

存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不能分离。一个正常的人,在一般情况下,其思维活

动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人类思维的成果也得依靠语言的帮助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语言

的发展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通过与思维的联系才能表示客观事物,从而成为交际的工具。语言如果不与思维

相联系,就谈不上交流思想,也就无法担负起交际的任务。尽管语言与思维两者不能等同,但它们之间却有着

一定的对应关系。概念的语言形式基本上是词和词组;判断的语言形式总是单句和复句,例如理解和运用假设

关系的复句往往涉及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理解和运用条件关系的复句往往涉及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推理则

与复句和句群相对应。而语法则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语

言和思维这种统一的、求我们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语感与思维具有同步性,这是客观存在;其实在主观上,为了更好地进行语感训练,也需要思维活动的主

动参与。诚然,读写听说等言语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语感训练,缺乏语感训练就很难形成言语能力;但同时,言

语能力的形成又离不开思维活动的参与,思维迟钝、智力低下是很难提高言语能力的。语感能力的强弱,其发

展过程中呈现的高低不同的层次,分水岭就在于思维。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异常纷繁复杂,而人的感知觉却只

能反映表面现象,单纯的一般的语感毕竟是肤浅的。要具有准确而高级的语感,就必须同时运用思维。儿童入

学之前,由于思维能力低下,他们在日常的口头言语交际中自然形成的语感,只是一些言语的感性经验,属于

较低层次。入学以后,他们除继续学习口头语外,开始学习书面言语,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掌握了一定

的语法规则及其他知识,并用之于听说读写实践,这样就逐渐获得了言语的理性经验,语感也就进到了较高的

发展水平。可见思维的参与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1920年10月,美国的传教士辛格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200公里的深山老岭发现了两个狼孩,大的约六七

岁,小的只有一二岁。他们把这两个狼孩送到了米德拉波孤儿院。可是这两个狼孩带着狼的生活习性,智力低

下,大的狼孩四年才学会了六个单词因此有人说她们还不如鹦鹉和猎犬。

相反,1973年,在印度尼西亚的深山老岭里发现了一个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兵,他是1945年日本投降时逃进

山岭的,28年过去了,人们猜测他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不料仅仅81天,他就完全适应了当

代人的生活,因为第81天,他结婚了。谁愿意跟一个白痴结婚呢?可见他在不到80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恢复了正

常的生活。

为什么狼孩四年只学会六个单词,而横井庄一81天就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科学家们经过研究认为,这

里面语言在智力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两个狼孩在离开人类社会时,还没有掌握人类的语言,可以说已经

错过了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她们无法进行人类的思维;而横井庄一在进入深山老岭前就已经掌握了当

时的民族语言,这就使他能够在28年中依靠语言进行思维,依靠语言保持记忆,依靠语言过精神生活。回到人

类社会以后,只要补上当代社会的一些新鲜信息,包括一些新鲜的词汇,马上就能适应。可见语言对思维的发

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进行语文教育要重视开发智力,训练思维;进行思维训练也要充分利用语文。不说别的,光汉字就是一个

智慧的宝库。美国流行两句话,一句是钞票装在犹太人口袋里,另一句是智慧装在华人脑袋里。他们

说华人之所以聪明,尽管有多种原因,诸如勤奋、想象力丰富(千里眼、顺风耳)、具有群体合作意

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华人从小学的是汉字。

汉字在利用形象思维上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989年开始,四川万县、上海、杭州、金华以及海南等地一些

学校都在利用汉字形象化的特点,搞汉字注音,及早读写的实验。四川万县一个学校第一学期教学生学32

1个汉字,第二学期学到1193个,孩子入学一年,即能写200-300字的作文;第三学期开始,才用两周时间学拼

音,增加识字量,效果很好。另如四川井研县依靠字族文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个县的3000多名小学生,学到二年时就能掌握2498个常用汉字,提前四年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识字量。这种

方法充分利用了汉字的构字规律,采用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手法,将识字与思维训练密切结合起

