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导言
1.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方法。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说明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从平家蟹这个典型例子说起,具体说明人工选择的过程义形象生动,又明确。
2.学习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安排层欢的方法。
本文从讲故事到提问题、说事理;在说事理时,又从人工选择的内涵、方法、动因、实质,说到自然选择;最后说其巨大作用。逐层深入,层次井然,是学习的范例。
3、学习品味说明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应当说,学习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首要任务,学习说明文亦应如此。学习语言,除了朗读,主要排是品味。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品味语言,在品味中享受语言是。本文语言既生动又准确,要很好地学习。
4、感受悲剧美,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这一点,由其悲剧故事和说明对象决定。要通过整体感知、朗读、语言品味进行。)自读程序1.默读全文。华夏集,解决生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坛野里()妃()侍()销()声匿()迹 抉()择 驯()化
2.朗读全文。思考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明确这一点,目的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默读。本文按讲故事、提问题、说事理的思路写文章,请把文章分为三部分。(也可分为两部分:讲故事和说事理。)
(这一步,要大体把握文章思路。可让学生重.或读文章的段首句,再结合段落内容,以确定层次,此为段首概括法。段首句如:第三段:让我告诉你们一个的故事吧。第4段:这个传奇故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武士的脸会被雕刻在蟹壳上呢?第5段:上述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过程.)
4有表情地朗读故事(第一部分)。读后回答:读了这个故事,你的感觉如何?
(这一步为从整体上把握这一部分的内容。答惨烈、悲壮。)
(1)作者怎样写出了惨烈、悲壮?你认为哪些语言写得生动感人?
(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在感受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引入对语言的品味。)
(2)可否把摘引部分改为:天皇的祖母抱着年幼的君主跳进了大海,死了。这样不更简练了吗?
(引导学生品味悲剧美,并受到威武不屈思想的熏陶。这一点,要通过自己朗读、分角色读实现。如:天皇的幼稚入他的问话里读出;太妃的慈爱、深沉、冷峻,从她的答话里读出。)
(3)作者写得这样惨烈、悲壮跟平家蟹有什么联系?请找出集中说明这种联系的一段。
这一段是由故事转入说明的过渡,是关键的一段。体会其作用,对于理解本文通过典型例子说明,有重要意义。)
5.朗读第4段,找出问题的答案。
(1)答案似乎是这种脸型是人造成的,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删去似乎在表达效果上与原文有什么不同吗?
(要把握似乎句的两种下文,通过品味,感悟其语言的准确性。)(2)下文怎样解说这个答辛?你认为哪些语言写得生动而准确,请找出来品味。
(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语言美,也要解决疑难句的理解问题。如果学生十旨出本段用了作比较、拟人、比喻的方法,也要予以肯定。我认为,不要倡导学生以记这些方法为目的,要让学生去咀嚼语句的关。例如:跟人一样,蟹也有许多不同的血统,去掉跟人一样好不好?如果你是一只蟹,你的壳是普普通通的把句中的你都换成它不是既跟上文一致,又符合实际吗?因此,最终的产物不是一般人的脸,也不是日本人的脸,而是武士的严峻面容可否改为因此,最终的产物是武士的严峻面容,而不是一般人的脸,也不是日本人的脸’?以上采用删除法、替代法、调换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品味,目的是既学会品味语言的方法,又感悟了比较、拟人、比喻句等的语言美,当然也更深入地理解了内容。)
6、朗读第5、6、7段,思考。
(1)清说出各节的说明中心。
(2)作者怎样说明人工选择的内涵、方法、原因及实质?哪些语言值得品味?例如: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渔民们不
自觉的选择过程可否删去基本上?
但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动植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的抉择可否删去但是?
一万年前,猎狗、奶牛、大穗玉米等是不存在的可否换为一万年前,大穗玉米、猎狗、奶牛等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乎家蟹、猎狗、奶牛,还是玉米,人工选择的实质在于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被忠实地遗传下来能不能删除千家蟹?由于种种理由,人类中的种种理由可否改为生活的需要?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性。要懂得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而不举其他例子。)7朗读第8.9段,要求同上。
(1)对自然选择,作者以何为证?在地球历史上,已经灭绝的物种远比至今仍然存在的物种要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删除远得多好吗?它们是指谁?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改为它们是进化的物证如何?
(2)为了说明驯化所引起的变化迅速,作者从哪两个方面举例?运用了怎样的方法?
(3)为了说明驯化的作用,作者举了例子、列了数字、作了比较,不厌其详;而对自然选择的作用却一语带过,但却没有给人以不明确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4)本句进化是事实,而不是理论改为‘进化是事实,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好不好?
