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开篇就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概括介绍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这不禁使人产生迷惑: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这一问题引起下文,课文接着解开这个疑团,讲了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笔锋一转,作者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讲了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属半独立阅读性质的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不能面面俱到。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对重点项目的认识得到深化。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教学本文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①不懂的字词华夏集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问题①是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问题②是继续落实中年级段的训练项目,懂得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问题③旨在引导学生懂得根据课题和课后问题捕捉重点学习内容;问题④是检查学生抓重点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这一环节不能流于形式,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要巡堂检查学生的勾画情况,倾听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让理解得较好的学生在班上发言,指导学生理解到位。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更频繁。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这12个越字读重音)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顺势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讨论交流
升华认识课后思考练习3: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还可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激起同学们强烈的、自觉的环保意识,以及民族的忧患意识。至此,这一节阅读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