来,因而取得了成功。可见包括汉字在内的言语学习离不开思维活动。语文教育在强调语感训练的同时,必须

重视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语感与思维活动的客观同步性还表现在语感不光是对于语音和文字符号的感觉,也不光是对言语(包括口

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领悟能力,而且又是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

过程。就组成要素说,语感由语音感、语义感、语法感等构成。语音感是对口头言语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准

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义感是对词语的思想意义和情感色彩的敏感,语法感是对语法现象的敏感。一个人

在听话时,如能通过快速的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比较准确地把握对方言语的要点,体会到言语中蕴含的感

情,甚至能听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话中之话和潜台词,这就说明他有较强的语感。阅读一篇文章,如

能灵敏地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和感情基调,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而领会文章的意境,这也说明具有很强

的语感。同样,说话与写作也有语感强弱之别。可见,从客观上说,语感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感受过程

,而是与思维活动密切的过程。

为此,必须在语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尤其不能忽视了思维训练。一味的读写和听说,如果缺乏

思维的参与,语感训练将事倍功半;相反,在语感训练中加大思维训练的渗透力,语感训练将事半功倍,学生

的语感过程就能摆脱纯感性的模糊状态和狭隘经验的低级水平,语感能力将因理性经验和认识的参与而越来越

强。

但是,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强调,语感训练更重要。如果说思维训练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的话,那么,

语感训练则是语文教育的特殊任务。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感正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只有在言

语实践中获得了言语感觉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言语和运用言语;没有生动、具体的语感,是很难发展语文能

力的。培养和追求语感是一切母语学习的途径,也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它关系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

率。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而不是专门的思维训练课。因而,在语文教育中,必须以语感训练为出发点,通过

与思维训练的结合,培养起学生优良的语感。它的机制应是:语感思维语感。

我们的结论是:在言语训练中,思维和语感都重要,但重点在于语感训练,思维训练要为语感训练服务。

四、教法与学法

要问教法与学法哪个重要?仍是两句话,一是两者都重要,二是学法更重要。

首先,两者都重要。大家知道,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法和学法就成为

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教法是学法的导向,学法则是教法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追求

学法教法化,教法学法化。

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要学习教学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只有掌握了

教学的规律,才能有好的教法。教师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较强的一般能力,一是较强的特殊能力。

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从教法上给学生的学法作示范。

一个人的一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良好方法的重要条件。这种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

维能力、想象和联想能力等。一般能力强,工作中就可能有成功的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和法军有

一次战役是在一片坟地上展开的。在战前的几天里,两边的指挥员都密切关注着对方的动静。德军的一个参谋

每天用望远镜在观察法军的阵地,他发现有一只猫每天都到一个坟堆上晒太阳。按照他的判断,这不像一只野

猫,而是一只家猫。但家猫不可能到荒无人烟的地方,这说明附近有人。人在什么地方?他推测人就在地下。

地下会是什么人?他分析,打杖的时候,班长、排长是不可能带猫的,那带猫来的一定是个高级的指挥官。他

将自己的推测报告给了他的上司,上司则肯定了他的判断,于是集中了五个炮兵营的兵力轰炸了这片坟地。事

后一查看,原来这里是法军的一个旅的指挥所,所有的指挥人员全部丧命,这一仗就不用再打了,德军取得了

完全的胜利。我当然是不希望德军取得胜利的,但是这个德军的参谋了不起,他没有用他的特殊能力,光用一

般能力就解决了战斗。他的特殊能力应当是使用作战地图的能力、调兵遣将的能力、利用地形地物的能力、使

用武器的能力等等,但是在这里这些特殊能力都没有用上,他光用他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一般

能力就取得了胜利。可见做任何工作,一般能力总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同样,一个人的特殊能力也是十分宝贵的,它也是良好方法的重要基础。各种不同的行业有各种不同的特

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当然就有保证。同志们可能并不清楚,我们现在听到的舒伯特的小