(以上几个问题最好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把握这些问题,就基本上把握了作者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语言的精妙。)
8.如果有一个有关奶牛或者猎狗、玉米的故事,用它替换日本平家蟹的故事,也同样进行人工选择的说明,你认为好不好?
(让学生把握日本平家蟹故事的典型意义。)
9.通读全文,背诵练习二中要求理解的几句话。
(这一步是进一步办信和积累。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举品味点,不一定每句皆品,主要是诵读,感悟即可。)
点拨
1.说明对象: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传播进化论知识,客观上对人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教育。
2为什么从日本平家蟹写起?
写文章要看对象。本又是写给以青少年为主的读者的,所以要根据读者的心理和认知规律去写,才能使读者易于接受。日本平家蟹的生成过程,跟‘人工选择过程基本一致,从这里说起,符合青少年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特点。再者,日本平家蟹的生成过程,是属于人工选择中不自觉的一个典型。即人们主观上没有培养或造就平家蟹的愿望,却造就了它,为什么呢?由于对弱者和悲剧人物的同情、纪念,才想到武士在海底漫游,才想到不吃壳背上有武士脸型的蟹,此种蟹才得天独厚地生存。为此,作者突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鲁迅说,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作者不只写出了平家‘寡不敌众,溃不成军大批地涌到海里淹死,可谓视死如归。威武不屈;而且写出了中心人物的可爱,他外貌英姿焕发乌黑的长发垂在背后,性格‘温得少年老成,却脱不了稚气,神色惊惶,不知所往。这就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使后人纪念至今。
3.如何从讲故事过渡到提问题?
用渔民们说从现实一下子跳到了传说:武士在海底漫游,体态如蟹。又用在这里回到现实:海底有背部如武土面孔的蟹,人们捉到此蟹而放生。这就为下文提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叙述不枝不蔓,简洁明快。
4.如何提问题,答问题?
第4段用‘这个传奇故事承上,接着直接提出疑问,并自答,说明本段的中心:这种脸型是人造成的,蟹壳上的模样是遗传下来的。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前边要加似乎呢?似乎句有两种下文:一是但是一转,得出与似乎相反的结论;一是对似乎的看法加以解说。本文属于后者。从语言的准确性来说,加个似乎能使读者不感到武断,易于接受。下文的解说也是这样。为了让读者能从自身的血统想到蟹的不同血统,作者拿人跟蟹作比较,跟人一样,蟹也有这就使读者容易理解不同的血统。作者为了使读者设身处地地联想,在解说进化过程时,用比拟法把它换成你,加深感受,更加亲切。不说蟹壳上的模样对蟹的发展影响巨大而说蟹壳上的模样是蟹的一大投资,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来说明模样之影响巨大,非常形象。
5关于人工选择。在第5、6、7三段里分别说明其内涵、方法、动因及实质。
人工的选择有无意识的,有有意识的。第6段首先指出上文所述的过程是渔民们不自觉的选择过程,即无意识的一面;接着用但是一转,指出了另一个方面,即有意识的‘精心的抉择。接着,又举了人们身边熟悉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例子。这样,人们对人工选择的内涵也就明确了。但是,读者对人工抉择的方法、动因还不了解,所以,第6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作者按动植物的顺序说明,先指出一万年前,猎狗、奶牛、大穗玉米不存在,再指出驯化人工选择的方法,并分别举出相应的例子,说明要驯化它们的动因。接着,第7段说明其实质。这里首先提到平家蟹,因为它是人工选择(无意识)的一个方面,再提到猎狗等(有意识)才全面。同样,由于种种理由不能改为由于生活的需要,因为它只概括了人工选择的后一个方面。
6.如何说明自然选择?
作者运用了由已知(人工选择)到无知(自然选择)的推理过程,通过既然难道提出自然选择。然后以化石为证,指出灭绝的物种远比现存的物种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远比多得多意思重复,极言其多。终端试验品,仿佛是自然下的结论,它们已无试验价值了,才丢弃它,不再试验。形象地说明灭绝的物种在当时的存在及灭绝的原因。而进化的物证,不形象,没有那种表达效果。
7如何总结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首先指出人工选择驯化的作用引起遗传变化之速。分两个方面举例:一是驯化时间之短;二是成果之大,列出数字。接着说到自然选择的作用造就了绚丽多彩的生物界。绚丽多彩用得好,它可以使读者调动已知、驰骋想像,感悟自然选择的作用。结语更妙,用简短的肯定(是事实)加否定(不是理论)的句式,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不是理论就不需要讨论。这比‘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有力得多了。
8.关于安排层次的方法。
解说事理,可以先说明白理,再举例子;也可先举例子,再说理。本文为什么要先举例呢?
