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目标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目标教学

[内容提要]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又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深刻感受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电教媒体,将很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接下来,我就平日的教学积累谈谈自己浅显的做法: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三、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四、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关键词]认知目标电教媒体

认知目标是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中的三项目标之一。它与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活动中相辅相成,为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互作用。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方法,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级在语文教学中,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的识记,能再认或再现;理解是指对有关语文知识和事物进行初步解释、说明、分析、归纳;掌握是指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初步应用所学的知识。由此看来,认知目标的三级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因而,认知目标的达成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电教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给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接下来,本人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遵循心理学原则,创设目标达成的条件。

据有关心理学研究,儿童脱离丰富的客观刺激会削弱其思考力,他们的心理活动不仅在理智内容上苍白无力,而且注意力易分散,有害于他们的全面发展。相反,那种适当刺激儿童感官并引起其探索行为的环境,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目标选定以后,首先要创造目标达成的条件。运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教学正符合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地配合使用,协同学习,使其心理上始终保持接受新信息的警觉,处于适度的应激状态。例如三年级第六册《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认知目标之一就是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莲蓬等词语的意思。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孤零零地提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伊始,我播放配乐朗读并展示课件:荷花各种形态的图片。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以获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在这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例:学生说自己看到了挨挨挤挤的荷叶,我便出示挨挨挤挤一词,就这样,根据学生的回答,一一出示相应的生字新词。由于莲蓬、花骨朵这些词语的意思比较概念化,学生的生活中接触得又不多,解释起来较为费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在理解这些生字新词的意思时,我还是出示幻灯(一幅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荷花图),说说从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很高。这样,就使抽象的文字与具体形象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借新建立的表象理解掌握抽象的文字。这样识记不但效果好,而且保持长久。

二、调控教学的顺序,把握目标达成的时机。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要体现可控有序的特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顺序,把握住目标达成的时机。小学生接受知识是与直接感知的对象的特征和运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他们思维的发展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能引起学生产生对相应的事物的经验表象,为理解新知识求得感性支柱。电教媒体的介入,最能发挥这一优势,教师应当按理解中掌握、运用中强化的原则设计听、说、读、写递进发展的训练过程。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时,有一道练习,利用又又写词语。在总结巩固阶段,再次利用投影图象理解又大又圆两个意思并列的词构成的词组,从图象中,学生看到西瓜不仅大,而且圆,在脑海中建立了西瓜又大又圆的概念。在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了相应的认识后,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成功地去解决与原习得情境略有不同的特定问题。教师投放几幅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图象:1、两只在空中飘荡的气球;2、一棵结满苹果的树;3、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同时以又大又圆作为原有知识点,提问解决新问题。以第一幅图象提问:看图,用又大又圆说一句话。学生答:两只又大又圆的气球在空中飘荡。再以第二、三幅图象,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变通已获知识。提问:用又又说说苹果树上结满怎样的苹果。学生答:苹果树上结满又大又红(又红又圆)的苹果。又提问:小姑娘长得怎么样?学生答:小姑娘长得又白又胖(又活泼又可爱、又聪明又可爱、又美丽又活泼)。这样按照设计合理的螺旋式上升的教学顺序,把好达标的尺度,圆满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三、针对学生的实践,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

在多媒体优化组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反馈机会较多,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达到期望目标的距离,可随时在课堂中反映出来。教师要在把好目标达成尺度的基础上及时作目标调整。心理学研究得出一个原理:我们在引导感官活动鉴定各种错误或正确动作的结果时,可以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引用一些补充性的刺激来寻求和巩固更完美的工作方式,并完全消除错误。所以在目标调整过程中应利用补充性的刺激消除错误,纠正谬误,使新知识的习得尽可能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例如《爸爸回来了》一文,意在教育学生学会体贴父母。然而,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片面地看问题,他们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会产生这样的看法:毛毛、亮亮的爸爸对自己的孩子真好。毛毛的爸爸下班回来后,带他上街买雪糕。亮亮的爸爸下班后,背着他一步步上楼回家。从而毛毛、亮亮真正得到了父爱,而忽略了关键的一面:爸爸劳累了一天该好好休息。此时,教师以调整目标达成的角度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至此,可以再次用课件演示爸爸的汗水不断往下滴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爸爸这个人物满头大汗的样子,由此得出爸爸工作一天已经十分疲劳,孩子应该体贴爸爸的结论,从而体会到冬冬是个懂事的孩子。在朗读课文时,学生就能把毛毛、亮亮对爸爸撒娇、冬冬关心体贴爸爸的语气都表达得淋漓尽致,捕捉到了文中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运用迁移的规律,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

学生善于模仿,诱发他们将习得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各种清净,便可使知识技能广泛迁移。知识技能的运用,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处理信息时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能有效地提高认知能力。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迁移与提高目标达成的质量息息。电教课堂教学结构很适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例如《松鼠的尾巴》一文的教学,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抽动投影片,出示松鼠活动图象,引导学生了解松鼠尾巴的特点及作用。学生对松鼠这一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东西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以此作为知识迁移点,扩展到变化了的新情境中去。教师用课件演示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例:在傍晚的田野边,蝇子飞来飞去,牛不断地甩着尾巴驱赶蝇子的场景;啄木鸟在树上啄虫的情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再让他们叙述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新事物,就能较好地理解或处理新问题。他们从松鼠用又轻又软的大尾巴当作降落伞从树上跳下,想到小燕子用尾巴当作方向盘掌握方向、啄木鸟用又长又硬的尾巴当作支柱支撑身体在树干上啄虫。他们从松鼠用又软又能保暖的大尾巴当作被子用,想到老牛用又粗又长的尾巴赶蝇子、猴子用又细又长的尾巴当钩子倒挂在树上等等。从上述可见,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揭示新事物的实质,把新信息传递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这样,认知目标达成的质量也就越高。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电化教学课堂结构,加之有的放矢地将上述四方面做法融于电化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确认知目标,掌握认知方法,就能较好地促进认知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周一贯:《语文教学优课论》,宁波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2、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彩一小学:《遵循儿童心理规律,构建小学愉快教育模式的实验研究》,《中国当代小学教育实验》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