夜曲,却是随随便便、马马虎、潦潦草草创作出来的。当时,舒伯特的一个好友因为要给女朋友举办生日

晚会,需要曲子,就请舒伯特来作曲。舒伯特当时十分忙,可是挡不住那位朋友的迫切要求,只好当场随手涂

了一个曲子交给他。不过因为曲子写得潦草,人家看不懂,不得不请舒伯特自己来演奏。舒伯特忘了这是自己

所作的曲子,他一演奏,就惊呆了:世界上竟有如此好的曲子!当朋友告诉他这是他自己写的曲子时,他欣喜

若狂!这就是舒伯特的那首小夜曲的创作经过,这说明,一个人的基本功强,他的水平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功不强,那么,就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可见,一个教师,要使自己有较高的教学水

平,有一套好的教法,不但要有较强的一般能力,还必须有较强的特殊能力。

教法重要,但如果不注重学法的指导,那么,再好的教法也将枉然。因此,我们强调,学法更重要。在处

理教法与学法的关系时,必须以学法指导为重点。

把学法指导作为重点,就要以研究学法即学习规律为突破口,按学法要求改进教法,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掌

握学法。它的机制应是:学法教法学法。学法指导的根本宗旨是教给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

,它的根基则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好多学校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缺乏学生的主动精神。更有教师以自己的积极性压制

了学生的积极性,加上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好心办了坏事。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为学法指

导的关键一环。江苏常州师范特级教师邱学华一次到一个学校讲学,一位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女教师对他说:

你的办法虽然好,但在我们这里却行不通,我们班的学生笨得像石头,一问三不知。邱老师猜测可能是这位

老师的威严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于是就让她挑来一个最笨的学生,他请这个学生到学校的小卖部去买最

便宜的两个本子和两支铅笔,然后故意说钱找少了。这个学生急忙口算给邱老师听,算得又快又准确,邱老师

表扬他计算中还带着小括号,已经超过了大纲的要求!这个学生在自己班的老师面前笨得像石头,而在邱

老师面前却算得头头是道,使那位女教师尴尬得无地自容。邱老师对她说: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恐怕

(只有不会教的教师)!使那位女教师受到很大震动。其实,学生并不想笨,有时正是老师缺乏学

法上的指点,加上老是说他笨,他才笨给你看的。这使我想起了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传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有一具

非常精美的象牙少女的雕像,由于欣赏她的精美,不禁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迷恋着她。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最后,象牙少女竟然活了。这有点像我们中国的《画中人》、《田螺姑娘》之类的故事。美国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许是受了《象牙少女》这个神话传说的启发,于1986年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带领一些

研究人员到一所学校,谎称对该校学生进行所谓有优异发展可能的预测。但实际上,他们既未作什么预测

,也不了解任何一个学生,而是随机地将一批学生名单交给校长及有关教师,并强调保密。可想而知,名单中

的学生,有好多是草包、石头,令校长和老师费解,但对罗森塔尔这一权威,他们却坚信不疑。八个

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测试,结果,凡是名单中的学生,无论其原有基础如何,成绩较其他学生

都提高得快,同老师的感情也较其他学生深厚,而且显得求知欲旺盛,性格活泼开朗。这就是轰动全球的罗森

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实际上就是爱的效应。他所提供的名单,并不是真正调查研究的结果,完全是借权威的谎

言以诱导学校及有关教师对这些学生引起爱的注意。他巧妙地让校长和老师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而

让名单中的学生扮演了象牙少女的角色,结果就因为爱的力量,促进了这些学生的健康发展。你要知道,这些

教师由于罗森塔尔谎言的影响,平时是怎样以钟爱的心理与慈爱目光关注着名单中的学生!人非草木,孰能无

情?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暗示,当然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在其他措施的配合下,自然就产生了可喜的变化。

要加强学法的指导,首先必须从指导思想上端正对于师生关系的认识,明确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即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要问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那就是能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以上四个关系,关系到语文教育的性质、目标、内容和方法诸方面。要说什么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语文

素质的教育就是语文教育的主旋律;要说什么是语文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关系到语文教育性质、目标、内容

、方法的这些重大课题就是永恒的主题。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