主要原因是为了说明人们不易理解的无意识的选择。而平家蟹的生存过程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从平家蟹说起,既符合青少年的思维特点,突破了难点,又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说理时,运用了从已知到无知的推理,依次说明了有意识的选择及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文章显得条理、凝练。如果把此故事换成别的如有意‘抉择的什么故事,就很难说清难以理解的无意的选择,那就得多费笔墨了。
思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转业因植物
有史以来,人类用遗传改良农作物的方法不断地提高谷物的产量。例如把各种野生植物移作家栽,或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等等。但是,杂交育种的方法随机性大,人们只能对杂交后的性状进行选择,很难实行定向的人工干预和进行精确控制。所以,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创造物种历来是大自然的特权,人类无法染指。然而,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掌握了定向制造物种新状态的技术。这种技术就是生物基因工程。我们知道,无论是动物、植物,其结构、成分、性状无不受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控制,并且通过基因一代一代往下传。如果我们把某一种物种的优良特性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优良物种上去,并让它的产物成功地表达出来,那么后者就变成双优‘三优甚至多优了。这种运用转基因技术,使多种优点结合在某一物种上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生物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过程。以转基因水稻为例,首先需发现优良的生物性状。科学家发现把一种叫苏云金芽抱杆菌撒在庄稼上,危害庄稼的蝗虫等害虫就会死亡。经分析,该细菌体内有一种能杀死害虫的蛋白,是相应的Bt基因的产物。这就是科学家找到六名鼎鼎的具有杀虫的Bt基因的经过。然后用一种新式工具基因剪刀内切酶,精确地将Bt基因从DNA上剪裁下来,通过修饰再将它组装到另一种称为质粒的表达我体上,然后导入某一拟改良的水稻中去,使这种水稻具有高度抗虫害的功能。我们与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多年合作,将具有高效杀虫功能的Bt基因成功地转化至抽稻,获得了具有高效抗虫能力的明快63’后果恢复系水稻和汕优63水稻。这两种高产优良水稻对螟虫的毒杀效果可达gO%以上,今害虫望而生畏。为了增加粮食生产,在农业上常采用农作物的杂交品种。但如果难以找到抵抗害虫的父本和母本,那么它们结婚后的高产后代也难以抵挡害虫的一张利嘴。据湖南省进行的一次杂交水稻产量调查显示:在害虫严重发生的田块中,二化螟和三化螟竞分男IJ让水稻产量损失达98%和50%,可见害虫与人争粮之祸不可低估。当人们用农药对付害虫,试日从虫口夺粮时,又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需要将20万吨以上的农药洒向庄稼,其中1/3为高毒农药,大量农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害虫益虫不分青红皂白地格杀匆论。长此以往,益虫的数量将越来越少。而害虫则久经锻炼,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变得越来越顽固不化。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不得不牺牲大片大片青山、绿水、森林、本地.严重过度的开发一位大地母亲不堪重负。因此,转基因植物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强农作物抗虫和抗病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等重要课题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因食品》,范云六,选自《大众医学)2000年3月号。有改动)
(1)本文有个例子也可以说是对《日本平家蟹》中的驯化作解释的,这句话是:_________(2)什么是转基因技术?(3)请用以为例子,说明的句式概括第3段的内容。(不超过40字)(4)第耳段说明用农药灭虫的负作用有哪些?(不超过ZO字)
(5)末句①提高农作物产量、②增强农作物抗虫和抗病的能力、③改善生态环境可否改为②③①或③21的顺序?为什么?(6)《日本平家蟹》中说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本文中却说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创造物种历来是大自然的特权’,人类无法染指,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说:此练习目的是使学生扩大视野,强化训练,巩固课内所学。)参考答案
(l)把各种野生动植物移作家栽,或通过杂交方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2)把某一种物种的优良特性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优良物种上去,并让它的产物成功地表达出来,那么后者就变成双优‘三优甚至多优了。这就是转基因技术。(3)以粮食生产中的转基因水稻的培养过程为例,说明转基因技术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4)环境严重污染,益虫减少,害虫产生抗药性。(5)不可。说转基因植物的意义,由主到次,且与本文第2~5段的说明的内容一照应。6)不矛盾。课文的造就和本文的创造是两个概念,人是通过对生物的选择来造就’斯品种的,大自然则可从无到有创造。)